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有感:重新认识苏联和斯大林

       在基本通读了全书的序言和目录后,我带了一个问题去读,托洛斯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叶若夫这些右派阴谋分子联合德日政军界,妄图颠覆斯大林政府之后想做什么?

       列宁之后,联共布中他最忠实的继承者是斯大林,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继承了列宁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思路,用30年时间初步工业化完成,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并在全世界掀起了共运、工运和民族解放的浪潮。但是斯大林在理论上基本上没有新的建树和创新,一直是在忠实的践行列宁的理论。同样的托洛斯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赫鲁晓夫也都在列宁的著作里寻找支撑,谋划着自己的发展路线。这种斗争从20年代一直到斯大林去世或明或暗一直存在。明里的路线斗争在1927年的那次大会表决之后,就转入了地下,转入了阴谋活动、暗杀和勾结德日法西斯等外部势力,一直致力于颠覆斯大林政府。

       经济上,斯大林的思路我们都基本了解了。这里不做过多的涉及。在政治上、党务上,斯大林在37-52年一直在酝酿改革,他的具体思路是:

       1、苏联民主化的计划:把党从国家、经济和文化的管理事务上摆脱出来,从不属于自己的职能中解放出来,恢复其自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忠诚战士的政治组织,而不是野心家和贪财者的组织奠定基础。把管理苏联的具体国家权力转交给政府机关的,分配给内行和通过差额选举的国家管理人员,从而替代诸如赫鲁晓夫那样的党的领导人。每一个职位推举的候选人应不少于两人,实行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和不记名的选举。

       2、在不迟于1937年,想推行党内的差额选举,并在1947-1948年提议计划一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会议,根据会议结果,更新不少于1/6的中央全会人员。(日丹诺夫的提议)

       3、对于托洛斯基分子及阴谋家的活动,他建议以办专题教育班的形式而不是肉体镇压的方式,对各州一把手进行3-6个月的轮训,并要求制定2个左右的助手暂代各州第一书记的职责。

       4、在1952年前后,斯大林提议扩大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以精力充沛和比较年轻的人员充实党的领导队伍,要把接力棒交给更加年轻的、忠心耿耿的人和政治活动家手中。为此要培养政治活动家、国务活动家,而这需要10-15年。培养一个思想坚定的国务活动家,只能在实践中,在执行党的总路线的日常活动中,在克服形形色色企图阻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机会主义分子的阻力中。解除一些老同志的职务,用一些新的工作人员代替他们,这些工作需要强大的力量、具体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需要新的、更具专业水平和开创精神的人员。要支持他们在关键岗位上的工作。

       他的反对者们(各州第一书记、相当一部分的中央委员)心里希望的则是赫鲁晓夫后来实施的政纲。在经济上则向南斯拉夫的方向靠拢、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轨,外交上放弃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避免武装对抗、以和平共处方式战胜资本主义、在国际上推行议会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的理念,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则放弃阶级斗争、放弃承认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先锋队的角色、以加强与其他阶级的联盟,否定斯大林经过社会主义较高阶段走向共产主义的原理等等。

       在1934-1939年之间的镇压运动中,特别是1937-1938年间,在叶若夫(内务部主要领导)和埃赫、赫鲁晓夫等各州第一书记的密谋下,对成千上万无辜的人举起了屠刀,一是阴谋团伙转移斗争方向,以严刑拷打、刑讯逼供等方式诬陷,关押、处决和流放大量无辜的忠于苏维埃的无辜之人来替代对少数阴谋团伙分子的深挖,制造工作有力、一切顺利的假象。二是第一书记们力图除掉将来一段时间内自己位置的有力竞争者,第一书记里有埃赫这样的阴谋分子,也有一些想长时间窃据位置的。在贝利亚接替叶若夫后,对成千上万无辜的人进行了平反,并对叶若夫这一阴谋团伙及有关团伙的审讯员进行了侦查、审讯,并交由法院审判,大都进行了处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无论是叶若夫、埃赫、赫鲁晓夫们的冤杀、错杀还是斯大林、贝利亚的纠偏,很多人的最后结果都是处决,包括14年后,赫鲁晓夫也是以政变、违法的方式逮捕并快速处决贝利亚,太血腥了。)       

       纠偏时期,独独放过了在莫斯科、乌克兰(先后任这两个地区第一书记)制造大量冤案和大规模镇压的赫鲁晓夫,太诡异了,在其他的书籍和资料上,有一种说法是赫鲁晓夫通过接近讨好斯大林的夫人骗取了斯大林的信任。

       很多人认为,苏联后期,因为经验丰富、更为成熟的安德烈波夫、契尔年科的在任时间很短,都在任上去世,接班人没有选好,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是很少人去回顾在1953年发生了什么。1953年斯大林去世前不久,就有前政治局成员、老“近卫军”提议取消半年前全会(1952年十月全会)的决议和改革措施(增加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数量和一系列根本性变革的措施),并在未经主席团全体成员任何讨论和赞同的情况下通过了上述决定,以这样的方式将权力转移到了“集体领导”的手中,这是一次党和国家的政变。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被非法逮捕、秘密处决,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的妥协和精力充沛、主动性强的赫鲁晓夫咄咄逼人,一步步走向了1956年的二十大,1957年对马、莫、卡等人解除职务、开除党籍。

