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CEP大会看亚洲经济发展

在本次的RCEP大会上,特尔特难得的穿上了一身宝蓝色西装,和以往一样没有系领带,他动作灵活,丝毫看不出之前手上受伤的影响,一身黝黑的肤色,一双狡猾的眼睛,再加上大咧咧的随意,自有一股土财主的味道!

昂山素季还是一身传统的缅甸民族服装,显得非常的优雅,只有那坚毅的眼神才会让人觉得,她的内心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的瘦弱,而是十分的刚毅。

莫迪,敦实的身体,有力的手臂,敞开的大笑,都让人感受到了“印度式”的自信,但是可惜的是这次的rcep印度最终选择了退出,莫迪你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合影的时候还笑的那么的灿烂。

泰国总理巴育,此次的东道主,他和印象中的强势军人完全不一样,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胜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但是知道他的人,就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伪装”在表面的表象,强硬的军人手段可一直都是他的拿手戏码。

500

RCEP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实怎么说,每个国家加入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你不可能只赚不赢的。

印度阿三这次考虑的比较多,特别是国内的制造业者担心一旦加入后,中国制造的产品会蜂拥而入,他们根本没有抵抗力。

另外印度的牛奶行业担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奶业会冲击到国内的市场环境。

但是印度为什么不担心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国家呢?

问题在于日本,韩国基本上都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汽车,电子产品,和印度重叠的不大。

东南亚国家则基本上靠旅游,靠农产品的比较多,对印度也构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反而中国则不同,从高端的产品(手机,汽车,冰箱,洗衣机等)一直到低端的产品(玩具,衣服,饰品等等)都会对印度造成全方位的冲击。

说白了,要想加入组织,要想从中获取利益,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如果你一无是处,那么你会比较悲剧!

韩国的手机,汽车,造船等,日本的汽车,精密器材,原材料制造等,澳大利亚的矿业,奶业,新西兰奶业,泰国的旅游行业等。

像缅甸,柬埔寨这些国家原本已经穷的不能再穷了,如果不参加,还是老样子,参加了还有可能承接到中国转移过去的低端产业链,还有机会分享到整个大市场。

像中国低端产业的转移,一直是东南亚国家梦寐以求的。

曾几何时,日本把亚洲产业链的分布称为三个梯队,日本是独处第一梯队,四小龙为第二梯队,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第三梯队。日本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顶端,把一些低端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然后在当地开设大量的日资工厂,这样既可以利用当地的便宜劳动力又可以获取市场,而日本国内的民众则可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准。

二战后,出于对抗共产主义阵营的需要,美国开始大力的扶持日本和德国(战败后,这两个国家都有美国的驻军,属于美国人的绝对控制之下,所以美国人放心)。

当日本和德国发展起来后,逐渐昂贵的人力成本和产能过剩等等原因,都迫使他们需要把低端产业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去,就这样日本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

等亚洲四小龙发展起来后,又把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从而我们得以高速的发展了几十年,当然日韩的企业,台湾的企业,香港的企业等也都在中国大陆市场获取了足够的回报。

而这次,我们也要开始踏上产业转移的道路了,承接我们低端制造业的是东南亚国家。

很多人会说低端产业转移会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其实不然,看下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就知道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又有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把沿海的工厂迁移到中西部去?

如果工厂做的是国内市场,那么当时可以迁移到中西部去,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工厂是完全针对国外市场的,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到运输成本,海运是目前世界上最便宜的物流方式,如果工厂在中西部的话,还要通过陆运到沿海地区,然后再上海运,这运输成本就大大的增高了,对于一些利润偏薄的低端制造业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如果是高端的制造业,那么只要运输成本不要高的吓人,一般是可以迁移到中西部的,你看富士康工厂不是郑州也有吗?

