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林书豪?

500

关于林书豪在CBA的争议,这个赛季从未停止过。这是因为,我们用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在看待他。

书豪为此也很纠结,曾经抱怨对他的防守动作太大。但我不认为这是问题的根本,我们必须从既有的规则中跳出来,把他当一个纯粹的篮球运动员看待,并且置于CBA的环境之下。

上周五我带4岁的儿子去首钢现场看球,北京对浙江。儿子已经两次去首钢现场看林书豪了,他很早就知道要看白色球衣的7号。但让4岁的孩子保持专注很困难,尤其在首钢大比分落后、现场非常安静的情况下。

那场比赛,北京队最多落后达到31分,儿子百无聊赖,看到吉祥物鸭子跳舞才兴奋起来。第三节结束时北京队落后26分,儿子说要去华熙玩滑滑梯,我只能带他离场了。

走的时候,书豪12中1,第七次投三分球时命中了惟一的进球。

500

书豪在CBA的突破越来越难,只要进入三秒区就被一堆防守围堵。多数时候他只能靠投篮来获取得分,这让他拿高分变得很困难,直至对浙江那场完全失去了方寸。

第一次最困难的比赛来自北京德比,马布里安排了弗格去防他,并用中锋进行大延误,阻止他突破篮下,书豪只得16分,第一次在20分以下。进入12月,书豪在第12场比赛才第一次达到30+,对广州拿了36分创下赛季最高。

事实上昨天对山西之前,书豪只有这一场30+。他的平均得分不足25分,排名所有外援(包括只打1场的新来外援,以及已经被更换的外援)第17位。

围绕书豪到底是不是合格的外援,争议四起。CBA的观众,看惯了黑人小外援大杀四方,以前有人拿过82分,今年琼斯拿过59分,得40+家常便饭。书豪打了19场,只有两场30+,这算什么“外援”,他是不是根本不合格啊?

我来解释这里面的矛盾症结。

首先,CBA的规则和NBA完全不一样,没有“防守三秒”,所以收缩三秒区更加容易;其次,书豪其实是中国人,但大家把他等同于黑人小外援,希望他打出黑人球员的得分表现。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看一本书《人类简史》,有助于理解我的解释。这本书是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写的,以色列人尤瓦尔·哈拉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

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怎样理解“虚构故事”的说法呢?所谓的虚构故事,其实说的是规则。哈拉里博士是个无神论者,他认为: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在人类社会中,国家、政体、法律、贸易规则、货币、宗教、婚姻等等任何体系,都是虚构出来的,不象人、动物、森林、草原、大江大河,是实体存在。

鉴于上述观点,我认为我们在CBA虚构了一个书豪——美国外援林书豪。

500

500

浙江队防林书豪突破

看多了CBA就会知道,外线持球的外援,基本上都是美国黑人球员,这是一种客观的实体的存在,所以在球迷脑海中,“外援”这个概念,通常等同于美国黑人外援。

林书豪来CBA以后,他的身份是“外援”,这就是一种虚构的身份,必须服从虚构的外援规则——四节六人次。球迷对他的期待,跟期待哈德森、吉布森、琼斯得高分是一样的。

但书豪作为一个球员、一个打球的人、一个客观实体,首先是东亚的黄种人。这一点不会因为他在美国出生、受美国教育、在NBA出名而有所改变。如果我们以虚构的“美国外援”身份去要求他打出美国外援的高分,就会和现实产生巨大的冲突——书豪不会场场30+。

500

在北京队,由于一开始让书豪打1,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的个人能力,所以各队都把他当成“核心小外援”来防。从强度上,我不认为跟防其他黑人小外援有本质区别,但因为他是中国人的身体、美国外援的身份,书豪更受重视,防守队员的信心也更足。

我问了CBA一名能力不错的后卫,球队也主要安排他去防书豪。他跟我说:

“我觉得身体素质上的差距不会像和有些黑人外援那种差距那么大吧,防马尚、富兰克林、琼斯这种,你即使用全力都不一定能防下,可是防书豪就不会那么让人绝望。其实他还是偏向1号位的,会分享球,他这个大局观和组织分享球的能力,很多黑人外援是没有的,所以虽然身体素质方面并不是说特别特别爆炸,但是别的方面就非常优秀。”

这是CBA球员的真实感受,一方面觉得他能力优秀,但他不是黑人小外。看了上面浙江和广厦防书豪的一些动图,我们也可以发现,教练通常会采取这样的安排:用一个防守强人死缠,挡拆后或者大个子延误,或者强侧横移封堵。

500

如果我们从林书豪身份的“虚构故事”中跳出来,把他还原为一个客观的实体,再置于CBA的规则之下,就不会对书豪提出过高的得分要求。

可是大部分球迷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对比书豪在NBA和CBA的不同表现,对比书豪和黑人小外的得分,然后表示失望。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文章开头说,我们是在用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来看待他,一套是不同的篮球规则,另一套是不同的身份规则。

当我们跳出这些虚构的故事,把书豪当作一个打球特别好的东亚黄种人,而不是黑人小外援,就会实事求是地安排他的打法——比如在对山西队的比赛中,书豪的打法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不再执着于持球打1,而是打2打无球,让方硕打1,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投篮空间。

500

500

这场比赛书豪两分球13中8,三分球5中4,虽然只有罚球5次,但不再会因为持球闯入人堆而被撞得东倒西歪,一举拿下了32分。这是他本赛季第二场30+。

北京队的阵容结构是一头沉,外线控球有方硕和刘晓宇,内线一直非常薄弱。所以这个赛季他们原本签了尤度和汉密尔顿两名大外援,以获得内外平衡。书豪的签约是临时改变的计划,得知他愿意来CBA打球时,大外已经签下了。再签书豪,是看上了他的人气号召力、他的中国文化背景(会说中文)、打球的团队特质。

500

500

500

林书豪主防富兰克林

同时,书豪还是非常聪明和投入的高球商队员,在防守上毫不惜力。

对山西这场球,书豪主防CBA最出色的黑人小外之一富兰克林,结果富兰克林三分球6中1,全场只得20分,是本赛季的最低。

《人类简史》的作者说,这个世界的故事建立在虚构的想象之上。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最终的决定因素是power,即实力,那些虚构的规则也有可能被实力打破。

林书豪在NBA打出“林疯狂”,引起全球轰动,原因是在同一种(篮球)规则之下,一个东亚黄种球员,在一群黑人球员中成为领导者,这打破了人们对不同人种身体的认知,形成巨大反差。

而在CBA,书豪和中国球员的身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我们在他身上强加一个“美国外援”(即黑人小外)的虚构身份,只会带来失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