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大国共治--2.0版的世界秩序(四)

本文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总是无法发出,不得不反复试验是什么词触发,但是后来突然不让修改也不让删除了,结果就是一篇没有完成的文章挂住了。现在不得不重新试验。

十一 波兰

在雅尔塔所有讨论的问题里,波兰问题是最棘手也是争论最激烈的!

俄国人和波兰人虽然都是斯拉夫人,但是同样的种族并不会带来亲近感,相反,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最残酷的斗争往往都是在自己人之间进行的!

俄罗斯的严寒似乎是神话般的利器,帮助俄国人保卫着莫斯科,保卫着国家。拿破仑、希特勒都曾在这里丢盔卸甲,一败涂地。但是历史上波兰人曾经做到过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做到的事情:1610至1612年间,波兰人占领莫斯科达两年多的时间,还扶持了一个傀儡沙皇。

但是风水轮流转,进入18世纪之后,俄国崛起,波兰衰落,从此波兰成为了那个“吃饭睡觉打豆豆”里的“豆豆”。1772至1795年间,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分三次将波兰彻底瓜分。一战后俄德奥三国都衰落了,波兰在英法等大国支持下复国。英法当然不是国际主义战士,他们的算盘是让波兰一边看着德国,一边看着苏联的布尔什维克。

可是,一只羊看着两只狼会有什么结果呢?所以苏德1939年瓜分波兰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500

俄鲁奥三次瓜分波兰

1920年,苏联人出兵波兰想要“解放”波兰工人阶级,但是被波兰人击败。波兰人也没有客气,枪毙了几万苏军俘虏。斯大林在形势占优的情况下指挥一路苏军分兵进攻利沃夫而没有全力进军华沙导致了苏军的失败,并在战后背了大锅,其实后来发现波兰破译了苏军无线电密码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

有趣的是:自由法国的领袖戴高乐当时就在波兰军队里任军事顾问!

1943年德国人在位于俄罗斯西部的卡廷森林中发现了万人坑,指责这是苏联人枪杀的波兰战俘,苏联人则针锋相对,指责这是德国人嫁祸于人!但是波兰人显然更相信德国人。虽然各种证据都在印证着德国人的说法,但是直到1990年,戈尔巴乔夫才终于承认这是苏联人干的!

500

卡廷惨案发掘现场

1944年8月,在苏军兵临华沙城下的情况下,城内的波兰地下武装发动起义,但是城外的苏军按兵不动,甚至不同意让盟军空投物资的飞机在苏军地界降落加油。城内的德军得以放手镇压,最后起义失败,起义军死亡15万人。虽然波兰人其实是想借起义成功来和苏联人讨价还价,但是苏联人的不仗义还是让波兰人咬牙切齿,最后这笔账没有算在德国人头上,反而算在了苏联人头上!

500

华沙起义时的起义军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波兰人和俄国人是世仇,世仇,世仇,不共戴天!不共戴天!不共戴天!

所以斯大林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由苏联扶持一个亲苏的波兰政权,因为除此以外搞出来的一定是反苏政权。同时,历史上法国人、德国人都是从波兰入侵俄罗斯/苏联,这也让斯大林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他决心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向东扩充。

辽阔的中东欧大草原上没有什么天然的屏障可以拱卫,唯一的“屏障”就是距离!

而英国人坚决不同意让苏联人把手伸到中东欧:苏联人的手伸的太长了。波兰不但是苏联保卫自己的安全屏障,也是西欧保守自己的安全屏障!

首先要解决的是苏波国界问题,斯大林坚持按照寇松线划定苏波国界。寇松是前英国外交部长,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提出了苏波国界划分方案,因此该国界被称为寇松线,但是无论是苏联还是波兰都没有承认过该边界,反而是英法美承认过。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苏联人分到的土地比寇松线其实更多些,但是这个条约显然不是那么光彩,苏联人认为坚持一个由英国爵士命名,并曾经被列强承认的国界线是更有说服力的选择。

在2月6日下午的会议上,斯大林突然激动的站了起来,这不同寻常的举动让所有人吃了一惊。斯大林一边踱步一边慷慨激昂的发表演讲。他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绝不退让的态度!雅尔塔会议召开时,苏联几乎已经占领了波兰全境,这让斯大林居于非常有利的地位,但是丘吉尔和罗斯福并没有轻易的就妥协。

2月7日一早,形势似乎有了变化。斯大林提出了几点新的建议,其中之一是同意在自己扶持的设在波兰卢布林的临时政府中吸收一些英美支持的人选,但是必须是以卢布林政府作为主要班底,而不是将其解散重组新政府。斯大林甚至指出戴高乐政府也是未经选举产生的,为什么英美没有指责他们?为什么到了波兰,你们就这么重视公平选举了?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没错,从来就是双标!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哪怕一天的公理和道义!