       因为应对托洛斯基分子的阴谋政变、形形色色的反对派野心家,德日从东西两线对苏联的威胁,斯大林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改革一直从30年代推到了50年代,到了他晚年的最后时期,实际上他的身体和精力也已不允许他成功的推行他的改革举措。

       所以,苏联的体制逐步僵化、官僚体制固化、经济体制缺乏活力,党和国家的事业接班人出现了严重的断档,从老迈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烈波夫、契尔年科直接就跨越到了赫鲁晓夫影响下的一代---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中间出现了严重的断档。这是人的因素。

       制度的因素上,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被背弃后,到了经济不得不转型时,接力棒却交到了戈尔巴乔夫手中。戈经济改革的失败和南斯拉夫道路的失败基本上同步,在苏联解体前后,美国也就同样启动了对南斯拉夫进行彻底颜色革命和分裂肢解的计划。南斯拉夫在1948-1952年铁托集团反革命改制,投向西方阵营,在经济上走资本主义道路之后,终于在80-90年代失去价值,被宰割肢解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失败后,又转向了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进行惊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改革。

       关于第三条道路,斯大林是这样评价的,没有第三条路,要有(本质上)也是资本主义道路。               关于“个人崇拜”,从头到尾都是托洛斯基分子阴谋集团(幌子)和赫鲁晓夫们(投机)搞起来并登峰造极的,斯大林从头到尾对此很反感并抵制,但是对于集体的、大众的、群众的行为,有时他也是无能为力的。和毛主席晚年的处境和感觉基本一样。斯大林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谦虚的、冷静的、朴实的、随和的、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建议的唯物主义革命家。与托洛斯基、赫鲁晓夫们泼的脏水不同,历史上真实的斯大林与前者的抹黑歪曲捏造是完全相反的。

       当道路方向被扭转、组织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动更新停滞,苏联就逐步僵化固化官僚化了。

       斯大林的亲密战友中,既有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这样意志不坚定、妥协的主,也有基洛夫这样精力充沛、有勇有谋但被暗杀的,也有谢尔巴科夫、日丹诺夫这样被医生给“有意”耽误早逝的,也有毫无防备被处决的贝利亚,但是没有一个能站到1953年,面对并战胜精力充沛、积极主动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迎合了大多数政治精英的官僚主义倾向的需求,顺利的完成了政变。

       在中苏论战时期的9评,乃至在1956年写的两篇《经验》(《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里,能看到中共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与苏共展开了争夺话语权和正确方向道路的论战,随后在文革之中,完成主要战略目标的同时,毛主席也对上述思考的结果做了布局(个人认为是这样)。至少,80年代干部年轻化了,是在60年代教育和高考改革、几个大的山头被削弱的基础上,开始了任期制,废除了干部终身制。但是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毛主席无法站在历史面前把所有事情全部完成,和斯大林一样,生命的时间就是局限性。

       同时,能看到苏联的建立和建设过程中,阶级斗争依然在一定范围内以不同形式存在着,资产阶级思想、思潮的代理人和继承者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甚至还会反扑,反扑的形式会很凶残邪恶和疯狂有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在这场斗争中一劳永逸的取得胜利,这个想法是幼稚的。想用肉体消灭的方式去斗争,也不是太可取,明显的看得到,赫鲁晓夫们笑到了最后。

       所以,毛一直强调要文斗不要武斗,人头不是韭菜,割错了还能长出来。

       至于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建设者们从马恩列的著作里各自找不同的论述来为自己的执政思路背书,这就是发展的路线图的争论和斗争了(……)。个人对托洛斯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的看法较为负面,因为他们坏就坏在投降,没有雄心、意志和决心独立自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总是有依赖外部强权和妥协的思想。

       通读这段历史,结合我们的历史,感觉毛泽东同志在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上,比斯大林同志更为成熟和深远一些。当然了,有人会说,有马恩的科学理论,有列宁和斯大林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经验教训,有从英美等西方国家留学归来的海归带来的先进技术经验,后来者站的就能更高一些。对此,个人不予置评。需要说明的是,自1956年以后,西方国家抹黑苏联、斯大林的报道、文章和书籍基本都是以赫鲁晓夫的二十大“秘密报告”为来源,之前的抹黑,相当大部分源头来自托洛斯基及其仆从的抹黑杜撰和歪曲。这一点和张国焘叛逃之后撰写的一些书籍给美国提供的弹药一样。

       以上重新认识苏联和斯大林时代、乃至斯大林同志的主要史料大量还被封存着,从1953年以来,苏联政府和现在的俄罗斯政府都对这些史料禁止查阅和公开。该书仅从公开的论述和能查阅到的资料,对“秘密报告”的所有内容逐一进行了驳斥,主要内容和论点与主要历史大事件对比后,发现更能解释历史和现实。

       关于苏联和斯大林,本文章仅是抛砖引玉,行文流水粗陋之处,还请见谅。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对此话题发表意见,以深化认识,拓展视野。

以上内容摘自或根据以下书籍整理,不代表本人思想。喷子请自觉离开,本人不接受任何谩骂和扯淡。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格雷弗-弗著,马维先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根据俄罗斯2010年版译出)

该书可购买实物书籍,也可在爱读掌阅、华为阅读上付费阅读电子版书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