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条驳斥《总结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现代科学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500

《总结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现代科学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原贴作者:璐璐8857

发帖时间:2020年3月12日19:00

1. 1月七日研究人员在排除禽流感、流感、腺病毒,非典之后,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新型病毒,使用电子显微镜确认这是一种冠状病毒。-现代微生物学的成果,电子显微镜又是现代分析仪器的经典之作,跟中医无关。

 

 ------跟西医更无关!但既然西医可以从放血疗法进化到使用工具的现代医学,中医也可以。

     《杂阿含经》云:“佛观一滴水,八万四千命”,《楞严经》云:“人身如房屋,内住无数众生”,请问当时西方的现代科学在哪里?现在没有人去嘲笑印度人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科学,只有你在嘲笑你的祖国!

 

2. 以钟南山团队为代表的的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机理,病毒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给病人吸氧的时机等等。没有任何人去关注病毒的阴阳五行属性,病人的脏象五系统是否和谐,病人到底是是肺有阳虚,阴虚和肺实火。-现代病理学被寄予厚望,阴阳五行论被抛弃了。

 

 ------《粤中医药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试行方案》

 2020-01-26 11:57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4xz

       中新网广州2020年1月26日电 (蔡敏婕)广东省中医药局26日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该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及病情发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或“温病”的特点。

       外感疫疠之气,病位由表及里、多遵从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岭南气候多潮湿,疫疠之气容易兼夹湿热,首先侵袭肺卫,尤其是素体脾胃虚弱者;若正不胜邪,邪毒入里化热,伤津耗液,甚者灼营动血,直传心包,发为危候。本病病因在于湿热疫毒,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虚”。

       一、早期:  1.湿邪郁肺,枢机不利 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略数。治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2.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黄或稠,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口干口苦,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不润,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二、中期:  1.邪热闭肺、腑气不通 发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气喘,口渴,口气臭秽,腹胀便秘。舌暗红,苔厚黄浊,脉滑数或沉紧。治以清热宣肺,通腑泻热。  2.湿热蕴毒,肺气闭塞。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宣肺解毒。

       三、极期:内闭外脱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憋气窘迫,语声断续,花斑疹点,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治以益气回阳固脱。

       四、恢复期:1.气阴两伤,余邪未尽。已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治以益气养阴祛邪。  2.肺脾两虚。困倦乏力明显,心慌心悸,口干,自汗出,纳差,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治以健脾益气祛痰。

       五、预防调护: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接触患者,应戴口罩。居室保持通风。禁烟酒,怡情志,加强食养,忌食辛辣及动火燥液之物,固护正气。

 

3. 新冠肺炎的确诊手段确定为核酸检测而不是把脉观风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跟中医没有任何关系。

------跟西医更无关! 但既然西医可以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那么中医也可以使用,除非你觉得西方人体是生物,应该用分子生物学来进行研究,而中国人不是生物!

4. 新冠肺炎的筛查手段为体温测量。-现代生理学成果,体温枪是物理学的创造,跟中医没有任何关系。

------恰恰相反!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健康人的体温是恒定的。于是将正常体温作为标准温度,即现代的37℃,以此推测体表温度是高还是低,即中医所谓“发热”与“发寒”。

       中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已记载了测体温诊病的情况:“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所谓“尺热”“尺不热”,是指发烧与不发烧,“尺”为腕端脉穴之一,与“寸”“关”相连,统称“寸关尺”,是中医看病时必测摸部位。

       中医望、闻、问、切四法之“切”法,就是测脉相和体温,切在尺部。望、闻、问、切四法为古代名医扁鹊所创,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为战国时名医。由此可见,如何测量体温并据此判断病症,先秦时期的中医已有一套系统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测量体温时常用的“腋下温度”,最晚在南北朝时已普遍使用。《齐民要术》卷八“作豉法”中有这样的说法,制作豆豉,要布置暖和、太阳晒不着的屋子,温度保持人体腋下温度为最佳,即“大率常欲令温如人腋下为佳”。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每天还要进屋里去观察两次,用手插进豆子堆中,看是否需要翻动,“候:看如人腋下暖,便翻之”。

       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晚在南北朝时中国人已测腋温,知道腋下温度更稳定和准确。所以有种你就让西医别测体温,因为测体温是中医先发明的,也别让现代医学测腋下温度,因为你觉得现代医学不是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发展,是独立出现的!