讲道理?!从来讲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道理!有理的时候讲道理,没理的时候就创造新道理,一点道理都讲不出来的时候就蛮不讲理!

斯大林在和帝国主义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了“实力才是外交”,并且活学活用的将这个原则应用于和其他弱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帝国主义强国那边受的压迫,斯大林转手就压迫给了其他更弱小的国家,就像喜欢使用暴力的人往往小时候有被别人暴力对待的经历。

斯大林另一个提议就是把东普鲁士划给波兰人,用以补偿苏联人从波兰占走的土地。这个建议得到了英美的支持,德国应该为他们的错误付出代价,区别只是补偿多少的问题。这个建议必然会导致几百万德国人被迫从自己的家乡搬走,不过他们是战败者,即使是平民,难道还有什么权利吗?而且德国其他地区因为战争死亡的人数达几百万,接纳这些搬迁而来的人口不是什么大问题。斯大林相信这些地方的德国人会“自觉自愿”的“搬走”,因为过去几个月的经验表明了这一点:苏军对德国人是不会客气的!那些稍微“识趣”一点的德国人早在苏联人来之前就跑没了影,因为留下来只会更加悲惨,德国人宁愿死在逃亡的路上也不希望落在苏联人手里,哪怕是自裁都是更好一点的选择!

最终这场搬迁“果不其然”的演化成了屠杀和抢劫。这一地区被驱逐的德国人中被虐待、枪杀而死的无法计数。此时的德国人只是待宰的羔羊,能够活着回到德国已经非常非常幸运。几年前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犯下的战争罪行现在又报应到了自己身上!

类似的事情也在其他国家发生着。二战结束后捷克苏台德地区大约有200多万德裔人口被捷克政府有组织的强行驱逐,他们的财产被抢劫掠夺,约8-9万人被残杀。直到1996年底,德捷政府才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德国为二战罪行道歉,捷克也为强行驱逐德裔道歉;现在苏台德地区的德裔后裔每年还会举行游行,要求捷克政府对当初的残暴行为做出补偿,但是损失怎么弥补,谁来弥补?何况也不会有什么人真的关心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二战后总共有约710万德国人被从其他国家驱逐回德国,他们大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惨痛经历,九死一生!

如果敌人是禽兽,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变成禽兽来对待敌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波兰政府如何组建?在2月8日斯大林和罗斯福达成了苏军对日作战的协议后,罗斯福已经得到了他全部想要的东西,他不想再在波兰问题上得罪苏联人了,以免节外生枝,他需要的只是不丢美国人面子的最终结果,让他能在国会、在舆论界面前解释的过去。罗斯福提出,可以接受以卢布林政府为班底改组成立新的政府,但是必须要由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选举产生。其实后半句话只是罗斯福的遮羞布而已!罗斯福甚至同意西方国家可以不派观察员监督选举,这让丘吉尔十分失望;在激烈的讨论过后,三巨头依然无法达成一致。

丘吉尔绝不希望让这个议题就这样悬而未决的结束会议,因为达不成任何协议就意味着默认苏联可以为所欲为,毕竟苏联人此时已经占领了波兰,他们拥有暴力簇拥下的绝对权力。为了达成协议,丘吉尔直接来到斯大林的住处会见了斯大林,这不是寻常的举动。斯大林很清楚丘吉尔此时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他已经接近于绝望,此时只需要给他一点点好处,他都会马上抓住不放。斯大林最终同意做一点小小的妥协,允许西方国家可以派出代表到波兰,负责向本国汇报波兰的状况。果然,丘吉尔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

斯大林在波兰问题上取得了几乎全胜,苏联扶持的傀儡临时政权可以成为未来波兰政府的主要班底,吸收几个反对派并不会对基本盘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苏波边界线会基本按照寇松线来划分,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向西推进;波兰可以从德国东部补偿相应的土地,从而削弱德国。

丘吉尔和罗斯福对结果并不满意,但这是他们“能为波兰”争取的最好结果了!

1990年12月22日,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经选举正式当选波兰总统,就职仪式在华沙“贝尔维德宫”举行。从二战时就流亡英国并一直流亡到1990年的波兰流亡政府末代“总统”卡乔罗夫斯基亲手将“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总统旗帜、国玺、总统印信、总统绶带、1935年宪法正本等交给了瓦文萨。

这意味着波兰人认为:1945年至1990年波兰一直处于沦陷状态,直到此时波兰才彻底解放获得了自由!

