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心跳已暂停
一个人即使完全不炒股,频繁看到《大时代》丁蟹表情包的时候,想必也能嗅到一股“不好,股市坏了”的气息。
3月9日,是一个让全球投资者心碎的日子。
国际油价雪崩,ICE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出现了30%的历史性跌幅。
周一开盘,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价格从单桶45.27美元暴跌至31美元,盘中跌幅超过31%,刷新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日内跌幅纪录(图自:BBC,截至3月9日23:00)
世界第一大宗商品的近三十年间最大跌幅,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发酵了一天后传导到了全球的金融市场。其惨烈之势,不忍卒视。
1
美股,心跳停止了
受到最大影响的中东股市(周日至周四开盘)延续了前一天的跳水,沙特股市跌幅超9%,迪拜、阿联酋股市跌超8%。
“石油老大哥们”跌了两天都止不住,亚太市场恐慌了。
澳大利亚指数收盘下跌7%,日经指数跌超5%,韩国综合指数跌幅超4%以上,MSCI亚太指数跌4%。由于跌幅猛烈,日本东证指数、菲律宾股票指数先后步入了技术性熊市区间。
近期被称为“全球资产避风港”的A股,也经不起外围如此剧烈的动荡。三大指数巨幅震荡,大盘失守3000点,创业板指数跌超4%以上,北上资金流出超过140亿元。
亚太收盘后,北京时间16时开盘的欧洲股市接过“比惨”接力棒。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均接近8%。而欧洲疫情中心的意大利股市开盘后,迅速大跌超11%,多只股票由于卖盘过多一度无法交易和显示价格。
这些还不算最严重的。
最晚开市的美股,直接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刚开盘5分钟,道琼斯指数就瀑布式下跌超1800点,跌幅超过7%,触发了一级熔断机制。
美东时间周一,美国股市开盘4分钟左右,标普500指数暴跌7%触发了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
在美国交易时段,熔断机制分为三级。分别为7%、13%和20%三个档次。要知道,自1988年配备熔断机制的美股市场,触发熔断的仅有1997年一次。
美国股市暂停了心跳。
后来的事实证明熔断是有效的。全场冷静了15分钟后,道指一度出现短暂回暖,收付至-1200点附近。可惜好景不长,午间之后股指又一路狂泻,最终收盘于7.79%。
恢复交易后三大股指继续下跌,其中,道指、标普500指数盘中均一度跌超8%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美股中最受伤的是石油股,斯伦贝谢跌超27%,雪佛龙跌超15%、埃克森美孚跌超12%,
“带头大哥”的科技股们也纷纷倒下,特斯拉跌超13%,苹果跌超7%,谷歌母公司跌超6%,网飞跌超6%,亚马逊跌超5%。
全球股市的剧烈震荡的背后,是财富大量流失的人。
丁蟹的“不要怕,是技术性调整”表情包已经不能反映眼下的惨状,代替它的是丁蟹一家五口走上天台的截图。
2
石油大佬的囚徒困境
全球范围的大跌幅,起因在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俄罗斯在上周五的时候“谈崩了”。
OPEC与俄罗斯之间,在关于一项为期三年的减产150万桶/日协议上无法谈成共识。
全球肆虐的COVID-19,让OPEC担心今年大家都减少外出,世界石油消耗量会大幅降低。于是就找来出口量大的俄罗斯一起商量减产,维护石油价格稳定。
但俄罗斯有着自己的考虑。毕竟除了自己,美国也是石油大出口国。仅仅自身的单方面减产,世界价格是稳住了,但没减产的美国不是捡了便宜?
