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锁子甲,中国古代造不出还是不想穿?唐朝公主:我的女仆才穿它

500

编者按:说到欧洲或者中东的锁子甲,对于军事爱好者们来说应该都并不会感到陌生,但是一说到中国的锁子甲,恐怕很多人就会感到陌生了。那么锁子甲究竟何时在中国出现,又是否真的像有些人所认为的,是一种中国无法制造,只能通过进口的超高端铠甲呢?

500

锁子甲在中国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期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写道:“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虽然这里曹植说的环锁铠究竟是什么的形制是无从考证,但是能被曹操当作礼物赐予自己的儿子,不管是当时中国自造还是进口,都显示当时的锁子甲肯定是一种逼格比较高的铠甲。

500

▲曹植

那么在这之前的汉代究竟有没有锁子甲呢?就目前来看虽然有通过贸易流入的可能,但是却并没有证据证明,这种铠甲在汉朝军队哪怕是小范围的装备。不过除了在网上以及多少说烂的锁子甲起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到底能不能自产?

500

▲欧洲身着锁子甲的士兵

探讨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自产锁子甲,首先要确定一个问题,那便是这个国家,究竟是否有能力可以成规模的生产金属丝。当然,这并不是说锁子甲随便用什么样的金属丝都能制作,但如果没有制造金属丝这一基础技术,那么就不可能发展出制造锁子甲所需要的各种金属环。

500

▲欧洲的锁子甲甲匠

中国的金属丝制造,除去容易制造难度最低的金银丝,中国已知可以用来日常使用的金属丝,是在战国时期所制造的铜丝。不过这种早期铜丝主要是用来装饰青铜器,因此它们的质量很难说的上如何。从现代出土的汉代铜缕玉衣来看,最晚到东汉时期,中国已经制造除了质量极高的细铜丝。

500

▲铜缕玉衣上的铜丝

不过考虑到铜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本身比铁更强,因此汉代能够制造出铜丝却并不代表能制造铁丝。加之正如前面所说,到三国时期,锁子甲都被当作一种高档铠甲。加之《晋书·吕光载记》中,记载前秦军队与龟兹军队作战中,还特意强调对方的铠甲“铠如连环,射之不入”。因此可以认为至少到南北朝时期,锁子甲应该都是中原地区难得一见的少见装备。

500

▲龟兹壁画中的龟兹武士

至于铁丝的出现,中国对铁丝的最早明确记载直到宋朝才出现。虽然当时制造铁丝的方式并没有留下文献记录,但是考虑到当时铁丝被广泛应用于服饰、玩具,甚至是烹饪食物造型等方面,所以可以断定宋代的铁丝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非常可观。以此为基础推断,最晚到宋代中国就已有制造锁子甲的能力。

500

▲宋代女性头饰中许多就是用铁丝来作为支撑

作为宋代可以自制锁子甲,还有一个重要的例证,那就是当时锁子甲的形制。与我们所熟知的,被制作成如同衣服一般的欧洲和中东锁子甲不同的是,中国宋代的锁子甲在形制上是用和札甲一样各部分独立使用,或者干脆就将锁子甲和札甲拼接混用。

500

500

▲宋代雕塑上的锁子甲形象

当然,考虑到宋代本身与中东穆斯林国家之间繁荣的贸易,宋朝的将领其实也有可能从阿拉伯或波斯的商人手中购买锁子甲。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何不使用完整的锁子甲,而是要大费周章的分解再组装呢?况且既然有了制造的条件,又有贸易的沟通,即使中国没有自己点出相关技术,也可以通过贸易引进生产的方法。所以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宋代的锁子甲应该更多是宋朝时期的中国国产货,而非来自其他地区的舶来品。

500

▲中东穆斯林士兵的装备

那么宋朝之前,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制造铁丝甚至锁子甲。只能说很遗憾,由于并没有文献或出土文物,能够证明中国在这之前有能力自造铁丝,因此更难说能否制造铁质锁子甲。但是从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壁画中,出现了一些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六边形锁扣的锁子甲,因而笔者认为,即使去除因为无法确定属于何种类的山文甲,国产锁子甲出现的时间,依然可以还能向前推。