500

华沙 贝尔维德宫

 

500

1990年,莱赫·瓦文萨(Lech Walesa)在贝尔维德宫宣誓就职

 十二 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

该宣言的草稿是美国人2月9日提出讨论的。作为“文明世界”“自由世界”“民主国家”的领袖们当然不会拒绝这个美好的人类理想!但是——为了能够“更准确的表达”,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处境——丘吉尔和斯大林非常小心的锱铢必究的研究每一个词汇。不过即使这样,英国和苏联也不能避免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的困境。

这个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呼吁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反抗法西斯,并承诺未来在欧洲由各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建立自己的政府。

但当该宣言签署的时候,英国在希腊、苏联在波兰已经违反了该宣言。

自1945年10月,德军已基本撤出了希腊,希腊的大部地区掌握在苏联支持的希腊人民解放军手中。在此时,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达成了希腊归于英国势力范围的协议;在这次会议上,两个人对欧洲大致的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有些地方甚至还写上了各自的势力百分比。

他们谁都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随后英国立刻按捺不住的派出了伞兵空降雅典!此时斯大林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在苏联的指示下,希腊人民解放军加入了英国人扶持的希腊政府,但随后在12月因政见不合退出。英国随即调来飞机大炮开始镇压。

为了消除前线指挥官的担心,丘吉尔给前线指挥官发电报鼓励:不要犹豫!其实丘吉尔想说的是“屠杀吧,不要犹豫,为了大英帝国的责任“。1945年初丘吉尔在英国议会演讲时说“天命要让英国人在地中海扮演领导角色。我们肩负重大的责任。”

有木有觉得似曾相识?这些年,某超级大国的领导人有木有特别喜欢在发表演讲的时候说“我们对该地区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木~有?

当帝国主义列强想要在某地使用武力蛮横的抢夺别人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这句话!几百年来他们的虚伪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苏联人在1945年时对希腊局势一直保持着沉默,连丘吉尔也承认"斯大林严格、忠实的信守了他们的协议"。当然,斯大林不是不求回报,在此后的很多场合斯大林都或明或暗的提醒丘吉尔:你也要履行你的承诺,别再满嘴喷着民主自由来干涉我!

最终希腊人民解放军在内耗和内讧中逐渐不支,不得不转入山区打游击,直到1949年最终失败。

十三 伊朗

英国和俄国在19世纪就开始了对伊朗的争夺。在二战初期,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出于对英国和苏联的厌恶,逐渐表现出了亲德的倾向。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罗斯福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杜鲁门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艾森豪威尔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被爆头的肯尼迪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肯尼迪的继任约翰逊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尼克松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基辛格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尼克松的继任者福特的合影

500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卡特的合影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历史的现实。同样的情况在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等等地方也发生过。并不是他们对法西斯政权有什么好感,这只是他们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握的无奈:哪怕是稻草,溺水的人也会毫不犹豫的抓住。

1941年8月,英苏发起联合行动占领了伊朗。巴列维国王向罗斯福求救,罗斯福表示很无奈:你不会是善良的小白兔吧,这显然是我们商量好的,我丝毫也不惊讶啊,你怎么会惊讶呢?!

嘿嘿,让你惊讶的还在后面呢!转年,美国人也把军队开进了伊朗!

并且三大国发表了联合宣言,宣言说:“美国、苏联和联合王国政府与伊朗政府一致希望维持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不是在开玩笑吧?不,真的不是,我们是认真的!这就像是把别人的嘴巴堵住,然后声称“我和他都认为我们有说话的权利”。

不过,从上面的照片你也一定看出来了,显然这并没有影响伊朗和美国后来长久的“友谊”!

此后,盟国通过伊朗这条交通线向苏联运送了大量的援助物资,占援苏物资的大约四分之一。

在整个二战中,盟国向苏联运送援助物资的线路主要是三条:第一条是从英国北部出发通过北海到苏联北部的摩尔曼斯克,运输舰队去程被称为PQ船队,回程时称为QP船队;但是因为气候的寒冷、德国海空军的威胁,这条航线极其艰苦、极其危险,只在苏德战争初期起到主要的作用;第二条是从美国西部港口通过太平洋经日本海到苏联远东的海参崴,再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到苏联西部;由于运输船挂苏联国旗,而日本和苏联有友好条约,这条航线相对安全一些,运输量也最大,占总援助量的约一半;第三条就是伊朗这一条,从印度洋经波斯湾到达伊朗,然后通过陆地运到苏联的阿塞拜疆,然后通过里海、黑海进一步运输到其他地区。

