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怎么就成了姜文?

作者|  大象

来源|  大象放映室

大家好,我是大象。

忙活了几天,今天刚写完《小丑》的稿子,再等等,快的话三天后可以出视频版。

今天咱们先来看看陆川执导、姜文主演的《寻枪》。

这是姜文的第一部烧脑电影,别的不说,趣味肯定比《小丑》强,看的时候就把我笑惨了。

 下面上视频:

500

500

《寻枪》改编自作家凡一平的一则短篇小说《寻枪记》,为了做这期视频我特意看了一下原著。

原著写的比较粗糙,讲的就是一个很写实的悬疑故事,一个警察丢了枪,最后找到了枪和凶手。

500

电影和原著大体框架相同,从表面上来看,这同样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

简单来说,就是马山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枪丢了,然后经过各种明察暗访,最后发现,偷枪和杀人的凶手,都是游离在故事主线之外的刘结巴。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当然也没问题。

而且在周晓刚第一次出现时,他背后跟着一个穿雨衣的男人,这个男人应该就是刘结巴。

但除此之外,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在暗示着,电影可能还有其他的结局。

那就是凶手有可能是马山自己,至于为什么凶手是马山,同学们看视频就好了,里面解释的非常详细,就不写成文字版了,大家估计看着眼睛疼。

如果我们暂且就把电影理解为以上两种结局的话,我们会发现,无论凶手是刘结巴还是马山,电影的主题其实都是大致相同的。

那就是马山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他被事业和家庭不断地双向挤压,慢慢滑入深渊,最后奋起反抗,获得救赎。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分析一下。

第一种情况,如果凶手是刘结巴,那马山原本作为派出所里的先进个人,他被卷入的是事业上的深渊。

丢枪之后,他不断地被体制和领导压迫,片中多次用仰视视角拍摄的牌坊,也正是象征着体制的威严和压迫感,马山耳边不断有声音告诉他,“你必须找到那把枪 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于是他走上了“寻枪”的道路,他选择用自己的身体逼出了那两颗子弹,完成了领导的要求,也完成了组织上的任务,最终获得灵魂上的救赎。

而第二种情况,如果凶手真是马山自己,那他被卷入的则是家庭和情感上的深渊。

电影一开始时马山和妻子的关系就比较冷淡,两人也一直是分床睡,而当他发现自己当年的梦中情人,如今也变成了小三荡妇,他的精神世界一时间崩塌了。

于是他走上的是“开枪”的道路,去杀死周晓刚。

所以不论凶手是刘结巴还是马山自己,也不论电影讲的到底是一个,“寻枪”还是“开枪”的故事,这些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电影真正想讲的是一种陷入泥潭的状态和奋起反击的姿态。

其实人到中年,所有人都可能会逐渐被卷入漩涡,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电影中枪代表了激情、理想和反抗的精神,而马山正是把自己内心的那把枪给弄丢了,于是他决定一条道走到黑,要么寻枪成为英雄,要么开枪成为凶手。

总之,纵然一死,也决不投降。

其实对于《寻枪》的主题,姜文和陆川本人都亲自解释过。

姜文说的是: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内心的枪都丢了

但是有的人没有去找

有的人去找了

而且用生命去寻找

而陆川是这么说的:

《寻枪》说的是一个生活底层的变形虫

在社会和体制的压力下

他必须要付出生命去完成救赎

其实这种寻枪的状态,也和电影的两位主创的经历很类似。

电影拍摄于2001年,当时陆川已经从北电研究生毕业三年,据陆川说自己说,三年的时间,他想拍电影,可是没有人找他,他觉得自己的“枪”丢了。

他要去寻找自己的枪,于是他看到了凡一平的小说,改写出了《寻枪》的剧本。

2000年,当时姜文的《鬼子来了》被禁,姜文本人也被禁导五年,当时的姜文觉得自己的“枪”也丢了。

于是新人陆川把剧本寄给了姜文,两人决定一同“寻枪”。

另外或许是《鬼子来了》被禁让姜文受到了打击,当时失意的姜文,也把《寻枪》当成了自己的作品来对待,他让《寻枪》变成了一部在当时非常新潮又另类的电影,片中充满了无处不在的隐喻和暗示。

这也可以算作是姜文第一部烧脑的电影,比《太阳照常升起》还要早五年。

其实关于《寻枪》的解读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深挖,但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部特别男人的电影。

当我们路遇不平人生受挫时,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枪”给弄丢了,但有的人可能丢了就丢了,选择束手就擒,就此投降。

但马山不行,他一定要把自己的枪找回来,就像姜文和陆川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枪找回来一样。

这其中饱含着一种死不认输的硬气,和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

点击「大象放映室」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