 

5. 国家确定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是隔离,而不是投大锅药。-现代传染病学的成果,跟中医没关系。

------恰恰相反!用隔离的方法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蔓延,自古以来就是防控传染病最切实有效的措施。据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记载,早在秦代,如果发现修筑长城和为宗庙砍柴的劳役患上了麻风病,就要送往“疠迁所”实行强制隔离,以便控制麻风病的传染。

       所以好了,坚持西医的你千万不要使用隔离,因为这也是中医先发明的!不知道你家祖先在秦代使用的是西医进行隔离?还是两千年后的凭空出现的现代传染病学?

 

6. 国家确定保护医护人员的方法是佩戴防护服,医用口罩,和次氯酸消毒液,没有医护人员贴膏药,喝符水,现代石油化工造福人类,中医没帮上忙。

------“贴膏药“是中药,”喝符水”那是神棍,就像西方也有“卖赎罪券,喝圣水”。

       中国古代面临疫病时,不但有隔离、补充营养、预防等方法,还有消毒法,包括空气消毒和物品消毒。

       空气消毒:古人是用中药烧烟给空气消毒,这样可以干扰病毒,祛毒祛疫,调和环境,使人不病。

       明代大医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清代的《验方新编》有空气消毒方,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不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古人重视用苍术烧烟避秽。苍术味道芳香,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烧烟亦有空气消毒之功。广西每年入春后会出现回南天,室内用苍术烧烟,既可祛湿,又可避秽,是个不错的方法。

     《太病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衣物消毒: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针对病人用过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

      比如,李时珍使用的,是蒸汽消毒法。而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古人没有一次性衣服,更没有防护服。这种衣服蒸煮消毒的方法很有价值,远比今人的方法经济、实用,减少浪费。由此可知,古人非常重视疫毒的防范,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上这些预防疫毒的方法仍可借鉴。

 

7. 政府决定建立方舱医院集中医治病人。-21世纪工业化强国的实力得到彰显。没有见到郎中提着药箱走街串巷,也没有政府官员找人看过风水,考察过土气。于是工业化打败了封建迷信。

 

 ------《汉书·平帝纪》记载,西汉元始二年(2年),天下遭受旱灾和蝗灾,民间疫病流行,汉平帝下诏将患者隔离在空置的府第或客店中,并提供医药。《后汉书·皇甫规传》也记载,东汉延熹五年(162年),中郎将皇甫规率军西征姜人,军中疫病流行,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规下令将感染的官兵统一安置到“庵庐”中进行隔离治疗。

       显然,用隔离治疗的方式控制疫情,在汉代已初步形成一种共识。集中医治汉朝就有了,难道汉朝人不是你的祖先?《汉书》和《后汉书》里,也没有写集中治疗瘟疫要先看风水,考察五行。山医命相卜,没人规定医治瘟疫要先卜卦,而且估计你也不懂易经,只迷信科学万能,所以把迷信当成易经,把中医当成迷信!

 

8. 总结经验发现没有特效药,各地医疗团队自发的非自发的将疗法确定为,抑制症状,预防并发症,依靠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吞噬病毒。现代免疫学的成果,都知道事儿大,没人提什么以毒攻毒,五行克制之类的忽悠点子。

------ 你推崇的西医或现代医学失去工具便一筹莫展,而中医已经开始喝汤并取得极好的疗效!

       2003年4月下旬新加坡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陈鸿能博士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李经纬教授打来电话,推荐用“达原饮”预防非典“效果很好。”而“达原饮”正是明朝名医吴又可的药方。明朝末年的中医名家吴又可在创作《瘟疫论》时肯定没有想到:360年后,他为防治传染病所开的一剂药方又被现代人用来应对一种全新的非典病毒。    

       2020年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介绍,截至2月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其中湖北以外地区,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的治愈出院和症状改善占8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清肺排毒汤”、“肺炎一号方”中药方剂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李昱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月27日启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对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使用中药复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

       在取得214例临床有效数据的情况下,2月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目前,已经有10个省57个定点医疗机构的701例使用清肺排毒汤的确诊病例纳入观察。其中,有130例治愈出院,51例症状消失,268例症状改善,212例症状平稳没有加重。      

       对有详细病例信息的351例病例分析统计,在服用清肺排毒汤之前,有112例体温超过37.3℃,服药一天以后有51.8%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服药六天后,有94.6%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有214例患者伴有咳嗽症状,服药1天以后,46.7%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服用6天以后80.6%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同时对其他症状,如乏力、纳差、咽痛等也有明显的疗效。      

       在这351例患者中,所有的轻型、普通型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型或者危重型;22例重症患者中有3例治愈出院,8例转为普通型;共有46例治愈出院。以上数据也显示清肺排毒汤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救治前景。      

       李昱介绍,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治疗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组方合理,性味平和,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该方也可用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但该方为疾病治疗方剂,不建议作为预防方使用。各地在开展救治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推出了一些有效的方剂和方药。比如广州八院推出的“肺炎一号方”(透解祛瘟颗粒)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9.解刨发现死因是肺泡黏液堵塞,不能呼吸。-现代解刨学成果,当然还要归功于生理学,否则大家怎么知道肺是用来呼吸氧气的。注意中医也有解刨学,不过中医解刨学还停留在数不清楚人到底有几块骨头上,肺属金,但肺泡是什么东西还没有五行学解释。

------首先那个念“解剖(pou)”,不叫“解刨(pao)”!

