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孙杨事件:伟大的天才,不仅毁于控制的母爱
●●●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游泳界的天才级选手孙杨,被禁赛8年。
身为中国人,我们在看待这个新闻时,首先应该明确两点认知:
第一,孙杨被禁赛8年,是他因对检测员的资质怀疑,无视检测规则,破坏检测样本而抗检,而不是服用了兴奋剂。
第二,这次抗检事件,导致孙杨被禁赛8年,但这一污点,无法遮盖孙杨曾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
孙杨
如果连中国人自己,都以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逻辑思维,在他频频夺冠时,用狂热的激情将他神化为英雄,在他出现失误时,又以凉薄的势利把他打入地狱。
这只能证明,他今日的罪与罚里,民众和舆情也逃不掉干系。
不管8年禁赛的严厉处罚后,是否还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给孙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孙杨取得的这一系列成绩,都值得被铭记:
●世界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会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
●史上唯一一位男子400米自由泳世锦赛四连冠,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锦赛三连冠,男子自由泳个人单项金牌数居世界第一;
●唯一一位连续在两届奥运会摘金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中国男子游泳在世界大赛上至今共获18枚金牌,孙杨独揽14枚……
同样,列出这些成绩,也并非为他在飞检事件中的无知开脱,而是为了看见这样的真相:
孙杨取得了载入史册的成绩,但他的性格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
上述认知,是今天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1。
暗涌·深夜突检的冲突
一切,都要回到2018年9月4日的那个深夜。
国际兴奋剂检测与管理机构(IDTM)来孙杨住所,对孙杨进行赛外兴奋剂检查——
这种突检,对孙杨这种级别的运动员来说,实属正常。
但,孙杨,孙杨的妈妈杨明,还有孙杨的团队,对3位检查人员(主检官、尿检官、血检官)的资质,提出质疑,并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砸坏,尿液样本未被采集,最终导致此次检查无法完成。
针对孙杨的这次拒检事件,2019年1月,国际泳联进行第一次裁决:
检查无效,孙杨不存在违反《世界反兴奋剂》的行为。
但是,两个月后,国际兴奋剂检测与管理机构,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出上诉。
2019年11月15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应孙杨方面的诉求,进行了长达12个小时的听证会,并于2020年2月28日,作出孙杨被禁赛8年的仲裁结果。
孙杨在听证会上
这个结果,对孙杨来说,无疑是残忍且无法接受的。
孙杨生于1991年,今年已经29岁,8年禁赛,等于将他的职业生涯就此砍断,几乎再无翻盘的可能。
尽管仲裁结果出来伊始,孙杨方就提出了上诉,但胜算非常渺茫。
令人震惊的是,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3月4日公开的,长达78页的仲裁报告中,频频提到一个至关重要又推波助澜的人物:
孙杨的妈妈——杨明。
孙杨和妈妈
2。
妈妈·天才背后的女人
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78页的仲裁报告中,12次提及孙杨的母亲杨明,并形容“她扮演了对儿子最无益的角色”。
新京报的报道
随后,孙杨妈妈在听证会上的视频,也上了热搜:
面对讲究事实、规则和程序的法庭,爱子心切的杨明,以一副典型中国母亲的做派,沉浸在受害者角色里,只用情绪和抱怨,转移话题,答非所问,让法官甚是无语。
比如,在法官一再强调的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上,杨明都以藐视法庭的态度,一次次以强调孙杨优秀和无辜的长篇大论,试图给儿子洗白。
由于她用情绪代替事实,用想当然的答案回答问题,不仅没能起到伸冤的作用,反而拉低了孙杨的分。
孙妈妈在听证会上的视频
法律的无情和公平,就在于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而母亲的护短和偏袒,就在于主观和混淆的感性。
更要命的是,杨明从人情中国的角度,揣度尊重契约的国际仲裁。
听证会前,她打着“收集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名义,和当晚突检的3名检测人员中的两名私下接触,试图以感情牌打动对方。
但在仲裁法庭看来,此举涉嫌对证人进行恐吓,或裹挟证人说谎。
杨明的不专业,更体现在2月28日,国际仲裁法庭禁赛8年的裁决公布后,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目前已被删除),试图再次为孙杨开脱。
但因为她旧事重提,曝出孙杨2014年误服治疗心肌炎的药物,导致药检阳性,被中国泳协判禁赛3个月是假禁赛,而被外媒抓住大做文章,将矛头指向中国兴奋剂监管不严。
有媒体评论,她的这条朋友圈,以授人以柄的自爆,给孙杨和中国泳协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
杨明中国式母亲的爱子和深情,可以理解。
但,直面危机和案件,仅仅靠母爱,是不够的。
何况,对于孙杨来说,母爱曾是他的铠甲,也是他的污点。
3。
母爱·以爱之名的控制
当试图给孙杨洗白的妈妈,一次次将儿子推向凶险的境地,人们也扒拉出过往岁月里,那个不负“妈宝男”之名的孙杨。
孙杨出生于体育世家,他的父亲孙全洪,曾是安徽省体工队男子排球运动员,后毕业于上海体院,分配到浙江科技学院。
他的母亲杨明,曾是排球选手,在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
孙杨一家
继承了父母良好基因的孙杨,身高1米98,臂展2米12,划水幅度超过3米,被称为中国游泳界的天选之才。
体育竞技的高强度训练要求,让杨明成了站在孙杨背后的女人。
