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总制片人李力:相信年轻观众的审美,用创新去引领他们
文 | 红豆
年末岁初,各大卫视和视频平台的热播剧目竞争尤为激烈,近期表现较为亮眼的要数《新世界》。数据显示,《新世界》台播成绩不仅实现单集双台破2,达到2.739%,更跻身52城收视第一的位置,也成为广电总局公布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情况以来最高的收视率;网播方面,在播期间有效播放市占率达4.5%,位居全网有效播放排名第三。
近些年,乘着献礼剧的东风,年代剧、红色剧在市场所占比例有所提升。然而,当下的剧集受众年龄趋于年轻化,多种类型作品层出不穷,年代剧、红色剧作为非年轻观众首要喜爱的题材类型,并不占有特别的优势。
而在播出期间,《新世界》以较高热度成为同期播出的佼佼者。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对于剧中人物和故事的关注度有增无减,并打破了传统红色剧的受众圈层,不仅得到了中老年观众的支持,更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云合数据显示,《新世界》的平均受众年龄在27.52岁,其中主要受众群在20-29岁之间,所占比例达51%,30-39岁的观众占比27%,位列第二。
网络上,年轻观众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新世界》剧情如何发展的好奇和疑惑,还有观众因剧中角色显露出真实人性而气愤或感动。从播出到收官,褒奖声、议论声此起彼伏。如此盛况,令《新世界》一举成为爆款。
近日,一点剧读对话《新世界》出品人、总制片人李力,听他聊了《新世界》制作背后的初衷与坚持,以及播出后的惊喜与总结。
打破传统,用新视角表现年代剧
在《新世界》播出期间,#小红袄#、#铁林太气人了#等热门话题登陆微博热搜榜,剧外#孙红雷演技#、#张鲁一演技#等衍生话题的讨论度也一路飙升,金海、铁林、徐天、小红袄等角色关键词在网播平台的弹幕中出现率颇高。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部与传统年代剧、红色剧不同的作品。实际上,在这类型上进行创新,也正是《新世界》的初衷。
在《新世界》之前,李力曾出品制作过年代历史剧《北平无战事》,而从《新世界》剧本构思之初,李力便与导演徐兵对这个故事的主题不谋而合:《新世界》虽是历史剧、年代剧,但是这将是一部与《北平无战事》不同的“新”型年代剧,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北平和平解放”的故事。
李力表示,在最初便没有把这部剧当成传统的年代剧去做,他们决定用新的角度去解构这段历史,用小人物的故事展开历史画卷。《新世界》播出后,随着剧情的铺陈,一个个角色出场,观众在浓厚的京味儿氛围中,对金海、铁林、徐天三兄弟等普通的小人物产生了诸多情感,也对“北平和平解放”这段历史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知和理解。
人文关怀在《新世界》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用短短22天便展现了一段时代洪流的变迁,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经历着迷茫、恐惧、不舍,对安宁的生活心生向往,对温暖的新世界始终追求。
李力透露,《新世界》所体现的众生相,有些向老舍先生的《茶馆》致敬的意味,都是通过生活在北平的小人物视角,展现出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状态,讲述他们在新旧世界的交替中如何前行。
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呈现必然是《新世界》的创作亮点,对于导演徐兵来说,创造人物、设定环境,以及表现地域文化都是他擅长的。此前,徐兵曾在年代剧《红色》中细腻地描绘了上海的风土人情,这次在《新世界》中,仅凭第一集中一个五分钟左右展现北平闹市的长镜头,便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目光。
作为出品制作方,李力表示,对于创作者的想法,和力辰光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在创作上面,我们尽可能给创作者提供平台和增值服务,让他们在艺术创作或是艺术质量上能获得提升。这是我们一贯的理念和做法。”
由于《新世界》的独特讲述视角,为尽可能达到导演希望的高度和要求,也严格遵循和力辰光一贯的制作水准,整个团队在制作上花费了70%的经费,投入了8个月时间进行后期制作,“无论是美术、置景等制作维度,还是音乐、视效等后期维度,包括演员的配置,我们匹配的都是电影级别的优秀班底。”李力说到。
争议颇多、评分下降?“没有人争议反而让我们紧张”
在《新世界》播出后,观众在高涨的热情中对这部剧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评价,除了对于剧集制作专业精良的赞赏、人物角色真实生动的夸奖之外,“新世界”中的小人物在乱世中渴求温暖、自由,在这部剧不同的视角展现中,观众们也看到了普通百姓除了“真善美”的另一面。
比如,铁林的怯懦虚荣、徐天的盲目冲动、田丹的自傲清高,都曾让他们做出过难以预判的事,在戏剧冲突的表达中,意料之外的人物性格、剧情发展或多或少地“惹怒”了部分观众。网络上,负面评价、低评分接踵而至,为《新世界》打上了一个惊叹号。
对此,李力作为总制片人,给出了意料之外的回应。他表示,无论导演还是和力辰光的整个制作团队,对于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其实都保持着理性、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因为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在面对观众的时候,遭受争议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不管评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要去考量。有些点我们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得到了观众的正面表扬;有些内容我们认为做得很创新,反而受到了一些争议,我觉得有争议是正常的,可能确实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有些人会不理解、看不惯,甚至还有一些反面的声音。但对于我们来讲,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的。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不断往前走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是件好事情。反而,如果是没有人去讨论、去争议的东西,会让我们更加紧张。”
复盘《新世界》:用创新去引领观众
对于观众来说,随着《新世界》的播出,从对剧中小红袄身份的猜测,到对铁林的气愤、对金海的心疼,一切都随着大结局尘埃落定。
而对于李力来说,收获如此高的播出成绩与讨论度,一定程度上也在意料之外。播出期间,李力关注着各平台的数据和评论,根据观众的反馈也做了总结和反思。不过,作为制片方来说,在制作一部作品时,除了根据观众的口味、市场的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李力表示,和力辰光对于作品的首要要求,并不是一味地迎合。
“我们还是尽可能争取做一些创新的剧集、引领的剧集,这些新的东西会给我们创作者、制作者、包括观众带来一些反思。一部剧播完以后,不论褒奖还是批评,能让我们有所反思和进步,包括内容、制作等方方面面,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
尤其是当年轻观众占领主要受众群的当下,观众的思潮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年轻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力认为,应对如此变幻莫测的市场和观众的喜好,“我们要尽可能在创新的过程中做到引领,而不仅是迎合。”
“我们老是说的一句话,现在观众的审美水平,甚至超过了我们有些制作者的水平,因为他们的知识、看到的东西、精品的内容越来越多,哪些剧是用心做的,哪些剧是比较‘水’的,他们其实是分辨得出来的。”
在《新世界》中,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这段历史故事,更通过人物、剧情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洪流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种种困难与希望。或许在观看过程中,《新世界》没有打动所有的观众,但是其从真实、朴素角度出发的创新态度,则一定是值得鼓励,并且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