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崇洋媚外?

不是今天才想写这个题目?很久就想这个问题。现在正是国外新冠疫情上涨时期,很多国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在返回国内。这里面涉及得问题就多了。个别人的行为语言刺激眼球。很多人可能长期在西方国家生活,喜欢上居住国,甚至入籍。在国内的亲戚朋友是各种眼红,这就是现实。生活在西方的中国人都是有本事有文化有经济能力的群体,自然对国内的风向有引领作用。何况情况不仅仅是如此简单。

对一个地方产生好感,往往不是身临其境,更多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我认为来自几个方面。

一、教育。这是最直接的途径,尤其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婴幼儿,喝的奶粉广告都是清一色白白胖胖的婴儿,很多是白人,导致很多品牌不带英文不用白人模特就很low一样。然后就是中国全民学英语,大家不可避免的认为说英语的国度更发达文明。小学语文课本里大量西方国家故事,仿佛西方人都说正面的人物,高大上。不过今年部编版教材这方面有不少改正,更强调中国文化,中国力量。可是我们平常的考试或者练习题,依然是白人故事,数量很大。恐怕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在心里就认为外国就是指西方国家。很多孩子恐怕对国外的名人比中国名人还熟悉。一种西方优越的形象就竖起来,而且会扎根一辈子。初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我们接触了更多西方的东西,西方是文明的化身,现代的代表。学习中文时,西方文学史是考试重点,亚非文学史基本不学。所以,我们贬低了自己,抬高了别人,西方早已是众人向往的天堂,恨不得立马去看看,投身其中。

二、舆论。文化是软实力,我们得环境里,国内各种媒体都在宣传西方的靓丽,音乐美术时尚娱乐,西方始终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我们的电影,都是西方让人眼前一亮,超人、蜘蛛侠等等电影给我们造就了一大片打不败的形象,他们比中国人强大。自然是人往高处走。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成了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当然我们也承认西方有强大的一面。学习别人是中国人的民族特质,进而也塑造中国人不自信的特点,尤其是面对白人群体衍生了太大现象。西方人在国内高人一等,中国人在西方人面前矮人一头。电视台的节目更是如此。我们的节目整天渲染西方的美,环境漂亮,生活优越,人的素质高,造成中国人只关注西方的好。看看西方国家舆论对中国的伤害,不遗余力,不停摸黑。中国对西方的很多东西来者不拒,以包容为多。毛主席也是主张“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我们在学习别人时,很多人精神世界出了问题,什么都是西方好,迷信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直接接触西方的宣传,就已经被西方深深影响了世界观。

三、西方的特质。西方国家,尤其是现在的美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特点,依靠其强大的国家力量,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展示去卓越的渗透力。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含蓄,往往更会产生崇拜感。历史向来都是拳头容易让人跪低。

所以,我认为崇洋媚外的心理产生,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引导。我们要不断检视我们的工作,让学生正确客观认识西方国家,检讨我们制度和工作中的问题完善之我们的青少年就应该成长为“胸怀天下,充满自信”的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