       早在先秦时期,解剖作为医学临床治疗手段是比较常见的,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记述了“割皮解肌,决脉解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的情景。《汉书·王莽传》也曾记载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活体解剖。

       这说明那个时代的医学家确实一直在认真地追求关于人体内部构造的知识,并非毫无根据地把阴阳、五行、六气之类的观念和人身的经脉加以比附。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中国古代的解剖学出现较早,从扁鹊就开始了,到王莽时代广泛采用,并持续到稍晚的三国时期,从此以后,也像欧洲一样,解剖学便绝迹了,直到中世纪晚期才再度出现。”那为什么在三国时期之后,中国的解剖学便不再彰显了呢?

       医学受到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要比其他学科大得多。在其发展过程中,它有时被社会伦理、文化价值取向等人文因素所左右。影响中医解剖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儒家的伦理思想了。儒家“仁”的思想深入人心,医学解剖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矛盾,于是不得不作出让步,科学技术服从于伦理的需要了。

       在古代,正常情况下,解剖尸体是非法的。除非是处决犯人以示警世的情况下,偶有解剖发生,医家也往往只是旁观,而不能亲试。

       如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吴简将宋廷处决的欧希范等56具尸体解剖,经由绘工宋景绘成《五脏图》;北宋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杨介根据泗州处死者的尸体解剖整理而成《存真图》。这样的事例是很少的,而能发生在宋代,这又与宋代统治者对医学的相对重视有关。然而,这两份相对宝贵的资料,也难传后世。

       清朝的王清任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家,也是古代少有的对解剖十分重视的医家。他为人刚直磊落,凡事主持正义,不屑于官场左右逢源之术,曾反对官绅以“官桥官渡”为名勒索乡里,因提出“善桥善渡”而入讼;后又因讥讽县衙而受到迫害,最后只好流落他乡行医。

       因有如此秉性品格,使其在医学上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在封建礼教束缚极为严重的时代,大胆前往坟地刑场观验人体脏器,为他日后著《医林改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清任从事医学实践初期,就非常重视解剖知识。“夫业医治病,当先明脏腑”,指出对脏腑的认识“本源一错”,在临床上就会“万虑皆失”。他在研究古代医著中,发现有许多矛盾而怀疑有错,但苦无依据,于是他决心要做解剖的尝试。为了弄清楚膈膜结构,王清任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治学精神令人尤为佩服。

       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王清任30岁,行医到滦州稻地镇(今河北省唐山市东南),发现一处义冢中有许多因传染病而死的小儿尸体,他求知心切,不避污秽,每日清晨骑马到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这样观察了十天,看到完整的脏腑不下三十余具,虽遗憾没有看清膈膜,但仍发现古书中的许多错误。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王清任在奉天府(今沈阳)时,辽阳有一妇女,因疯疾打死其丈夫与公爹,押解省府行剐刑。他得知后即跟至西关刑场,细看了心、肝、肺等内脏,却仍没有看到膈膜。

       后来王清任在北京行医,开设一药铺,此时他已50岁,是名噪京师的医家。他仍然找机会留心观察人体结构。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有个打死其母的人受剐刑,行刑于崇文门外吊桥之南。可惜虽见脏腑,膈膜已破,还是没有完整地看见膈膜。

       直到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十二月的一天夜里,王清任出诊于安定门大街板厂胡同恒宅,看病之余,谈及膈膜一事,感叹自己留心40年,竟未能审验明确。恰巧江宁布政司恒敬在场,说他曾镇守新疆哈密,领兵于喀什葛尔,见到诛戮逆尸最多,对膈膜了解很详细。王清任喜出望外,于是拜叩而问之,终于弄清了膈膜的形态。

       王清任为了弄清脏腑,还曾做过动物解剖比较,对人体脏腑,苦心“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进而综合平素积累的治疗气虚、血瘀的理论和经验,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冬,著成《医林改错》刊行于世。书中不仅对前人的错误论断提出纠正意见,同时创活血化瘀理论并拟出许多新方,于临床上颇有奇效。