于是,俄罗斯拒绝了减产来应对COVID-19。以眼还眼,OPEC决定取消对其自身产量的所有限制。
谁都别想风景这边独好,要死就一起死。双方的博弈进入了囚徒困境。
战火在周末升级。
沙特发出全面增产的公告,并大幅下调官方油价。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以吸引更多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据说沙特还私下告知市场参与者,如有需要将增加产量。
而俄罗斯宣布应战,也增加石油产量。毕竟是战斗民族,从来没在怕的。
2个月前,原油还能卖65美元一桶。现如今跌了一半不止,只要30美元就能买桶带回家了。好事网友做了一份液体价格对比图,一桶原油的价格连矿泉水都不如,甚至连桶都不如。
网传价格对比图:一桶原油的价格连矿泉水都不如
沙特这种“自杀性”价格战的底气,来源于其原油的低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原油日产量可达1200万桶,而成本大约不到10美元一桶。就算跌破15美元,仍然有得赚。
俄罗斯就不一样了。虽然相较于美国40美元成本一桶的页岩油,俄罗斯的20多美元一桶的原油仍算得上低廉。但和沙特“刚正面”的话,就有些吃力了。未来如果价格战继续的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罗斯会率先倒地。
然而,如果世界上的争端都能以最理性、最经济的方式解决,那就不是人类社会了。争斗往往是带着一股气,这股气往往是非理性的。而且国际争端解决的方式多变复杂,沟通协调是一种,贸易摩擦是一种,军事交火也是一种。
俄罗斯怎么撑,能撑多久,有待观察。
3
全球暴跌,何时是尽头?
如果说原油争端是全球股价暴跌的导火索,那么病毒导致的经济预期放缓则是主要症结。
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COVID-19病例,中国境外地区患者增速超过10%,疫情仍处于无序扩散的状态。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最新报告《新冠病毒:全球经济面临威胁》称,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急速放缓,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OECD在报告中假设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乐观的,疫情在今年一季度达到高峰,病毒在所有地区变得温和可控。那么2020年全球增长约2.4%,比去年预期下降0.5个百分点;
第二种则是悲观预期。疫情持续时间长,病毒变异速度快,整个亚太区、欧洲和北美地区都变得无法控制,则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1.5%。
3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出席例行记者会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多个国家出现,该疫情构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胁“已经变得非常真实”
钟南山院士估计,全球疫情至少延续到6月份。如果判断一如既往准确的话,也就是未来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有关于全球疫情依然会是“坏消息不断”的情况。
坏消息即利空消息。资本讲究的是闻风而动,利好则做多,利空则做空。暴跌导致恐慌,负面情绪的传染使得下跌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遏制。短期来看,全球股市跌多涨少的可能性更大。
随着疫情逐渐控制住,或者病毒没有被消灭,人们习惯与之共处。社会上的恐慌情绪逐渐消解,经济活动有条不紊地谨慎进行时,股市的利好面才会增多。
股市有个基本面,股价跌到“便宜”的价格范围内,有利可图了,买的人也就变多了。比如美股经历了十年的牛市,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大量股票的价值高估,基本面跟不上。此次的历史性暴跌也算是给美股挤挤水了。
有人担心今年的全球经济会重演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在于经济活动都放缓了。不同点则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房贷泡沫破灭传导全球产业链上,而今年的疫情危机则是全球的市场需求普遍萎缩。从波及的范围来看,从市场的动荡程度来看,后者更为严重。
3月9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电子屏显示当天交易情况
经济的放缓倒逼全球各央行加大“放水”规模,各国金融政策进一步宽松。当然宽松的金融政策也有弊端,中国对此较为克制,但为了抵御经济下滑,开启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
A股近期被不少机构称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因为有疫情发展的时间差,加上举国体制的动员能力,使得COVID-19两个月左右得到控制。美股涨的时候,A股涨两倍。美股跌的时候,A股跌一半。在全球股市剧震模式下,A股保持了相对的抗跌性和免疫力。
现在A股市场的主要逻辑是在国内,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居民的资产重配,是股市保持机构口中“中长期慢牛”的最大力量。但是否真的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独善其身”,仍然是一件不确定的事。
全球产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果局部疫情导致流通环节受阻,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是绵长的,市场不稳定预期就会增高。
3月9日 ,巴西圣保罗,一名男子经过证券交易所
疫情给A股带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一点从一个月前,创业板和传统板块的“冰火两重天”也能看出来。
即使是避风港,也不存在雨露均沾的机会。现实中依赖外需的外贸型企业,依赖线下的消费型企业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受益的则是需求增多的生物医药企业、新政下的“新基建”企业、以及线上业务多的企业。
大反派丁蟹有一则“股市必胜法”,他口中的“尽早离去”是取胜唯一方法。
有人说,这种笑谈属于他的理解偏差。股市原意是为企业集资,让社会繁荣而已,真正的问题在于人性贪婪和恐慌。真正的必胜法,其实应该是如巴菲特那样将股市视作实业的投资手段。
越是恐慌的时候,越是要记住巴翁的话,“在恐惧中前行,多观察少操作”。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