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一句话说透张居正一生!
听完张居正的肺腑之言,朱翊钧有些犹豫,于是他决定回家问问他妈。
而慈圣皇太后的态度很坚决,恳切挽留张居正,对儿子说:“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
朱翊钧遵奉母后的慈谕,拒绝了张居正的请求。
亲笔写了一道手谕,把皇太后的慈谕原原本本转告张先生。
并且郑重其事地特派司礼监太监孙秀、文书房太监丘得用,前往张府递送手谕,内容是这样的:
谕元辅张先生:
朕面奉圣母慈谕云:“与张先生说,各大典虽是修举,内外一应政务,尔尚未能裁决,边事尤为紧要。张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岂忍言去!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先生今后再不必兴此念。”
朕恭录以示先生,务仰体圣母与朕惓惓倚毗至意,以终先帝凭几顾命,方全节臣大义。
先生其钦承之,故谕。
05
矛盾在这里出现了。
慈圣皇太后对儿子亲政还不放心,对张居正的信赖仍一如既往,所以斩钉截铁地定下辅佐到三十岁的规矩。
对于朱翊钧而言,在母后眼里,自己还是个孩子。
“内外一切政务,尔尚未能裁决”,不得不打消亲政的念头;
“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似乎意味着张先生在世一日,亲政便永无指望。
物极必反,朱翊钧对张居正由崇敬向怨恨转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伏笔,张居正一旦死去必将有所发泄。
对于张居正而言,皇太后既然说“今后再不必兴此念”,岂敢再提“乞休”之事!
他答应即日赴阁供职,却难以摆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担忧,进退两难的考虑日益明朗化了。
朱翊钧已经成年,自认为已经不必首辅张居正搀扶,可以独立行事。
但是母后要他一如既往地听从张居正的辅佐。
对于一个权力欲极强的皇帝而言。
这种长期压抑与管束,是难以承受的,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06
张居正病死后被抄家,《明神宗实录》评价道:
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也。识者谓: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后来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也说:
惟凭借太后,携持人主,束缚钤制,不得伸缩。
主上圣明,虽在冲龄,心已默忌,故祸机一发,遂不可救。
但张居正辅佐小皇帝,革除积弊,缔造新政,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功绩不可抹杀。
《明神宗实录》也给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劝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
十年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洵经济之才也。
- 上一页
热门评论 1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3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而且也正如前面评论所说,海瑞更是个为谋国会舍弃谋身的人
抄家十万两白银,多少是皇帝赏的,喝鸡汤的都知道那是皇帝赏赐有记载的,谁不知道明朝皇帝是有内府库的。
良田万顷,傻子都知道明朝官员免税,农民挂靠而已。
王世贞人品也有人信么?
张居正其人我自己会判断
郦波老师讲的风雨张居正三观很正
出本书超越风雨张居正
再来说服我,边角料小道消息没用
我支持历史系多发点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
这片文章我看不出来有鸡汤的影子
别瞎比乱说
抄家十万两白银,多少是皇帝赏的,喝鸡汤的都知道那是皇帝赏赐有记载的,谁不知道明朝皇帝是有内府库的。
良田万顷,傻子都知道明朝官员免税,农民挂靠而已。
王世贞人品也有人信么?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这副对联明显出律了,送对联的根本就是很没品位,张居正能拿正眼看才怪。
可以试试方言再看看,平仄是不是一样的?
我支持历史系多发点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
这片文章我看不出来有鸡汤的影子
别瞎比乱说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这副对联明显出律了,送对联的根本就是很没品位,张居正能拿正眼看才怪。
ps.明代的徐阶与徐光启两人都是松江华亭人,一个是嘉靖年间的大学士,一个是万历年间的太学生,年代相隔一个甲子,徐阶家世代书香,而大科学家徐光启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生的小家庭里,徐光启家族聚集的徐家汇地区现在可是好地方。
而且也正如前面评论所说,海瑞更是个为谋国会舍弃谋身的人
你说于谦,为国奋不顾身,那还差不多。
又想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