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葫芦崇拜与西王母

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包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都有历史悠久的葫芦崇拜,葫芦甚至是一些民族的创世神,有的民族的祖先就是从葫芦腹中诞生。当然我们汉族关于葫芦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比如哭长城的孟姜女相传也是从葫芦中诞生的。葫芦及葫芦器具对于人类文明有着巨大贡献,从古至今葫芦与蝙蝠、仙桃等物一直是祥瑞的象征,在雕刻、绘画等艺术创作中多有体现。究其缘由一般认为是葫芦与“福禄”谐音,并有多子之寓,道家的神话中的很多神仙也都会随身带着一个“宝葫芦”,但中原地区关于葫芦的一切美好寓意并没有上升到葫芦崇拜的地步,没有将其神格化。对此,笔者一直都有深深的疑问。

一、葫芦及其制品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葫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作物之一,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葫芦及其种子。可以说在人类学会制陶之前葫芦及其制品一直是最重要的盛水器物,葫芦瓢更是一直被使用至今。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成熟木化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盛水,剖开后的瓜瓢可以作为舀水、盛饭的器具,哪怕是未经加工的葫芦也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漂浮物。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制陶,后来又发明了冶炼金属,但葫芦制品的这些功用在工业革命之前一直没有更好更廉价的材料可以取代,笔者无法想象在漫长的石器时代如果先民们没有驯化葫芦,无法用葫芦制作容器的话,日子会有多么艰苦。就是陶器被发明之后,出门远行也只能用葫芦盛水,毕竟葫芦轻便且不易破碎,容量也大。

500

二、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是这样的:“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关于西王母为谁,历代学者都有探讨,现代更有人认为西王母本就是西来的神。对此,笔者一直都有疑问,作为中华神话传说中辈分最高的神,能是西方来的?汉族语境中一直以东为大,那为何这尊最高级的神确是西边的?笔者认为,中华神话体系中的西王母的本体其实就是葫芦,对西王母的神格化就是中华民族原始的葫芦崇拜。我们先来看《山海经》原文。“西王母其状如人”,指的就是亚腰葫芦的形状。“豹尾”指的是葫芦蒂,就是如今文玩葫芦中的“龙头”部分,而其形状如豹的尾巴。“虎齿”指的是葫芦籽。《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用葫芦籽(瓠犀)来形容牙齿美白整齐,那反过来用虎齿代指葫芦籽又有何不可?“善啸”指的是往葫芦口肚中吹气可以发出悠扬的声音,中国先民很早就发明了葫芦笙。“蓬发”指的是葫芦的蔓如卷曲的丝下垂开来的样子。“戴胜”指的是葫芦花朵枯萎后附着于葫芦顶端。汉语言成熟后,以植物来形容人类面貌已经很常见,比如我们平时说的“柳叶弯眉、杏核眼、樱桃口”等等,人们都习以为常了,而汉语言最初的修辞方法可能更随意宽泛一些,出现用人与动物的器官来形容植物时反倒让人一时理解不了。而所谓《山海经》 晦涩难懂可能就是因为后世之人已经无法接受这种修辞手法的缘故。

            

500

而西王母的西并非指代方向的西。“西”在甲骨文造字中指的是女子携带的袋子,“东”指男子扛着的袋子,因此“东西”也泛指物品。也有学者指出甲骨文中的卤字就是指的葫芦,而卤与西同意。《尔雅》:“父之妣为王母”,妣原意指母亲,以后指亡母。所以,王母其实就是奶奶的意思。而葫芦与奶又有什么关系呢?葫芦的形状酷似女子的乳房,当远古先民发现野生的葫芦可以作为盛水的工具后,会给它取个名字,而这个名字可能就叫“奶(乳房)”,或者叫乃,亚腰葫芦就是“奶奶”,而乃字的另一个写法为迺(音乃),而迺是卤的异体字。包括母亲的母字与亚腰葫芦与乳房的形状又何其相似呢?随着生产的发展,先民学会制陶,而最初盛水的陶器就是仿照葫芦“大肚小口”的样子制作的壶,此后人们不再称呼葫芦为奶奶,改称壶。 《说文解字》说“西,鸟在巢上也”,本意为休息。所以西王母的本意就是指远古先民在休息的时候喝水用的葫芦,而当时携带水葫芦的往往是女性。

说句题外话。如今发现最早的汉字为甲骨文,而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初期的甲骨文。对此笔者认为,远古先民创造文字初期,并没有奢侈到使用大量的龟甲、兽骨,而竹子在中原也不多见,刻在木板上吧还需要先将木板抛光,所以最初的文字很可能就是刻在葫芦上的,而葫芦在地下埋藏几千年大多腐朽掉了,导致今人在考古中难以得见。现在葫芦刻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再之前已无可考。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称远古先民最初是“结绳记事”,据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绳结记述一件事情,对此笔者无法理解。笔者认为所谓结绳记事,很可能是将刻有早期文字或图画的葫芦,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到下系在一根绳子上。上文中的乃与迺字,也有学者指出是结绳记事使用的弯曲绳子之意。

图画简为文,依葫芦制陶。最初期的文字应该是图画的不断简化、抽象,在文字产生之前远古先民很可能在葫芦上刻画抽象的图画来记录事件。由于葫芦是球体,一个球的表面可以刻画几幅画,为了互不影响,就要进行“分区”,所以我们看道家的符箓都会有一个“文”字的边框,这个边框最初应该就是分区使用的边框,并在以后演化为“文”字。

500

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中,她居于昆仑之丘的悬圃,掌管着“不死药”。关于昆仑在何处,笔者支持昆仑山就是中条山的观点,那里就是华夏民族正朔的祖庭,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他人文章,本文不再详述。而“不死药”为何物,下一篇会有论述。

                                             作者:修正弹道(首发观察者网,图片来自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