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古装剧,真香!

最近,在西安大雁塔广场表演的不倒翁女孩火了。

      500       

小姐姐不但颜值出众,舞姿婀娜,一身精致的汉服也释放出了满满的仙气。

其实汉服热不单单可以穿在人身上,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二”中,“猫汉服”也意外的走红,销量一下子比去年提高了10倍!

       500     

古装已经隐隐然成了“九千岁”的心头好。

可尽管“古装热”一波又一波,古装剧的市场反应却是“吐多赞少”。“服装辣眼,剧情无脑,披着古装拍现代剧”是最常见的观众评价。

也是在最近,《大明风华》终于在湖南卫视“安全着陆”。随着这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大剧开播,2019年末正式成为了一场古装剧的“大赏”。

最近,冒着观众们的“唇枪舌剑”,一大群古装剧来了。

最高频的评价变成了:

“真香!”

500

怎么靠古装剧卖汉服?

靠古装剧带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

今年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曾让全国水盆羊肉订单量环比增长11%,黄桂柿子饼在西安的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了63%。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西安历史遗迹类景点的周预定量也同比增长了27%

但到了《鹤唳华亭》,由于剧中对宋代服饰的精细刻画,众多粉丝转向对同款服装的追捧。

       500       

在《鹤唳华亭》播出之后,宋制汉服的成交人数和金额分别上涨了1172%932%

不难发现,《鹤唳华亭》之所以可以带货,主要原因与《长安十二时辰》有类似之处。首先就是对古人生活和器物的精准还原,不但形似,更要神似。

不仅仅是服装,剧中对于礼仪的描绘也让观众,甚至原著粉感到满意。豆瓣评论上就有观众特别cue到了剧中所描写的茶道礼仪细节。

       500     

除了对生活器物这样的表面模仿,以历史为框架的剧也开始更加注重对史实的还原。例如刚刚开播的《大明风华》,开播伊始就引发了观众对于剧情内容的热议。

除去女主孙若微之外,剧中朱棣(王学圻)、朱高炽(梁冠华)、朱瞻基(朱亚文)的关系就还原的十分真实。朱棣的杀伐决断,朱高炽的谨小慎微,朱瞻基的贪玩但干练都有了很深的体现。甚至连朱高炽的体胖不便行动都被梁冠华演绎了出来。这也让这部剧本来的玛丽苏成分被稍稍弱化了。

       500

之前的《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也有类似的原因。无论是插手礼、对皇帝“圣人”的称呼都高度还原了唐代人的生活,让整个剧情的逻辑更加缜密的同时,也让观众有了更强的带入性,并对于剧中一些细节有了更强的探知欲。

古装剧如何做到“笑看权谋”

“剧情沙雕搞笑”

这个评价显然算不上高,但作为一部权谋剧,能够获得这样的评价也足以体现《庆余年》的调性。看过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开头的穿越情节,少年范闲的种种调皮,还是之后郭麒麟出演的“范思辙”(名字就够沙雕),都透出了一股浓浓的“非主流”气息。

       500       

在FUNJI抓取的《庆余年》豆瓣860条短评中,有意思有趣分别有25条13条,还有23条短评直接出现了“沙雕”。这三个短评共计61条,占了总量的7%以上,类似的评价在《鹤唳华亭》等权谋剧中几乎很难找到。

        500


有意思的是,《庆余年》在加入大量沙雕剧情的同时,并没有丧失自身的权谋属性。在陈道明、吴刚、刘桦等老戏骨的加持下,《庆余年》仍旧上演了足够精彩的权谋博弈。大家的演技也被网友怒赞。

燕瘦环肥,各有千秋。除去这两部剧之外,由冯小刚监制,李现主演的《剑王朝》也获得了6.6的评分。这个冬天的古装剧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并有一定的水准。《庆余年》和《鹤唳华亭》分别得到了7.97.5的评分,《大明风华》在豆瓣上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风评。

目前为止,今年五大卫视只有湖南卫视在黄金档安排了两部古装剧。国庆70周年的到来让众多平台都开始回归现实主义,电视平台对古装剧的加持减少,导致了更多剧流向网络。

网络观众对于剧集要求的多样化也让不同类型的古装剧都有了生存空间。只要质量过硬,无论是偶像当家,还是走沙雕路线,或是以服化道和传统文化取胜,亦或是以权谋为主打的剧集都有能力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对于古装剧来说,“离台上网”可能是只是塞翁失马而已。

更深远来说,古装剧已经开始逐渐逃离前几年“谈情说爱”,或是“权谋当家”的两个极端路线。在2019年的冬天,一个古装剧的春天或许正在到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