       是,中国古代确实因为种种政治,礼教,蛮族入侵等原因,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不过不要忘了,但是每一个年代,依然有人在不断的探索,他们都有同一个名字,就是中医。中医可以接受批评,但是不接受诋毁,因为批评指出不足,使人进步。而诋毁无视长处,抹杀其存在的意义。

 

10.国家级治疗方案发布。我们查了一下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七版方案,总共六大要素,第一,肺坏了当然要吸氧,不行就给供高压氧,再不行就安排昂贵的体外人工肺,没有肺也强行让你活着。现代生理学再一次体现了价值。但是体外人工气体交换系统极为昂贵,治好这种重症病人成本高昂,这时候中医大师出现了,个个自称自己2000块以内药到病除,这些当世华佗们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把一个国家不惜代价不抛弃每一个百姓的故事愣是扭曲成了政府为了西医集团的利益搜刮民脂民膏的狗血剧本。问题是,这些华佗大师们没有一个出来解释病人肺全坏了,是五行哪里出了问题,又该吃什么药让病人没肺没氧气还能活着。

 

------不知道你说的“中医大师出现了,各个自称自己2000块以内药到病除,这些当时华佗们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把一个国家不惜代价不抛弃每一个百姓的故事愣是扭曲成了政府为了西医集团的利益搜刮民脂民膏的狗血剧本。”新闻出处在哪里?有种就贴出来,不要章口就来!

       中医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伪中医的存在,但是别想拿伪中医来全面否定中医,就好像屡屡治死人的莆田系医院一再登上新闻,却没人会拿其来否认西医或现代医学。就好像现在还有人拿物理学的最前端的量子力学来行骗,比如量子速读,量子波动,量子针灸,但是我同样相信不会有人因此否定量子力学!

       中医因为其来自于《易经》中阴阳五行等独特的哲学观,使得发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目前依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但这只是目前科学的不足。什么是科学,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归纳,推导,假设,验证,通过这一系列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得出的,解释自然的规律和理论才是科学。

      你不能把你现在还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比如人的灵魂,统统斥为“不科学”,最多只能说“不理解”,因为科学是干什么用的,科学本来就是为了解释未知的自然现象而出现的!

 

11.第二要素,给病人一些舒张血管的药物加快血液循环,第三,肾功能衰竭的安排血液透析,第四,康复者血液,分离出血浆,注射进患者体内,第五,肾没问题的有条件也安排上透析。第六,实在没救了,注射丙种球蛋白看奇迹会不会发生。-分析一下,全是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的成果,阴阳,五行,八卦,周易没有任何元素被提到。政府也是靠谱的,都知道科学的大腿抱得住。平时虽然拨款养着一群中医,暧昧的表示支持传统医学发展,一到关键时刻可真的毫不含糊。

 ------这和上一条是一样的,中医不否认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的成果。但是西医哪怕通过现代工具观察到血液,细胞,分子,基因层面,依然没有摆脱中世纪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思维!

       中医虽然被中医黑和西医既得利益者们打压,不许中医运用现代科学工具,否则就不是中医,但是这并没有难倒中医。

       通过“扶正固本祛邪”等整体思维的辨证施治,中医的有效性依然不容抹杀!在西医束手无策,现代医学还未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的时候,总治愈率达到80%以上的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治疗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12.国家也没欠着中医,钟南山透露有150多种针对性药物正在开发,大部分都是中药,可惜中医让人民失望了,截止目前没有任何成果出来,白花钱。

------第2条,第8条,第11条已经回答你了!不懂就多读书,多看报,多查资料,不要章口就来!事实恰恰相反,中医的“清肺排毒汤”和“肺炎一号方”已经大见成效,而西医的“瑞德西韦”,新冠病毒疫苗呢,还要等多久?这里也没有鄙视西医和现代医学的意思,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可以取长补短,不要人为的搞对立!

 

13.国家抗疫形势好转,这时一大波中医们冒了出来,多亏了我!

       问题是,从头到尾都是科学造福人类战胜病魔的故事,关中医屁事。整天忙着宣传造势连阴阳五行论对病毒的认知都没有推进吗?人类发现病毒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位中医学者研究出来冠状是什么,病毒是什么,肺炎又是什么。细菌是什么,真菌是什么,寄生虫又是什么,肺泡又是什么。阴阳属性不知,五行属性不知道,肺是干嘛的不知道,肺泡又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听说了国家战胜了新冠病毒肺炎,再世华佗们纷纷冒出来摘果子,多亏了我!

------这条都懒得反驳你了,这么皮厚的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中医承认自己的不足,但西医和现代医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是那句话,摆事实讲道理,有证据拿证据,不要章口就来,污蔑诋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