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改变了山西军工?

看过《亮剑》的观众一定对楚云飞晋绥军358团的炮营记忆深刻。虽然这个炮营一直都只存在在台词里,但第一次出场就击毁了日军汽车,还是让很多观众大呼痛快。

而主角李云龙显然也一直惦记着楚兄的这个宝贝营,甚至还曾派步兵在炮兵营边演习,随时都有吃掉它的意图。

没事演个习(图片@《亮剑》)

500

那么那个时候的晋绥军到底有没有让一个团自带一个炮营的能力呢?

这与那时候山西军工系统的建设水平大有关系。

走向鼎盛

明清之际,晋商以擅长经营闻名天下。但到了近代,中国的贸易方式转而以海洋贸易为重头,擅长陆地商路的晋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没能赶上开埠的末班车,逐渐衰落。而当地的工商业发展也因为商业不够繁盛而受到了影响。

表现清朝晋商在多伦地区经商的浮雕

(图片@图虫·创意)

500

山西最早的国营制造业企业山西机器局,直到1898年才在山西巡抚胡聘之的坚持下建成,是为山西军火工业的源头。然而这家工厂直到清朝灭亡,也是一只枪也造不出来,只能维修机械,主要产品甚至还停留在大刀长矛的水平。

等到技术水平进步了,也不过是能生产抬枪这种传统火器,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军事科技。

老抬枪

说是枪,也就能打个鸟

(图片@图虫·创意)

50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就任山西都督。此时他还尚未在山西站住脚跟,如果能重塑山西机器局,那不仅能显示自己的实业能力,也能用新式枪炮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属于一举两得的美事。

有志为国父鞍前马后建设祖国

不过当前掌握实权的乃是袁世凯

(图片@Wikipedia)

500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委派从英国留学的李蒙淑担任机器局局长,还购置了一批机床。

但这一切都是在台面下悄悄进行的。初来乍到的阎锡山对袁世凯充满恐惧,不敢搞出太大的动静。

不过袁世凯当年面临的问题

远比地方督军拥兵自重要复杂

袁大头即将称帝,也即将归天,一切都是那么快

(图片@Wikipedia)

500

1914年,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厂改名为山西陆军修械所,又买了些机器使规模稍有扩大,技术上也已经可以生产刺刀和少量步枪了。等到1917年袁世凯彻底倒台,阎锡山赶紧与段祺瑞搞好关系,成为了山西省省长,掌握山西军政大权。

这样一群面目模糊的人

其实是当年真正的实权派——督军团

(由各省的阎锡山们组成)

(图片@图虫·创意)

500

山西军工业也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1917年,阎锡山就派刘笃恭等10人到汉阳兵工厂学习,又派王殿鳌等十人到本地修械所学习,以培养技术骨干。另一面,他继续大力从外部购买机器。人才器械两手抓,到了1920年,山西陆军修械所与山西铜元局合并为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汉阳兵工厂旧照,这可是中国近代兵工业的支柱

(图片@图虫·创意)

500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分为三科,第一科辖铜元厂、炮厂、机关枪厂等7个工厂;第二科辖枪弹厂、炮厂等6个工厂;第三科设熔炼厂、炼铜厂两厂,把军工铸币的上下游产业链全包了。

此时的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也早非吴下阿蒙,除了修理军械的老本行,还能造子弹、造步枪、造机枪,之后又设立飞机厂造出了两架飞机。

当然,飞机制造也是引进和仿造同时搞起

虽然对于当时的欧洲已经很简单,对中国还是挺难的

500

1924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已经有机器1100余部,员工5000多人。为了解决原材料困难的问题,阎锡山又于1925年设立育才炼钢厂和育才机器厂,次年又将无烟药厂、硝酸厂、炸药厂由工艺实习厂划出与育才炼钢厂和育才机器厂合并成为山西火药厂,可日产无烟火药2000公斤,产量为全国第一。

这为后来山西军工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山西军人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太原兵工厂旧址

(图片@图虫·创意)

500

这座大兵工厂下辖6大处,二十几个工厂,有机器3800余部,员工1万人,其设备大多采购于德日两国,“在当时世界也为最新水平”,每月可造轻重火炮35门,迫击炮上百门,规模与当时全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不相上下。

战场上拼的就是谁子弹多

全面装备冲锋枪当然比三八大盖强多了

但弹药消耗量也是惊人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Andrew Butko)

500

更重要的是在山西火药厂的支持下实现了从原材料到兵器生产一整套完备的系统。庞大的军工企业不仅满足晋军自己的需求,还远销陕西、甘肃等地,甚至连李宗仁都成为其客户之一。

然而这时候手里有枪的阎锡山做出了一次误判,联合冯玉祥与蒋介石展开中原大战。兵败后,阎锡山战败逃离山西,兵工厂也被张学良接收。奉系少帅当然不会对晋军命脉拨发什么资源,太原兵工厂也不得不停止生产,改名为晋绥修械所,干起了修理的老本行。

中原大战前的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本来好好的就打起来了(背后还有各国势力帮衬)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一直到蒋介石陷入宁粤对峙,阎锡山于1932年返回山西重掌大权时,这套兵工设施才重现雄风。然而和袁世凯时代一样,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怀疑,阎锡山将晋绥修械所改名为壬申制造厂以示不造军火。

