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少年成名!
1909年的夏天,湘中山村韶山,一位16岁的少年厌倦了在父亲米店做帮工的生涯。他在账本上改写了一首日本维新时期著名人物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后,离开山村去外面求学。
如果你正好喜欢这种方式,搜索关注——“疆还是劳道辣”抖音账号,我在抖音等你!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他去的那所学堂东山学堂,创办者是湘军名将、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1891年,已卸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正在老家湘乡省亲并养病,他捐银5000两,其他士绅纷纷响应,修建了这所至今仍蜚声三湘的学校。
湘军这个名号一直是我们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因为历史上著名的曾国藩便是湘军出身。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比较出名的将领,湘乡湘军名将刘锦棠。
刘锦棠
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山枣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只活了五十岁。自十五岁投军离乡,他一生就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度过。他的全部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几乎都来源于实践。
与满腹学问的老上司左宗棠相比,刘锦棠是子侄辈,是一位读书不多的职业军人。如果说,收复新疆、建立行省的运筹规划者是左宗棠,那么身处一线最重要的实施者则是刘锦棠。
湘乡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故乡,也是湘军的发源地。湘乡几乎每个家族都有子弟跟随家乡的将领出去和太平天国作战,用生命去博富贵前程。刘锦棠的家族亦是如此,他的父亲刘厚荣、叔父刘松山都参加了湘军。
刘锦棠十岁时父亲战死,母亲改嫁。在祖母的抚养下,长到十五岁的刘锦棠怀着为父亲报血海深仇的朴素愿望心愿,投靠到当年父亲效力的老湘营,成为叔父刘松山手下的一名少年兵。跟随着叔父,刘锦棠转战安徽、江西诸省,逐渐成熟,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将领。
27岁时刘锦棠被左宗棠任命年仅代理老湘军的统领,面对强悍的马化龙部,一向霸蛮的左宗棠建议刘锦棠“坚守”或“退屯”,暂时不要与回军交锋。但刘锦棠,对左宗棠两个方案都不赞成,主张背水一战,主动进击。
左宗棠最终同意了这位和他年轻时一样执拗强悍的青年将领。于是刘锦棠率领军队对金积堡进行猛烈的进攻,堡垒终于被攻破。刘锦棠也一战成名,被清廷任命为老湘军的正式统领。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投稿邮箱:laodaojun1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