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讲到人民公社总是用这个梗。。。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这一课该怎么讲?今天,在一本教师用书里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大家看看,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回忆了一下,感觉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这儿,用的就是这个梗!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依然如此。。。。连设问都一模一样!
教材里讲这一段,走的是一分为二的叙述路线。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不过一挪到课堂上,消极的梗用多了,无形之中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
细想想,其实关于这段历史能讲的故事还是很多的。
作为一次尝试,人民公社肯定有弊病,但也并非所有举措都是错误的。
比如,人民公社打破了农村原有的权力关系;
公社办学,让许多农民及其子弟能识字算数;
公社还在农村普及了基础医疗、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中国传统时代遗留下的一些痼疾都因此得以解决。
顺贴数据库里的古代灾害信息图
后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大抵是离不开这些基础的。
这些虽说考试不考,但拿出来给大家讨论一下,倒也不失为拓展思维、训练逻辑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