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婉的诗歌

陆游(1125-1210年)

唐婉(约1128-约1160年)

结婚:绍兴十四年(1144年)

离婚:1145-1147年

离婚原因:

一说:刘克庄《后村诗话》:“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堕于学也,数遣妇。”

二说:陈鹄《耆旧续闻》:“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

三说:无所出。见章末引诗《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

二人离异后再相见:周密《齐东野语》:“(唐婉)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与陆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园,唐以语赵(士程),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而赋《钗头凤》一词 题园壁间。”

1151年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约1156年,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192年,陆游《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

《齐东野语》:“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人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沈园怀旧二首》)”

1199年,陆游《沈园怀旧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1200年,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206年,陆游《夜闻姑恶》: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1208年,《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

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上车移所天,父母为它门。

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下床头鸡鸣,梳髻著襦裙。

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飧。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

姑色少不怡,衣袂湿泪痕。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

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

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君听姑恶声,无乃谴妇魂。

 

在网上搜索陆游与唐婉,相信看完的诗歌,大家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陆游对唐婉的遗憾大概是深刻而绵长的,悔恨也好,叹恨也罢,总之他是抱憾终身了。究其原因复杂也简单,即唐婉为陆母所不喜,陆母便以无后、堕其子志为由拆分子与媳。陆游大体上是顺从其母亲的(可能也是他恨的原因,既恨母亲,也恨自己),没有改变的勇气。陆游不是个推碑断代、不顾一切之人。无论如何,最终遗果、个中滋味都值得陆游由壮及老一生不停咀嚼疗伤的了。

陆游与唐婉之间的爱情是值得叹惋的,这与他临终《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叹恨不同。两者都成为他文学中最基础的感情基调。

陆游与辛弃疾相比,陆游没有辛弃疾大开大合的豪放天真,毕竟辛弃疾是山东人,有北方人的豪强天性,他可是跟随耿京真刀真枪打过仗的,出身大户,能文能武。而陆游归根结底只是由南方士族培养出来的士子,军事上最多也只是做到边军的军事参谋人员, 有谋略之名,尽管有豪放作品,但严格来说诗学大于他的才学,所以两人之区别还是挺大的。

开个玩笑:名字是父母取的,号却是自己起的。毕竟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是“名”实不副的。李白是个全国到处跑的“居士”,白居易也并不如他期冀的乐天,看他写的《琵琶行》和《长恨歌》就知道,他的情感是如此澎湃绵延、感情基调如此缠绵悱恻,长年的贬谪和仕途的不顺经常使他内心苦闷,而到了晚年,他因身体不好,有悲观之意,还要靠比他混得还惨、被人贬到鸟不拉屎的蛮荒二十三年的老友刘禹锡现身说法,来安慰他,他才能鼓舞斗志。所以你说陆放翁亦是很放不开的吧?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