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是“冲锋枪狂魔”?后期步冲搭配比例惊人
轻武专栏是军武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二战期间,冲锋枪以火力凶猛而著称。战争初期,它是战场上少有的能由单人操作的轻型自动武器,甚至到战争末期,也没有哪一种装备能够全面取代它。
▲美军用AK不算新闻,用波波沙才算
不过,虽说冲锋枪在二战期间大放异彩,但在当时,真正能将冲锋枪作为主要单兵武器配发军队的国家实际并不多。
事实上,德国MP40冲锋枪的数量就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从1940年至1945年,MP40总计生产了103.7万支,连同早期生产的MP38在内,总产量也不过只有约120万支。
▲德军冲锋枪通常只配发至基层士官
实际在二战初期,参与闪击波兰、法国等地的德军部队,并没有普遍配发冲锋枪。早期的MP38冲锋枪主要装备给德国伞兵和装甲兵使用。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夕,MP40才基本成为基层步兵单位的标准配备(每班一支)。
在单兵武器的生产比例上,MP40冲锋枪的产量甚至不足Kar.98k步枪的十分之一,只不过相较于StG44突击步枪这样的稀罕物,要更加常见一些罢了。
▲二战美国轻武器的生产重点是步枪和卡宾枪
(M1卡宾枪的总产量多过M1“加兰德”)
而即便是产能爆表的美国,其冲锋枪产量也不算多。早期的M1928冲锋枪成本过高,后期美国又将生产重点放在了M1卡宾枪上,这使得简化了生产(实际成本依然不低)的M1冲锋枪产量也仅仅突破百万大关。
加上便宜易造的M3,美国二战期间的冲锋枪总产量也只达到了200万左右,而且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被援助给了英国、自由法国及中国等盟国,美军自身的装备数量反而很少。
▲二战苏联冲锋枪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
一个逐步降低武器成本的过程
反观苏军,情况则大不相同。虽然在战争前夕和苏德战争初期,冲锋枪对苏军来说同样是稀罕物(波波德始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产)。但随着波波沙、波波斯等型号的相继投产,苏联冲锋枪的成本和制造难度开始大幅降低。
▲战争初期的苏军冲锋枪并不多
有资料显示,苏军在战争期间陆续获得了1116万支步枪、553万支冲锋枪及96.5万挺机枪(数据为接收数量而非总产量),其中冲锋枪的占比就接近三分之一,由此不难看出冲锋枪在苏联军队中的地位。
▲苏联战时的冲锋枪配发比例占到
步枪数量的近二分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编制上的变化,在苏德战争刚刚爆发不久,苏军就开始着手为新组建的步兵团编入一个冲锋枪连,至年底,这一编制又被推广到全军各步兵团当中。
不过,战争初期的编制变化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数字游戏,由于当时冲锋枪的产量还远远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因此当时只是将原先配属给步兵班的一支冲锋枪集中到了冲锋枪连中。
▲“波波沙”冲锋枪直到战争后期
都是德军心中的噩梦
当然,“波波沙”在战争中后期的产量急速上升。从1942年12月起,苏军的冲锋枪装备数量开始得到实质性的增长。最初,是为每个近卫步兵团增设了第二个冲锋枪连,到1944年底,这一编制也开始在全军步兵团中推广。
而在基层,冲锋枪的数量也在激增。1944年10月,根据新的编制条令,每个步兵连中的一个排全部换装冲锋枪,由于这些冲锋枪排火力凶猛,甚至为此撤销了编制内的DP轻机枪。
▲“波波沙”冲锋枪同样受德军的欢迎
相比其它国家,苏联能够将冲锋枪作为军队的主要单兵武器之一,实际与苏联冲锋枪所发射的弹药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时,发射9×19毫米手枪弹的德国MP40冲锋枪,其实际有效射程只有100米左右。但与MP40和“汤普森”等冲锋枪不同,“波波沙”虽然发射的也是手枪弹,但这种子弹采用的却是手枪弹中比较罕见的瓶形弹壳。
这种常见于步枪弹上的弹壳结构,让“托卡列夫”手枪弹有着不同于一般手枪弹的特性。不仅弹道平直而低伸,为了便于生产,“波波沙”冲锋枪的枪管甚至直接取自莫辛-纳甘步枪,从而使“波波沙”冲锋枪具有不少步枪的“基因”。
▲瓶形弹壳让苏联手枪弹具有
非同寻常的弹道特性
这一系列特性,使“波波沙”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得以超过200米,而在250米左右的距离上,子弹仍然有着相当高的命中精度和杀伤力,这使得苏军冲锋枪手即便遭遇StG44这样的对手,也不会完全处于下风,而这是发射传统手枪弹的冲锋枪所做不到的。
▲“波波沙”具有单、连发两种射击模式
(图中使用的为35发弹匣)
战争后期,由于苏军的兵源补充较为困难,每个步兵师的实际人数通常保持在6000-8000人左右,一些步兵班甚至长期维持着6人编制,为此,苏军不得不大幅提升单兵火力,以弥补兵员数量的不足。
而冲锋枪近战火力猛的特点,又特别适合后期反攻阶段的城市攻坚战。在巷战中,“波波沙”能够充分发挥冲锋枪的近战火力优势。搭乘在坦克上的苏联步兵,用手中的“波波沙”有效地保护了坦克的安全,直到攻入纳粹老巢。
当然,柏林战役并非是苏联冲锋枪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次亮相。
▲苏联是二战期间唯一能将冲锋枪作为
主要单兵武器来配发的国家
1945年,苏军投入到远东战役中的总兵力达174.7万人。在轻武器方面,共配备有步枪/卡宾枪98.5万支、冲锋枪31.6万支,步、冲之比接近3:1。而这还只是反映参战总兵力的数据。
在总兵力数据中,实际包含了大量辅助性兵种,其中包括了炮兵、工兵等后勤单位,大量的非一线人员更多的是使用步枪、卡宾枪或自卫手枪,甚至都不配发武器。
而步兵师以下的作战单位,其编制内的一线战斗人员比例要更高,因此其步枪与冲锋枪的装备比实际更接近于2:1,也就是说,每三名苏军士兵中就有一人是冲锋枪手。
▲波波沙近战火力凶悍
我们在为二战期间苏军较高的冲锋枪装备比例而感到惊讶的同时,又很难想象,除轻机枪之外几乎不配备自动武器(百式冲锋枪产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日军在战争后期是如何迎敌的(可自行脑补交战画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AK系列也算是
“波波沙”冲锋枪的接班人
虽然冲锋枪自二战结束后逐渐远离战场,但AK47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可以视为“波波沙”冲锋枪的接班人,并真正将冲锋枪的火力与步枪的威力融合在了一起。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