泳池里一次次绽放自己的孙杨,为人处世方面,一直无法成长。
特别自信和爱哭鼻子,是孙杨身上的两大特质。
游泳天才和妈宝巨婴,是孙杨王冠之下的两个标签。
孙杨自幼儿园时,因身高被游泳教练选中,开始日复一日的训练。从那时起,他生活上的一切,都被妈妈包办。
孙杨成名之后,和妈妈一起参加节目和接受访谈时,不止一次地讲述:
●5年级时,还不会穿鞋,需要妈妈帮他系鞋带;上学放学,从来没有背过书包;
●只要孙杨在杭州训练,妈妈每晚驱车几十公里,也要送来亲手熬制的热汤,风雨无阻。
而他们家的车,也被孙杨的队员戏称为“送汤车”。
孙杨和妈妈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爱里,孙杨的心理也始终停留在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小男孩的状态。
像他这个级别的明星,都有负责公关的经纪团队,谈合作,处理危机事件。孙杨经纪团队的实际掌控人,是他妈妈。
2014年至今,孙杨已经换了5家经纪公司,主要原因是妈妈的干涉。
妈妈常直接越过经纪公司包办孙杨的一切,然后发出执行命令,让经纪公司很被动。
游泳队领导曾对孙杨总带妈妈参加比赛提出质疑,但孙杨明确表达“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如果不让妈妈去,我就不练了”。
总是如影随形的妈妈
除了比赛,还有感情。
孙杨曾和一个大他5岁的空姐谈恋爱,但后来这段感情不了了之,是妈妈不同意。
就连孙杨的钱,也几乎全部交给妈妈打理或保管。
如果说,训练的要求和夺冠的热望,让孙杨的确需要一个亲近且信赖的人,负责帮自己打理一切,以便安心投入到游泳事业中。
但同样是运动员的郭晶晶、姚明等人的反差,会让这些天来,把一切罪过都推到杨明头上的网友和自媒反思:
母子之间的控制和被控制,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妈妈控制的爱,的确有错。但享受这种控制的孩子,也在成绩和荣耀里,放弃了挣脱的意愿。
4。
傲慢·被金牌遮盖的缺点
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曾这样评价孙杨:
孙杨的身材在中国运动员中,50年遇不到一个。
孙杨的性格在中国运动员中,50年也遇不到一个。
母亲的大包大揽,溺爱纵容,包庇护短,事无巨细的管控,都让生活圈子狭小、整日闷头训练的孙杨,在封闭的环境里,失去和外界的连接,也逐渐暴露情商的弱点。
孙杨和教练朱志根的矛盾,已不是什么新闻。
作为著名教练,朱志根以严厉著称。但2013年2月,孙杨因多次顶撞教练,而被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要求作出检查,扣罚津贴,暂停商业活动。
但2013年4月,训练中,孙杨再次和朱志根发生冲突,甚至惊动了110。
孙杨和朱志根教练
至于没有驾驶证的情况下,开着卡宴撞到公交车上;不穿中国代表团的统一服装领奖,执意穿自己代言的品牌服装;
不避讳外国女运动员,在赛场外直接换泳裤;在诸多的综艺上缺乏同理心,甚至喊出“让霍顿喝我的洗脚水”这样的狂言……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预示着孙杨今天的命运。
只是,昨日,他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拿着金灿灿的金牌,迎接大众欢呼和赞美时,这些问题,好像不过是个性和霸气。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共识下,不管是集体还是舆论,都没有人能及时而清醒地给孙杨指出来:
金牌VS修为,后者更为重要。
又或者,被妈妈保护太好,拿金牌到手软,也习惯了以王者自居的孙杨也从未意识到:
沉实的王冠,需要坚实的厚德。
5。
成长·比夺冠更重要的事
被禁赛8年的裁决出来后,《检察日报》以几近整版的文字,讨论孙杨事件。
文章以“无视规则将会承担相应后果”、“商业比赛不能与国家利益捆绑”和“观察孙杨事件的三双慧眼”为题,分析了孙杨药检事件的各方态度和做法,认为孙杨无视规则是导致被禁赛八年的根本原因。
我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
是因为我觉得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去承担自己选择下的罪与罚。
但我想说的,伟大天才的陨落,或许不仅毁于自我的傲慢和控制的母爱。
除了孙杨妈妈的偏执、控制和溺爱,孙杨个人的幼稚、傲慢和鲁莽,我们或许还要思考一个问题:
作为国家游泳队队长,孙杨缘何一步步走向今天?
这里面,有没有冠军至上的思维,狂热追捧的舆论,和神化英雄的大众的责任?
我们不该在孙杨取得了无双荣光时,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为国争光,而在他出了问题后,又把所有石块和口水都掷向他个人。
就像,受伤退役的刘翔,还有,那些为这个国家挣得无限荣光又黯然退场的的很多运动员。
他们在高光时刻,都曾被赞誉为英雄。当他们跌落低谷之时,我们不该把他唾为罪人。
我们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然后从个人到体制去反思,如何才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不让昨日的英雄,沦为明日的悲剧,或笑话。
当然,作为一个情感主持人,我还想给看到这篇文的所有普通读者分享:
●妈妈,请放下你的控制。
不管你的孩子是天才,还是常人,你都没有资格剪断他的翅膀,让他在你的手心里圈养起来。
他有自己要去的远方,要体验的人生,要接受的教训,要承担的责任。
你替孩子走的所有路,都是他将来要落的坑。
●孩子,不要被任何人控制。
比控制更值得警惕的,是习惯控制。
多少人将自己的悲剧,归结于原生家庭,或者糟糕父母。
但当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一个成了巨婴,一个成了伟人,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结论:
我们的现在,决定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
不愿成长的人,才一味躲在原生家庭的井底,还抱怨看不到更大世界。
一个成年人,已丧失了抱怨的资格。
因为,他要对自己负责。
是的。
孙杨是位伟大的游泳天才。
这次的教训,对走下神坛的他来说,并非坏事。
毕竟,相比夺冠,一生的成长,更值得期待。
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
本文授权转载自:闲时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