低端产业的流动在整个世界范围都是非常的正常的,当美国人把低端产业转移给日本的时候,让日本培养出了索尼,松下,丰田,日产,尼桑等多个世界级品牌。

当日本产业转移给亚洲四小龙的时候,韩国人全国上下努力培养出了三星,现代,大宇等,台湾培养出了华硕,台积电等,但是香港和新加坡因为地小人少,就完全走上了金融服务行业。

等到亚洲四小龙把低端产业转移给中国的时候,通过我们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培养出了华为,格力,海尔,创维,海信,小米,联想等等,但是注意了,中国还培养出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而这些互联网巨头是日韩,四小龙所没有的,这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内需市场有关系,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由此我们也可以断定越南的体量,二十年后充其量只不过是亚洲四小龙的规模,但是印度却是真正的有可能因为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培养出下一代的科技巨头,从而弯道超车。

但是不要奢望那个国家会真正的把高端核心技术转移到你的国家生产,这是万万不可能的,美国的芯片,航空发动机等,日本的精密机器,汽车制造等这些都不要妄想可以轻易的学到,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根基。中国这些年在航空发动机,汽车制造,芯片上面等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离美日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也有例外,高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利用庞大的内需市场做饵,通过巧妙的谈判,让日本新干线,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乖乖的交出了部分核心的技术。具体的可以看旧文《中国铁路发展,从远远落后到一骑绝尘》。

印度莫迪这次拒绝RCEP其实也实属无奈,15国的市场,世界GDP的三分之一,这么庞大的市场,那个国家不想掺一脚,但是奈何印度整个国家都没有突出的行业,找不到贸易顺差点,如果贸然加入的话,基本上是年年贸易逆差上涨。

当然少了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日韩心里也叹了一口气,一块到手的肥肉就这么没了,放心中日韩随时欢迎印度再次加入RCEP,我们等你的心不会变!

同时为什么日韩,中国,欧美的低端产业没有大举进入印度呢?这也和印度的国情有很大关系,印度国内就像一个微型版的欧盟,有14种官方语言,各个邦的税收制度也不统一,基础设施落后,阿三明显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真谛呀,你看越南人学的多好,越南像极了10年前的中国,基础设施非常的不错。

莫迪也知道印度经济发展的这些弊端,2016年就轰轰烈烈的来了一场废钞运动,2017年又开始推动全国统一税收制度等等,魔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具体的可以看旧文《印度的超级大国梦一二》。

说完印度,再来聊聊越南,现在全世界一片看好,日本,韩国,中国,欧美各种投资疯狂的涌入。

像服饰类,越南生成的耐克,阿迪达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中国也有大量的服饰品牌都开始在越南建厂。

在电子产品这块,韩国是领头羊,2018年三星在越南投资150亿美金建厂,建好后的工厂每年产值能达到700亿美元。英特尔也投资10亿美金在越南建厂,计划将全球8成以上的订单都交给越南工厂。韩国三星已经关闭了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间工厂,话说韩国人鸡贼的很,跑的挺快。

旅游行业,也是越南的一个优势,2018年越南旅游业吸引了1550万的国际游客,形成了巨大的旅游产业,其中中国人占了1/3,达到500万。

最近,越南人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品牌Vsmart和汽车品牌vinfast,下图的汽车就是了,说实话,造型确实挺漂亮的,请的是意大利公司设计,很多人都冷嘲热讽,其实何必呢,我们国家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嘛,何况我们的汽车行业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

500

目前,普遍认为越南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的2006年,而越南政府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标,要在2030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1万美金。

但是还是因为国内内需市场的问题,能够达到韩国这样的水准已经是天花板了。

而对于中国而言,虽然经济增长率已经掉到6.5%左右了,但是这也只是相对于过去的疯狂增长,要知道6.5%的增长还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梦寐以求的。

要知道日本从1975年—1991年,大部分的年份仅仅是2%,3%,4%左右的增长率,但是日本人均GDP依然从4635美元到了2.8万美元,增长了5倍多。

所以未来十年,中国迈入发达国家门槛(人均GDP2万美元)是即将发生的事件,低端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也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这些的高科技公司,以及未来能不能在AI人工智能等下一代科技技术上面抢占先机。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刘生爱读书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4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