然而在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外壳下,原有的炮厂、冲锋枪厂都在开足马力工作。

这时候阎老醯儿也是上过时代杂志的人物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对中国军工产业的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Wikipedia@International TIME Magazine)

500

后来,阎锡山又找到了更隐秘的操作手法,以公民身份成立了多家“民营民用机械厂”,比如1934年成立的西北实业公司,壬申制造厂炮厂改名的机车厂、冲锋枪厂改名的铁工厂等等,掩人耳目。经过一段时间修生养息,山西军工企业的产量迅速恢复到中原大战以前的水平。


发展有道

然而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线也越来越复杂,钱和人才的难题也越来越凸显。

首先是钱,这对于阎锡山来说倒不成问题。他有一句名言:“一元按照十元花”,对于建工厂的每一项花费都精打细算,山西实业公司就曾建立会计制度为工厂每一项花费做出规划。

但关键还是得生财有道。当时的山西税务工作压力很大,除了截留国税外还要给老百姓加税。设立银行、滥发纸币这样的军阀传统艺能就更不提了。阎锡山还独创了一套用铜元厂造铜元和用及一些民用工厂搞轻工业盈利的模式。

山西造铜元,找马爸爸还能买到靠谱的?

500

其次是人才,尤其是能操作那些洋码子机器的高端工业人才。阎锡山先后从国外请了8位工程师(德国五位、英、法、丹麦各一位),用一般人员数倍的工资留住外国专家。

但节约成本最好的办法还是培养本土人才。因此在阎锡山的时代,服务于工业的山西教育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

1919年,山西外国文言学校成立,主要目的是对技术人员进行语言培训然后再公派出国学习,所派学生回国后大多官居要职用自己的知识为山西工业的发展做贡献。

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则能提供优秀的产业工人,因此阎锡山颁布了《山西省实行义务教育章程》和《山西省用民政治实行大纲》,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在经费等各个方面大力扶持。

1924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72%,全省有公立学校25398座,学生10万余人,成为各省推行义务教育的典范,成为了被当时的总统徐世昌称为“模范省”。

职业教育方面,阎锡山将职业教育分为培养技术骨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工业解决就业的初等职业教育三类,以及针对超过入学年龄人的“补习教育”,并慷慨解囊进行补贴。

当年山西职业学校经费是山东等地的数倍以上,并且有大量机会进入工厂实习乃至学校自己设立实验工厂。这为山西军事工业输送了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也为山西军工武器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山西军工大发展,工农红军其实也受益其中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衰落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1月9日,太原失守,阎锡山苦心经营二十年的重镇再次易手。

虽然阎锡山早就已经着手转移太原地区的工厂,但战事仓促,完全转移根本不现实。最终西北制造厂所搬出机器原料不到五十分之一,3000多部机器被日军掳走为已用。

搬出的工厂则大多安置于晋西南、陕西、四川等后方地区,虽然设备人员经过搬迁均残破不全,但经过整顿后还是能继续生产武器支援前线。城固、广元、乡宁等地的工厂每月仍可生产步枪三千支、机枪上百挺。

大同和娘子关失守后,太原陷落也就不远了

但是最低程度也能将日军堵截在山西的盆地之内

中国军队则退居山区持续威胁日军

500

但经此大劫,山西的军工老底子还是被掏空了,失去了火炮生产能力,昔日盛世已如昨日黄花般一去不复返。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阎锡山终于回到了太原。经历了日寇掠夺和美蒋大轰炸的火药厂和钢铁厂受到严重破坏,从军工生产到原料生产都遭到了致命打击。

办公楼还给阎老醯儿留着,但山西已然残破不堪

(图片来自Wikipedia@Gomeying)

500

但面临着内战压力的阎锡山还是一边争取美援,一边将所获得的资源全部投入军工生产,顽强地将产量恢复到战前水平。那时的山西,每月可以生产山炮几十门,迫击炮上百门,仍然不失为一个军工强省。

然而这并没有挡住解放军前进的脚步。1949年4月,太原解放,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宣告结束。他的一切军工产业都被解放军接收,成为了新中国山西工业发展的底子。山西工业的新时代,也宣告开始了。

山西河边村阎锡山旧居

现在也是个景点

(图片@图虫·创意)

500

在阎锡山治下,山西完成了轻重工业的第一次原始积累。阎氏手中的工厂,能造山炮冲锋枪,也能造马鞍肉罐头,形成了一整套“小而全”的军事体系。

阎锡山敢于发动中原大战、有能力在抗战初期抵抗日军,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这次工业大发展也为山西的教育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让山西暂时恢复了文教重镇的荣光。

1948年的老醯儿已经退居二线

但年轻时候的爱好没有变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但对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确实也不应过于高估。阎锡山治下的山西军工产业存在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的所有弊病,比如官僚管理造成的效率低下、生产能力强而设计能力弱等等。另外在建厂和人才培养期间,阎锡山对山西的民脂民膏剥削过猛,也给山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就是楚云飞时期山西军工产业的本来面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