现在战争即将结束,到了要讨论从伊朗撤军的时候了,这也是美国人当初给伊朗人的承诺。英国在伊朗“耕耘”日久,和伊朗高层关系更加熟络,英国人承诺把苏联排挤出伊朗,并因此获得了阿巴丹炼油厂的控制权。现在轮到苏联难办了,以往被苏联人捉到手的鸭子基本还没有飞走的,现在伊朗这个肥肥的鸭子可有点悬了。面对英美在雅尔塔的攻势,苏联人使出了耍赖的手段,既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他们打算拖下去。还是斯大林表现了一点“宽容”,最后才同意在公报里提到了伊朗,但只是说“讨论过”,没有任何结论。

后来苏联人果然在战后迟迟不肯从伊朗撤军,这成为了冷战爆发最初的一点点火星。

十四 土耳其

扼守着黑海海峡的土耳其是苏联人宿敌,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俄国人一直在从奥斯曼人手里抢走土地,甚至有希望抢走土耳其海峡。只是英法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在1853年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围攻俄罗斯的塞瓦斯托波尔长达一年时间并最终取得了是胜利。此后,俄国人一直不敢觊觎土耳其海峡。不过现在机会又来了,斯大林希望能够在土耳其海峡的通行权上获得突破,得到海峡的部分通行控制权,而不再需要征得土耳其人的同意才能通行。

500

扼守黑海与地中海交通要道称土耳其海峡,包括两个狭窄的海峡和一个世界上最小的海

不过,斯大林似乎在之前并没有准备好这个话题,以至于没有一个成文的建议可以供大家讨论。于是,这个议题被美国人成功拖了过去。

1945年6月,苏联人利用强大的实力逼迫土耳其就海峡通行问题谈判,苏联希望能控制海峡,或者干脆能控制土耳其;这当然遭到了土耳其的反对。苏联随即在苏土边境开始了大规模的演习,但是这次英美坚决的站到了土耳其一边,并派出了强大舰队进入黑海,明确宣布支持土耳其。在英美的强大压力下,苏联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要求。这次危机导致土耳其从此彻底倒向英美,参加了马歇尔计划,之后加入了北约,成为了反苏冷战战场的前线。

和伊朗问题一样,土耳其危机也是冷战爆发最初的火星!

十五 战俘

这里的战俘指的是盟军被德军俘虏的,之后又被其他盟军解放的战俘。关于遣返这些落入德军的盟国战俘的问题,其实各方的意见大致是相同的,就是尽快遣返。不过苏联人对待战俘的态度有点让人担心,很多苏联战俘宁可自杀也不愿意被遣返,因为回去就等于是死,而且会死的更加不光彩,甚至牵连亲属。这些苏联战俘甚至和德国人站在一起,坚定的和盟军作战。

英美军开始还有点搞不清楚状况,用大喇叭广播“苏军战俘们,赶快投降吧,我们保证将你们尽快遣返回苏联”,得到的当然是更顽强的抵抗。

苏联对于战俘的态度是残酷的,这没什么争议,但这是有原因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苏联以及前身俄国在扩张领土的时候,采取的基本是战争吞并的方式;在对待占领土地上的居民,苏联或俄国也常常使用强硬的手段,通过镇压或者强制该地居民移民来平息不稳定因素。这些行为的后果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目前还不断出现麻烦的黑海沿岸地区。这些仇恨往往不是一代两代人能解决的,更不用说在二战期间。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人非常顺利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当地的居民都给予了德国人帮助,他们觉得德国人是来解放他们的,而且有些地区的军队也没有进行坚决的抵抗就投降了,所以德国人在战争初期俘虏了数百万苏联战俘,甚至还有不少苏联人(都是苏联吞并的加盟共和国的居民)愿意加入德国军队打苏联!

所以,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下达了著名的227号命令,要求“所有苏联军队决不允许后退,后退或投降的立即枪决”!从此只有生或死,对或错,而再没有中间地带!这个命令是面对当时极端困境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无法推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但是现实的结果是顶住了,反攻了,胜利了。

这些苏联战俘,他们可能丢下了同伴选择偷生,也可能从一开始他们就打算和德国人合作,当然也可能他们是真的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选择投降……..而英美军队里没有这么复杂的背景。

看一下法国解放后,法国人是怎么对待法奸的?或许可以理解苏联人为什么对待战俘这么残忍。

暴力往往是自卑者的发泄,而强者才有能力选择宽容!

 

首发自@往事约千年 微信公众号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