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周时期中原地带仍有类似「伊洛之戎」的半游牧民族存在?

500

第一,中原存在戎狄很正常,但就看这个“中原”怎么定义了。如果中原仅指代成周周边地带(河南省)的话,西周时代的这个“中原”是不存在戎狄的。但如果这个“中原”的定义扩大,包含了西周时代的河北、山东、陕西等河南周边区域的话,那么河北、山东、陕西是存在土著的戎狄与东夷的。

第二,伊洛之戎在西周时代是不存在的,而是东周时代从西部和北部,在秦国和晋国的扩张压迫下,被迫迁居伊洛的。

也就是说,因为边疆地带的诸侯国秦国和晋国因为扩张需要,边疆地带的戎狄受到秦国和晋国的打击,很多都选择迁徙,有些迁往更西更北了,有的呢则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往中原迁了。戎狄往中原迁徙?没错,正因为边疆地区的诸侯国军事强盛,而中原空虚嘛。

而伊洛之戎为什么在西周时不存在呢。

左传记载: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说是在平王东迁时,辛有在伊川看到了披发(不束发遵从周礼)在野外祭祀的野人(周朝无公民待遇的国民),辛有也不确定这些人是不是戎狄,但是他们已经不遵从周礼,披发了,于是辛有就感慨说你看现在连不遵从周礼的人都在伊川出现了,可能不到一百年这里就要沦陷戎人之手了!

说这话的背景,就是平王东迁,也就是宗周陷入戎人之手。周人东迁成周,结果看到成周周边的伊川有披发的野人,辛有就这么立了一个FLAG。结果,就在周襄王年间实现了。

怎么实现的呢,就是“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而陆浑戎是从什么地方迁来伊川的呢,《后汉书》有记载:

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允姓戎迁于渭汭,东及轘辕。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阴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

是从瓜州来的,而伊洛之地的戎人,除了陆浑戎外,似乎还有“阴戎”。

阴戎,是从哪儿来的呢。

《左传》依然有记载: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颖。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檮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馀一人?」

从这里我们能得知,阴戎是因为地处河南山北(北为阴、南为阳)所以叫阴戎。实际上阴戎的主要来源,是允姓之戎,而允姓之戎迁居伊洛之前,老家依然在瓜州。而且这里明显说了,这些阴戎是晋惠公时期,晋惠公从秦国地界上“诱”来的。正好和前面“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相呼应。

所以据此来说,许多学者认为,阴戎这个概念没问题,只是新迁居地域名而已,不能反映其种族。而种族是啥呢,种族就是“允姓之戎”“陆浑之戎”,“允姓之戎”和“陆浑之戎”或许便是一个种族的戎人,他们的老家都在瓜州。秦晋争霸时,这些来自瓜州的戎人,因为被秦国压迫而东迁,东迁后被晋惠公招抚,晋惠公诱使他们迁居于伊洛之间。

而春秋时期的“瓜州”在哪儿呢,目前来说还是个公案,反正不一定就是现在河西走廊的瓜州县。但肯定是一个华夏诸侯还统治不到,但能产出“瓜”的地方,这个地方或许比现代的瓜州县东一些,或许也就是现代的瓜州县周边。他们的东迁,是因为秦人的军事打击,落得无家可归在陕西流浪,最终在秦国压迫、晋国诱使下,最后选择去做没有能力征讨他们的周天子的邻居了。

而可能有人问了,秦人不是没河西走廊扩张领土嘛,为什么还打击到了“瓜州”?实际上不一定如此,瓜州或许便是春秋时代中原人对河西走廊的一种概念,而秦人应该发动过很多次向河西走廊的战争,但都是以劫掠物资和人口为主,劫掠的人口也主要用于东方作战,对西北的拓土殖民秦人动用的人力资源不足,所以并不显著而已。

而秦人劫掠瓜州,迫使戎人背井离乡的事迹,《左传》中依然有记载:

