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总在沸点前遭遇一盆冷水

来源:微信公号“思维补丁”

500

(一)

人的失望往往源于期待。

可怎么会没有期待呢?面对川航3U8633迫降成都的“神话故事”,任何一个了解事件粗略经过的人都会感叹,川航机长刘传建所面临的险情,丝毫不逊于双发停车的萨利机长。

500

在海拔9000米的高度,飞机风档玻璃突然爆裂,副驾一度被气压吸出驾驶室半个身子,机长瞬间遭遇强风,低温,失压,缺氧,剧烈震荡,整架飞机急速下坠的一系列连锁险境,但机长刘传建却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飞机平稳降落在成都机场。

500

这是世界级的航空险情,川航8633机组完成了世界级的迫降。

何况导演还是刘伟强。

毕竟《无间道》珠玉在前,纵然刘伟强近年来拍了很多烂片,但当刘伟强这个名字撞上《中国机长》这样的题材,你很难不在内心燃起浓烈的佳片期许。

他该不会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好题材吧?

500

终于熬到影片结束,超超心里落了一个遗憾的答案。

《中国机长》在我看来,实在是辜负了刘传建机长神一样的操作,实在是辜负了那么难得,那么富有电影感的一段中国好故事。

故事太单薄了,人物也太单薄了,超超不客气地说,整部电影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心戏都没有。节奏太凌乱松散了,简直像临时熬夜赶档期拼凑剪出来的。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看完,说真的你感受不到刘传建机长处理众多棘手且要命的问题时,那种如履薄冰,矛盾纠结的内心冲突(央视采访中,刘传建反复表达过自己当时心中的那种纠结和不安)。

他面临的不仅仅是风挡破碎、缺氧、低温,还有飞机众多功能失控的局面,他的每一项操作,都可能将飞机的状态引导至毁灭,他要做什么选择,他要规避什么错误,他做对了什么?

这些,你通通都感受不到。

500

你能感受到的只有机长牛逼的意志力。就是那种我们熟悉的杠杠牛逼的感觉,而机长也相信自己是最牛逼的,然后就十分牛逼地控制住了整架飞机。

然后就腾云驾雾地牛逼,然后就不惧风暴雷电地牛逼,然后就不care机油超重地牛逼,然后就牛逼地降落了,就完了。

你并不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而且是整架飞机100多条人命的生死关头,一名驾驶过轰炸机的,执飞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机长,在9000米高空上,面对风档玻璃突然破裂、缺氧、零下40°低温剧烈震动的机舱环境,他是如何在纠结、矛盾中做出正确选择的。

而《萨利机长》则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在空管部门质疑机长水面迫降的决定后,在听证会上,一步步还原、证明了萨利机长当时的操作和决策是正确,且是唯一拯救旅客性命的方式。

《中国机长》实在配不上刘传建机长的“伟大”操作。

(二)

《中国机长》是一锅本该煮沸的靓汤,但可惜,每每沸点将至,你都能如期遭遇一盆冷水。

随便举个例子:

电影中,8633风档玻璃破碎之后,地面航空管制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紧张的调度,这一段拍的节凑非常紧,观众情绪也在紧张、激动之余缓缓升温。

然后,猝不及防地,在民航和空军联手为事故航班8633紧急调整空域管制时,一盆冷水及时地在沸点来临前泼下来了。

 

在一系列紧张的航空管制和调度命令之前,电影非常非常突兀地加进了一连串“毫无必要”的镜头:

一群因航班延误的旅客,围堵在机场服务台周围,大声质疑着为何自己的航班延误,而一群同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机场服务人员,则不停地跟焦急的旅客解释:“这个我们还需要客服再次确认一下”,“请您稍等一下,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们会及时公布的”……

???

真的,本来已经酝酿到位的情绪,一下子就出戏了……

500

热门评论 4

  • 串闲话
    此评论已被屏蔽
    要包容别人说缺点,国庆这三部电影在迎合国庆这个主题上都答的不是很好。
  • 人家评个电影而已,你们怎么把毛主席都搬出来了…这个电影本来就拍的时间比较赶,挖掘的确实不够,没什么不能批评的。
  • 串闲话
    此评论已被屏蔽
    不啊,人家说的很有道理。我看的时候也深刻感觉到电影的拍摄有些问题。
    虽然有些问题,但并不妨碍我认为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因为它基本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突发事件。
    在国庆这个特殊的日子可以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动。
    所以我给它定位为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功能性电影。
    和追求艺术系的攀登者相比我更喜欢可以给我真实感的电影。
  • 今天刚看完这部电影,确实感觉有点失望。因为看过萨利机长,讲真萨利机长为了特别制造戏剧效果,还安排了一出管理机构误解他的戏码。而刘机长的英雄事迹明明足够让人震撼,却只一句“怎么这么牛逼啊”就带过。到底是为什么牛逼不正是你电影需要拍出来的吗?感觉这个导演真的拍不好这个题材。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8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