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的文明比你想象的更让人震惊!(转载,超多图预警!)
这两天在天涯论坛看到一篇全方位介绍中华古代文明的帖子,十分火爆。原帖《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从文化,经济,军事,民生等多角度讨论了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并与其他古文明做出一定程度的横向对比。虽然文中有部分结论显得有点轻率,有待商榷,但作者举出的大量实物例证还是很有看点的,以至于我这个喜欢潜水的也忍不住要安利一下。
先上一批图片以飨读者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
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形态,比如青铜觥,下图是部分青铜觥觥盖的头部图案(绝不相同重复):
猫头鹰为主题的(内有两件玉器)
周代以前的酒杯,大部分为青铜器,右下角有六个为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品。
三千年前的中国青铜器上,保留了当时甚至更早之前的古代民居的样式信息,而这些样式,甚至现在的影响还在。这就是文物,真正文物的魅力。
汉代陶楼
古代中国调兵的凭证---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君王)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但实物所见,隋代仍有虎符,为立虎)。以实物所见,东周秦汉时期为卧虎,南北朝至隋,为立虎。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中国古代的马车,除了有众多的车马坑遗址,有最精美的两辆秦青铜马车整车出土,还有众多的青铜马车构件、饰件出土流传于世,还有一整套的关于马车各部位的古代专用名词。还有专门调动马车的令符---出土于南越王墓的错金铜虎节。
中华文字
对比一下“古埃及文字”,嗯~好多鸟啊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叶茂林研究员,在主持发掘我国著名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条,长约50 厘米,直径约0.3 厘米,粗细均匀,颜色鲜黄,与现在的拉面形态相似,这提供了我国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制作面条的最直接的证据。
再对比埃及“三千年前的面包”
古人席地而坐,床、席以及室内地面就坐的地方要铺上席子。席子容易卷边,起身时搞不好还会移动(李商隐写汉文帝和贾谊会面说得投机,不自觉地席子跟着靠近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所以就要在四角放上镇,因而完整的席镇也大多是一组四件。 席子无处不见,镇也马虎不得,席镇在春秋战国兴起,到西汉达到鼎盛,席镇越来越讲究,几乎成为各种动物的竞相争艳的舞台。
这是古代的贵族用的铜灯。基本上都是制作精良设计巧妙。在古代没有电的漫漫长夜,这灯就是人们的光明之源。
从新石器到秦汉时期的部分出土工具文物,材料涵盖石头、木头,骨头,青铜,铁器。
中国古代音乐发达,乐器遗存很多。这是用来调琴的工具:
琴轸钥(战国 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8.5 cm 器身主体呈柱状,柱下端为一突出的正方形,内部中空,用以调节琴轸(琴上调弦的小柱)。 柱体上端圆雕三只猕猴,母猴居中蹲坐,猴尾下勾。平视前方,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怀中所抱幼猴昂首曲膝,双臂紧绕母猴颈部,故作娇态,楚楚可人。母猴背部趴伏一只小猴,四肢紧拥猴背,作翘首状。面部表情憨态呆萌,似正与幼猴嬉闹。通观此器,三只猕猴刻画逼真,惟妙惟肖,形态生动,充满生活情趣。
中国青铜文化举世无双,在青铜器风光的备有,有制作青铜器所必须的模与范的默默付出。 这是出土的古代青铜器的模范: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八千年前的独木梯:
独木梯至今西南山区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古代中国王权的象征,钺。 古时斧钺并称,但大小有别,大者为钺,小者为斧。 这是部分出土青铜钺,时间从夏代至战国,最下一行是玉钺。钺与王权的关系,可以从王字的渊源看出来,王字最初就是斧钺的象形字。
二里头夏代遗址出土镶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 3000年前
中国古代马车的黄金白银是怎样用的:
战国错银勾连几何纹扁壶 美国佛利尔博物馆
法国藏 错银勾连(龙?)纹铜鼎
战国错银铜牛 这个也是很难能的,在有限的地方把纹饰做好、做满,又不显得局促,又要贴合铜牛本身的线条
战国错银铜盖,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有“秦剑之星”美誉之称的金柄铁剑,益门春秋秦墓出土。金质剑柄,铁质剑身,金柄作镂空蟠螭纹和饕餮纹,镶嵌绿松石,其雕刻技术、手工镶嵌工艺就连今人也望尘莫及。
早期的青铜直纹卣,看得出最初的卣是竹制的,青铜器仿制了竹器的竖纹:
成熟期的青铜卣
从陶器到金属器,鬲 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生殖崇拜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四龙独首双尾,上吻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四凤双翅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 中国现存最早的斗拱实物,第一批64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兽面纹玉牌饰,长7.1厘米,宽7~7.5厘米,厚0.2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器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玉质为青白玉,质地细腻。正面下部饰兽面纹,两侧饰龙头纹,背面为无纹的素面,玉牌上下各有一个小圆洞。该玉牌做工极精,为罕见的楚玉精品,工整、精巧,几乎令人窒息,号称“中国第一春秋玉浮雕”
器型规整,工艺如行云流水;有人说有三兽(中)四条龙
古代文物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或者作为图案装饰在器物上,或者以动物的形状做成器型,或者单纯作为工艺品··这些动物形象数量很多,每一种又各有不同的形态
春秋青铜合页
战国铜合页
汉代铜合页
天涯网友自河北博物院拍的照片
不过最让我震惊的是下面这个:
河北宣化辽墓墓室顶部的星宿图,仔细看这些图案哦
宣化辽墓墓室顶部的莲花中心部位是有玄机的:
木刻地图没有文字标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主要海域的轮廓都表达出来了。中国处于地图的中央。欧洲位于地图的西北部。相对亚洲而言,欧洲的面积被缩小。地中海绘成了一个敞开的大海湾。非洲大陆的形状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南端海角指向东南方向。几内亚湾的轮廓线很容易辨认。印度半岛夸张变形。亚洲东北角连接着美洲,南美洲南端的弗罗厄德角可辨认出来。澳洲大陆被搁置在印度洋,轮廓可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