500

▲佛画中与札甲混用的六边形环锁子甲

那么在中国古代,锁子甲真的一直是一种非常昂贵且稀少的铠甲吗?首先,究竟是不是昂贵这一点没有人知道,但是稀少却绝对说不上。即使依然排除掉种类不明的山文甲,在唐宋时期锁子甲也并不罕见,除了宋朝那些札甲形制或者是与札甲混用的锁子甲外,在唐朝和五代,锁子甲也疑似被当作内甲使用。

500

500

▲五代时期天王像上的锁子甲形象

同时作为唐代锁子甲应用佐证的,还有唐代李贺讽刺公主带领自己的师从大张旗鼓出行的《贵主征行乐》,其中写道“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

“奚骑”,并不是指奚族骑兵,而是指骑着马的女奴仆。虽然不知道她们所穿的锁子甲究竟真的是黄铜,还是李贺对公主奢侈的讽刺,但是能被公主随意的用来打扮自己的女性随从,显然这种铠甲基本不会太罕见。

500

同时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那便是锁子甲在兵书中的记载。除了在宋代兵书中颇高的出场率外,《唐六典》中,唐代所用的十三甲中的排行:“甲之制十有三:曰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山文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这其中锁子甲竟然排在了皮甲、木甲的后面,考虑到古人的书写习惯,显然在唐代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特别的铠甲。

500

▲唐代天王俑上的锁子甲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的锁子甲如果与更加主流的札甲相比,那么肯定算得上是少数派。但无论是进口亦或是自产,这种铠甲都并非像小说中那样,稀有到会被当成什么神级铠甲。不过受限于并没有出土文物,绘画雕塑以及文献对锁子甲的描述又非常的模糊,因此这种铠甲具体是如何制造,锁子甲的金属环与其他地区的锁子甲究竟有没有区别,这些都无存考证。

500

▲明代穿着锁子甲的士兵

伴随着元朝建立带来了大量来自中东和中亚的铠甲匠人,以及明代多空拉丝机在中国的普及,锁子甲在中国的发展,最终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不过这个时期的锁子甲基本已经是向中东款式看齐。最后至于那个经典的问题,锁子甲和札甲,到底谁优谁劣。笔者只想说,任何不谈做工、材质,还有铠甲单位重量,单单对比甲型强弱的都是耍流氓!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
最热 最早 最新

  • 古代世界,中国做不出来的,别的地方甚至想都别想
  • 噩梦种子 跟杠精说一个字都是多余的。
    古代东亚战争战场上相当一段时期弓弩流是王道,锁甲对于弓弩的防御性能不是很好,而东亚战场的弓弩之强又是独步世界的,所以,在板甲出现前,对弓箭具有良好防护的札甲是东亚战场的主流防具。

    【铠如连环,射之不入】这就纯属文人扯淡了,无论是古代文物,还是现代实验对于锁甲的防穿彻性早就有很多结果,40磅的弓箭就可以轻松穿透大部分锁甲,更不用说英国的70磅长弓和东亚的反曲复合弓了,在它们面前这些锁甲就和纸没什么区别。

    网上早有视频实验了,以现代锻造工艺造的锁甲被仿古的传统弓射穿的例子简直是太多。
  • 异族者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者如果有机会去新疆乌鲁木齐,可以去新疆博物馆去看看。那里面就有你所说的这种锁子甲的出土实物展示。只是忘记了它的解说词上所说的那是汉军战士的甲胄还是西域部族战士的甲胄。另外,我记得那里面好像还有汉朝西域都护郑吉的干尸,很值得一看。
  • 忠心可鉴章家敦 左派冷血,右派伪善。
    锁甲只能防劈砍,里边再套个丝绸啥的能防长距离射来的弓箭。
    但是,遇到弩箭、戈、矛以及斧锤锏类兵器,基本上就是跟纸糊的一般,一击破防。
    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普遍使用弩箭
  • 主要还是要考虑价格和实用性吧
  • 甲的形制要考虑战法阵型搭配的,锁甲防弓矢的效果和修复难度恐怕是不及其实传统中式铠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