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曾是一位老红军

爷爷是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共和村人,1998年去世的,转眼都21年了。爷爷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读过几年私塾,在那时也算是个文化人。然而在那个军阀混战,饥寒交迫的年代,人对饥饿中求生的渴望,“翻身”“平等”的感召力显然更加持久而强烈。

500

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战斗遗址——龙源口大捷桥。

  1929年里的一天,红军到处在搞宣传,号召人们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永新掀起了一股支援和参加红军的热潮。年仅17岁的爷爷告别家人加入了红军队伍。农民起来闹革命、翻身做主人的宣传口号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已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给这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这个红小鬼跟随红军队伍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爷爷个头矮小,但打仗机智勇敢,每次缴获的战利品也是最多的。1931年在攻打湖南茶陵、攸县的一次战役中小腿及腹部中弹光荣负伤。据爷爷说,这场战斗打得很激烈,伤亡相当惨重。战斗结束后伤病员被统一抬进当地的一个老祠堂内,祠堂里堆满了伤员与尸体,到处血肉模糊。大部队清理完战场要转移,爷爷被秘密藏在当地村民家养伤,乡亲们冒着被杀的危险采草药给爷爷处理伤口,轮流端水喂饭,经过乡亲们几个月的精心照料,伤愈后爷爷带着隐痛,泪别乡亲,踏上了寻找队伍的漫漫征程……,因部队已走远,爷爷没能赶上部队就回老家务农了。

500

歌曲“十送红军”的原唱地——望月亭。

  爷爷一生很低调,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也很少向别人提起这些革命经历。我也是读小学时经常听他念叨这几个人:王怀,刘作述,刘真,欧阳洛,王震,肖克等等。那时我年龄小,也不知道这几个人到底是做什么的。那时候家里厅堂墙壁上贴的都是毛主席、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画报。我记忆最深的是每年春节前,村两委班子成员敲锣打鼓,拿副春联,送上几斤猪肉来家里看望慰问爷爷,春联一侧写着“军属光荣”。这就是我那时对爷爷当过红军仅有的一点点了解。直到我上了初中,也懂事了些,有一次在爷爷抽屉里看见了一本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我翻开一看,爷爷的照片上盖着民政部门的钢印,文字中写到:罗恒先同志,哪年参军、哪年在哪个地方哪场战役中受伤,属几级几等伤残之类的。因时间太久远,再加几次搬家,不慎把证件弄丢了,具体的等级我也记不清楚了。

500

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中国革命成功万岁。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我家里买了电视机并安装了闭路电视,每次看到战争的影片,爷爷好像都不太喜欢看,尤其是看到有些人身中数枪仍屹立不倒的镜头时,爷爷会走出房间到外面去静静心,原因我也知道一些,一是当代影片的拍摄过于夸张不切实际,爷爷亲身经历过枪林弹雨深有体会。二是看到这些画面,爷爷会想起自己当年浴血奋战的场景,会想起牺牲的战友及勇于救治红军伤员的众乡亲们,这是一个老红军战士心里永远的伤痛。

500

郭沫若先生诗句《宿永新》。

  领袖亲征三度来,前驱人物费栽培。长征逾万参加者,烈士八千磊落才。已换九州新日月,还教四海激风雷。永新无数佳儿女,更大光荣争取哉。)

  爷爷的故事我知道的并不多。但我知道,爷爷曾经就是个勇敢的红军战士,他没有卓著的战功,也没有感人的事迹,但他忠于信仰,为国赴汤蹈火流血负伤,他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我们后辈血液里的就是━骄傲与荣光!

  刘平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