关于黑暗森林法则的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兼论生存第一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在中国互联网上长盛不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更是一个绝妙的点子,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了一个极为精彩的故事。
关于“黑暗森林法则到底是否成立”,网友们分为两派争论不休,引发了长久的辩论。
虽然这只是科幻作家在虚拟的科幻小说中提出的一个设定,但是不可否认这个设定部分地体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
我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阅读了许多有关的评论和争议。
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发现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大家所忽视,从来没有看到有人提过。
因此,想要写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在“黑暗森林法则”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公理,其中一个就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句话很好理解。
在小说中,罗辑就直接说:“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条公理都是足够坚实的。”
在现实中,毫无疑问,生存也是极为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人命关天。
生存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需要。
一旦死亡,任何事情对于这个人本身来说,都毫无意义。
同样,生存也是一个文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根本需要。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为了挽救民族和国家的生存,避免亡国灭种的悲惨结局,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
所以,乍一看,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作为一个公理是很显然的。
--------------------------------------------------------------------------------------------------------------
但是,如果更加深入的思考: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第一需要”到底是指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第一需要就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需要。
其中,最根本和最重要,是两种不同的属性。
最根本需要是指,生存是文明存在的基础。
最重要需要是指,生存是文明的最高追求和终极意义。
在小说中,所有文明都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为了生存不顾一切。
显然,在小说中,第一需要默认等价为最根本、最重要的需要。
所以,在小说的设定中,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是一个坚实的公理。
那么,在现实中,生存是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呢?
结合现实思考,生存是生命和文明存在的基础。
所以,生存是生命和文明的最根本需要,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通常来说,生存往往并不是生命和文明的最重要需要。
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除了生存以外,还有比生存更加重要的需要,比如自由、尊严、幸福等。
--------------------------------------------------------------------------------------------------------------
活得长不如活得好。
如果将生存当做最重要的需要,那么显然活得越长越好。
但是,许多人宁可少活几年,也愿意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如果生存是最重要的,按道理人们就应该不抽烟不喝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但是,人们有时候会为了某些微不足道的原因,损害自己的身体,影响自己的生存,比如熬夜打游戏。
在小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中,对反派的最终惩罚是,让他变成一个能活两三百年的植物人。
显然,如果只考虑生存,活两三百年不是惩罚,而是奖励。
但是,仅仅考虑生存是远远不够的。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并且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
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之后,就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
生存就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
如果生存需要无法满足,人类就会追求生存需要。
当生存需要满足以后,人类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不会一直追求生存需要。
对于人类来说,在正常情况下,生存需要是比较容易满足的。
当一个需要满足以后,这个需要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以生存作为最高需要的缺点在于,这个需要太容易满足了。
一旦满足了这个最重要的需要,人类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也就失去了意义。
简而言之,如蝼蚁般的生存,极大地缩减了人类的意义。
因此,生存是一个很低层次的需要,把生存作为根本需要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把生存作为最高需要是不合适的。
--------------------------------------------------------------------------------------------------------------
从文明、国家、民族的角度,生存仍然不是最重要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入侵中国。
在最开始,中国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日本,在日本的攻击中节节败退。
如果中国人放弃抵抗,苟且偷生,中华民族也不会“彻底”灭亡。
显然,日本人再怎么凶残,也不会杀光所有中国人。
只不过中国人会失去自由、失去尊严,变成日本人的奴隶。
如果只考虑生存,那么放弃抵抗变成奴隶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选择。
但是,如果考虑自由、考虑尊严,那么中国人就必须要抗争到底。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
只有在某些极端特殊的情况下,当文明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生存也许会成为文明最重要的需要。
例如,最近爆发的新冠肺炎,危害全体人类的生命安全,影响人类文明的生存。
因此,抗击新冠肺炎就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要为此让路。
当然,新冠肺炎相对来说还不够严重,算不上是真正威胁人类文明生存的大事件。
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认为经济比新冠肺炎重要,想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好转之前就复工生产。
如果出现更加严重的事情,比如发现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类似于几千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
那么,全体人类必然会联合起来,放下一切事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
此时,保障人类文明的生存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除此以外,在正常情况下,人类文明并没有面临什么极为重大的危机,也没有什么事件能够危害全体人类的生存。
那么,生存就不是文明最重要的需要。
甚至,人类文明还会为了其他事情,危害自身的生存。
例如,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和苏联互相威胁使用核武器。
这次事件使人类文明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文明存亡的最危险时刻。
显然,如果将生存作为文明的最重要需要,古巴导弹危机根本就不会发生,甚至连核武器都不应该存在。
我想再强调一下,就算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生存也并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需要。
例如,许多英雄人物为了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在他们看来,人民的幸福比自己的生存更加重要。
再例如,面对日本的入侵,中华民族并没有为了生存而投降、放弃抵抗。
在刘慈欣的另一篇小说《吞食者》中,人类文明面对更加强大的吞食帝国,宁可同归于尽,也不愿意苟且偷生。
因此,也许有很多贪生怕死的自私的人将个人的生存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生存高于一切。
但是,也有许多高尚无私的人认为自由、尊严、幸福等更加重要,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文明就像是一栋大楼,生存就是大楼的地基。
地基是大楼的基础。要建一栋大楼,必须要先打好地基。
如果没有地基,大楼必然倒塌,不复存在。
地基越深越稳,大楼也就能够建的越高越坚固。
但是,地基并不是大楼的全部,甚至也不能算是大楼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只有地基而没有其他部分,大楼也就算不上是大楼了。
修建大楼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要打地基,而是要修建大楼的其他部分。
大楼的功能和意义也主要体现在大楼的其他部分,供人居住或使用。
只有在大楼地基不稳可能会引发倒塌的情况下,那么此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就是加固地基。
除此以外,如果大楼地基稳固,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通常不会是加固地基。
--------------------------------------------------------------------------------------------------------------
总而言之,在现实中,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但通常不会是文明的最重要需要。
所以,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条公理是存在缺陷的。
当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当文明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生存也许会成为文明最重要的需要。
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常见的、短期的、特殊的,不应该作为一个公理的前提条件。
因此,生存不是文明的最高需要和终极意义,文明也不会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
那么,基于这条公理推导出的黑暗森林法则自然也就无法成立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只是黑暗森林法则的基础公理之一。
如果这条公理不成立,那么黑暗森林法则自然就不成立。
如果这条公理成立,黑暗森林法则也不一定成立,因为黑暗森林法则还依赖于其他公理、假设和推理。
到此为止,本文主要分析了黑暗森林法则的基础公理之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是存在缺陷的。
由此间接论证了黑暗森林法则是不成立的。
除此以外,本文还留有一个疑问尚未解答。
如果生存不是生命和文明的最重要需要,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呢?
是自由、尊严、力量、财富,还是繁殖?
我认为是“发展”。
发展是智慧生命的最高追求,是文明的最高需要,是最根本的普世价值,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此在我的其他文章中有更加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如果感兴趣,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发展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