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逖?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这里是晋国征讨戎人首领驹支,从晋国范宣子和戎人首领驹支对话可以看出。这支戎人应该也是来自瓜州,但他们不是“允姓之戎”,而是“姜姓之戎”。而且是和“允姓之戎”同时来的,都是晋惠公时期被晋国“安排”过的。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就是。在秦国向戎人发动扩张和掠夺战争时,有许多戎人部落被秦人击败,这些戎人部落也不是一个种落一个族群,他们至少分“允姓”“姜姓”。他们中有部分没有西迁北迁,而是选择了东迁。也有可能他们就是灭亡西周的犬戎各部中的一支,由于缺乏历史传承忘记了他们攻入宗周的历史,只记得他们是被秦人不断击败不断掠夺,所以无论是真的被秦人驱赶的甘肃的戎人,还是被秦人收复周朝失地时驱赶的陕西的戎人,都只记得他们祖宗生活的土地出产“瓜”,都以“瓜州”为老家,而且一直记得他们的敌人是秦人。

在秦穆公和晋惠公争霸期间,这部分戎人有些被晋惠公招抚,晋惠公诱使他们南迁于伊洛之地,压缩周天子的生存空间,给晋国继续蚕食周天子直辖土地创造了借口。他们在迁居伊洛之地后,依然没有互相统一,而是各部林立。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这么听话只蹲在伊洛之地,譬如姜姓之戎就曾经北迁晋国,又被晋国赶回了伊洛。

最后再说,他们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农耕畜牧民族。

另外,就在晋惠公安置戎人南迁伊洛的的这一个世纪。希腊人又记载了从东亚到西亚的一次民族大迁徙,起因就是最东方居住在大山中的独目人(阿里马普斯人)不断击败塞人各部,导致塞人各部按照地域种落不同,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西迁。而这个居住在大山中的独目人,其实就很像被秦穆公驱赶西迁的戎人,这些戎人西迁到新疆后,他们形成的国家按照汉朝人的考察基本都分布在昆仑山周围。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
最热 最早 最新

  • 落雕都督 众爱卿,下班了!
    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逖?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
    晋国征讨戎人首领驹支,范宣子对驹支说:你个姓姜的过来!当年你祖宗吾离被秦国从瓜州老家赶走了,他光着屁股来投奔晋国,晋国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你们居住生活。如今诸侯不鸟我国了,都是因为你们到处造谣生事导致的,所以我要把你抓起来!
    驹支驳斥道:麻蛋的你胡说!当年秦国仗着人多势众欺负我们,晋国惠公说我们戎人也是中国先民后裔,不可遗弃,就收留了我们。但是给了我们的地是神马样子啊!豺狼虎豹横行之地啊!我们戎人披荆斩棘,驱逐虎狼,筚路蓝缕,这才好不容易站下了脚,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背叛晋国啊!当年崤之战,就是我们配合晋国击败了秦军!好比捕鹿,晋人攻上,我们戎人攻下,大家合力将鹿捕获,就像兄弟一样啊!自崤之战以来,晋国大小百余次作战,我们戎人都出力相助啊!今天诸侯不鸟你们,你们却怪罪于我们戎人造谣生事!?我们戎人和你们华夏人语言文字不通,我们就是胡说八道又有哪个华夏诸侯听得懂啊?!怪我们干嘛啊?!
  • 杀生乙方
    你的结论下的有点太草率了。我觉得不合适。在没有考古发现之前。不宜妄下定论。我记得前几年有个新闻,是洛阳的,说是发现了陆浑戎的墓葬。还是等进一步考古结果在做定论吧。
    中国有5000年不间断的文明。可以印证文明变迁的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单纯等待考古发掘一种手段,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吗?我们依据文献资料和历史上的一些真实情况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不可以吗?
  • 土生土长在“陆浑戎地”的人过来看看/dog
  • 普天之下 知识不能被垄断
    当时城郭周边就是野地,放牧打猎都能活。
    始皇统一全国才二千万人,这还是开发了几个大水利工程才能多养。
  • 西周时,整个中国还处于满天星斗的状态,城市国家之间还有四下不接壤的无主之地,有不被控制的部落势力本来就不奇怪啊。
  • 杀生乙方 喜形于色,涉世未深。
    你的结论下的有点太草率了。我觉得不合适。在没有考古发现之前。不宜妄下定论。我记得前几年有个新闻,是洛阳的,说是发现了陆浑戎的墓葬。还是等进一步考古结果在做定论吧。
  • 南斗十四 观察,键政
    有史书就是好,
  • 很大那时候气候和现在不一样  比现在温暖 降水多多了  导致植被茂盛 野生动物横行  连大象 犀牛都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