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观察(九)从美国疫情来看,珍珠港、911,阴谋论可以休矣

结论是:美国的疫情表现证明,珍珠港、911都没有什么阴谋论,不过是美国的正常表现而已。

1

 就美国目前疫情的严重程度而言,无论是美国的政治领袖还是主流媒体,已经直接将此次疫情对美国的影响与珍珠港事件以及911事件直接关联在了一起,可以说这是三起可以等量齐观的美国遇袭事件。

这三起事件罗列在一起的确有太多的共同点:

1、它们都是受到外部攻击,日军、恐怖分子、病毒;

2、它们都具有突然性,美国几乎毫无防备;

3、在遇袭前情报界都有大量的预警;

4、关于这三起事件,都存在着说不清的阴谋论。

以上四点很有意思,第2、3两点是相互矛盾的,既然遇袭前有大量的预警,那么为什么会毫无防备?

于是就产生了第4点,一定有阴谋!美国人一定是故意放弃防御而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是想让美国人民支持美国参战;

911事件是为了让美军可以以反恐为名对外发动战争;

而这一次也不例外,生物战、病毒泄露,阴谋论在每一次重大灾难时都如影随形。

2

如果我们沉浸在第3点的情境中,大量的非常明显的预警情报怎么可能不引起高层的重视?没有阴谋论说不过去呀!尤其是这一次疫情,哪里还要什么情报,中国的数据是完全公开的,即使不完整那也是相当恐怖的,虽然现在看来,中国的疫情不是最严重的,但在早期,那是一个足以引起恐慌的数据,而且,在当时没有人知道中国的疫情会发展到哪一步。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第3点,宏观地看待这三此事件,阴谋论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珍珠港事件,阴谋论:美国为了参战。

这样的动机说得过去,但采取的行动与动机完全不匹配。假设美国已经判定日本要偷袭珍珠港,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备战,而不是以巨大的牺牲来换取,这是个没有必要的牺牲。人家来打你,就是战争状态,美国人民是被动卷入战争的,不支持都不行。不是美国要去掺和世界大战,是日本打过来了。

911事件,阴谋论:为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提供借口。

美西战争,美国人完全无中生有;越南战争,美国人人为捏造冲突;伊拉克战争,用几十克洗衣粉……美国人想打仗,借口有的是,成本也很低廉,美国人没有蠢到这种程度要用如此大的代价牺牲那么多的人民,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借口。,

那么这一次呢?我们正身处历史之中,我们能看得更清楚,疫情对美国的预警那么清楚,为什么美国不采取及时的行动?

这个问题,看起来,如果不用阴谋论来解释实在说不过去。但很碰巧,当我们把三件事联系在一起看就很清楚了,美国人可以犯两次错误,为什么不会有第三次呢?从前两次来看,美国的这一次表现不是很美国吗?刚刚好而已,恰如其分。如果美国人这一次应对得好倒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美国人避免了珍珠港、911那样的灾难,难得!

结论是:从美国的历史来看,美国的疫情应对与珍珠港、911一样,很正常。

我们排除珍珠港、911事件的阴谋论可能,从而为这一次美国的疫情应对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反过来,看看美国这一次对疫情的应对,在情报如此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911事件、珍珠港事件毕竟都还是被刻意隐瞒的偷袭事件,比起此次疫情,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从美国今天的疫情来看,珍珠港也好,911也好,你怎么能要求几十年前的美国人做的比现在更好呢?

结论是:美国的疫情表现证明,珍珠港、911都没有什么阴谋论,不过是美国的正常表现而已。

这有点循环论证?是的,的确如此,但实际是,这三此事件中只要有一件被证明没有阴谋论,就有助于洗脱其它两件事的嫌疑,这也是事实。

就这次疫情目前的形势来看,现有的科学证据倾向于新冠病毒应该是一种自然演化的病毒,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一种人造的或者是人工修饰的生物武器。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新冠病毒出现在美国的时间应该早于中国,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定是实验室泄漏或美国有意隐瞒疫情,也就是说,无论该病毒是不是美国实验室泄露的都不影响这种病毒首先出现在美国这种可能的认定。

如果是美国的实验室泄露了这种病毒,我们不清楚,但美国人自己很清楚,如果真的是实验室泄漏了病毒,美国人不会不做防范。从现实的疫情来看,美国对中国疫情隔岸观火的态度足以证明实验室泄漏这种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不应该将病毒的溯源工作建立在实验泄露的假设上,那样一旦这种假设被否定,会影响我们对真实情况的判断。

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最有可能的情形是:新冠病毒很早就已经出现在美国,但由于流感的干扰,美国人忽视了它的存在。

3

珍珠港、911、新冠疫情。

美国人为什么会一再犯同样的错误?漠视预警,酿成大错,损失惨重。

这似乎让中国人难以理解,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和中美两国的文化和决策者的立场差别是有关系的。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面对疫情,如果有1%的可能性可以将病患控制在10万之内,99%的可能性会出现疫情失控,中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为了这1%的可能性投入数万亿的资金蒙受数万亿的损失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在中国政府看来,这是我们的责任,而在疫情初期,这样的做法,在美国人看来,是过度防御。什么是过度防御,说白了就是经济上不划算。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处理疫情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甚至是非理性的情感在做事情。面对疫情,很显然,中国政府的做法就是:我跟你拼了!

中国政府是动了感情的。

这种感情,不仅表现在我们的抗疫中,也表现在我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地对待其他国家中。

反观美国,他们的政府是一种理性决策,这种所谓的理性决策在有些时候其实就是反人道甚至是反人性的做法。

面对抉择,美国人会选择让谁去死;中国人则是要求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现在看来,美国人面对中国的疫情警告没有采取足够的应对策略,但事实上并不是美国政府对于大量的预警信息不重视,客观地说决策者手中的情报不仅有警报,还有一大堆的模型、数据,其数量要远远大于预警的数据。有可能这种病毒会像非典一样“奇迹般地消失”,有可能仅仅通过入境控制就可以拒病毒于国外……

有太多的可能是疫情不会在美国扩散,理性的美国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假设他们的模型是有1%的可能疫情在美国扩散并引发灾难,他们不会用100%的努力去应对这1%的可能。这就是理性的美国人。如果觉得“理性”这两个字过于褒奖,我们也可以将它替换为“冷酷”、“残酷”。

珍珠港、911、新冠疫情。同样的故事一再重复,背后的逻辑,就是美国人“理性”的抉择。这种理性甚至冷酷的抉择在东方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但在大多数时候美国方式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式,他们是经过计算的。

中国人的理性不在决策层面,而在认识层面。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国人足够理性、坚定。一旦我们认识到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决策层面我们会用一种非理性的悲壮的不计代价的方式去贯彻我们的策略。无怨无悔。

而美国人的理性则表现在决策层面。在认识层面,他们既不理性也不坚定。对于要经济还是要人命,美国一再摇摆,而结果很可能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一辆汽车怎样才是安全的?

按照中国人的思路,我们会把汽车都做成装甲车,这叫过度防御。其背后的认知是:生命无价;

按照美国人的思路,他们会权衡车祸保险和制造成本、用油成本,挽救一条生命,付出多少代价。从中寻找到一个数值,将人的死亡率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区域。其背后的认知是:给生命定价。

两者相比:

中国人的做法是非理性的,有温度的;

美国人的做法是理性的,冷酷的。

我不想说这两种模式谁好谁不好,但至少这一次的疫情,

算了!

还是等疫情过去后我们再来判断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