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失利之后,不凡看看这份CBA的球员得分榜
这些年已经基本不看CBA了。一个国家的联赛商业化运作无可厚非,但称其根本,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的功能不应荒废。
可每每偶尔翻看CBA球员的数据统计,不管得分、篮板、助攻、盖帽、抢断,排名前25的都鲜有中国球员的名字。
昨晚看完比赛,在微信朋友圈吐槽了一番男篮,有人回复惊讶于易建联还在国家队。我想说,在CBA中,易建联至今还是MVP和FMVP的有力争夺者。刚刚过去的联赛,若不是易建联有让贤的意思,他就是双料MVP了。
这个事情,放在十三年前,阿联进入NBA之前再正常不过。可是,9012年了,阿联32岁,已经到了运动生涯的尾期。作为对比,刚刚结束的NBA,常规赛MVP是仅仅23岁的“字母歌”。
随着CBA商业化运作加码,球队越来越倚仗外援,从单外援,到双外援,到三外援政策,过去的十余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外籍球员在中国联赛的球场肆虐,挤压的是中国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
曾经的八冠王八一男篮,因为无引进外援机制,早已褪去光环,甚至连季后赛都打不进;而更加讽刺的是,2015-2016赛季,四川男篮凭借着三外援,以黑马之姿夺得了当赛季总冠军。
回溯CBA的引援历程,还有一个细节不得不提。2012-2013赛季总决赛,北京男篮首夺冠军,拿下MVP的是来自宝岛台湾的李学林,但数据却低得可怜,5场总决赛场均仅有11分进账,整个赛季的场均得分更是只有可怜的6.8分。
明眼人都知道,李学林的FMVP是捡来的。那个赛季帮助北京夺冠的最大功臣是外援马布里,但彼时外援还未被纳入MVP评选的序列。
两年之后,CBA放开评选门槛,莫里斯成为首个外籍总决赛MVP,此后四年,马布里、哈达迪、亚当斯和哈德森连续霸榜,直到上个赛季广东队和阿联的回勇。
CBA毕竟是商业联盟,仿效NBA,引进外援保证成绩和上座率无可厚非,但更需看到的是,NBA的外援引进机制是基于历年的选秀。
在美国,国内大学生联赛如火如荼,能够为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输送一批稳定的球员,并且这些球员丝毫不逊色于哪一个国际球员;可反观CBA,引进外援无非靠的是“金元”政策。
2015年夏季,CBA首次试水选秀大会,但那一年的状元签,进入职业联赛之后,不要说商业价值,连出场时间都寥寥。在国内,年轻球员既缺乏晋升的渠道,又难以找到成长的空间。
姚主席显然是看到了弊端,在2017年启动了双国家队制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通过以赛代练来激发更多的年轻人。
初心自然是好的,但效果如何却两说。男篮被挡在16强外后,就有声音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最近两年姚主席倡导的双国家队计划。
主力阵容长期缺乏训练,比赛配合明显不够默契,还有用这种方式来锻炼年轻教练。事实上,以中国篮球的穷家底,还把主力一分为二,确实有穷折腾的意思。
去年亚运会,李楠执教的中国男篮红队在决赛中逆转伊朗夺冠,曾一度让双国家队“尝到甜头”,有些人就盲目乐观起来。
但双国家队的备战目标是世界杯、奥运会,中国男篮要面对的是欧美等世界强队。这一届世界杯亚洲球队的集体沦陷,就足以警醒国家队,在亚洲称霸算不得什么。
回到世界杯赛场,首战勉强战胜科特迪瓦不足以高兴,次战面对欧洲二流的波兰,基本功不扎实暴露无遗,最后一场完败委内瑞拉,配合生疏,缺乏技战术素养的命门被死死按住。
如果没有双国家队,主力队员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配合,进攻套路会更多,联防会更坚决,挡拆会更多样,可以为投手扯开更多的空间,就连发边线球,都有更多的时间演练。
有看过昨晚比赛的朋友向我吐槽,为什么全队手感全无?我开玩笑说,因为主控崩了,全队就崩了。但其实,主控在的时候,手感也不见得好,因为现在的国家队既没有王7朱8这样的纯投手,也没有可以为射手拉开空间的有效配合。
整个小组赛,李楠指导带过去的5个后卫,只有赵继伟的三分还算正常,场均出手3.7次,命中1.3个,命中率达到36.4%;号称亚洲第一控卫的郭艾伦只有可怜的11.1%的命中率。有意思的是,运动员期间李楠以“小李飞刀”名满赛场,竟然培养不出一个可靠的投手。
在本届世界杯开赛之前,中国队是最后一个公布国家队12人名单的球队,出炉之后各界大咖也是众说纷纭,时不时就有人跳出来说应该“带上谁谁谁”。
但可以确信,李楠的教练组经过深思熟虑,必然是带上了他们觉得最合适的国家队阵容,只是给他粘合主力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除了场上球员的表现,李楠是被吐槽最多的人,甚至比赛还没打完,五棵松体育场就响起了“李楠下课”的声音。
这是姚主席实施双国家队被人诟病的另一点——用这种方式来锻炼年轻教练。翻看李楠的履历,在出任中国男篮主教练之前,只有国家队助教的经历,2017年全运会预选赛期间曾出任山东全运队的主教练,拿着一手好牌,却连预选赛都没有出线。但即便这样的菜鸟教练,还是在与蓝队主帅杜锋的较量中胜出,带队出征世界杯。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唯结果论而已。假若昨晚取胜的是中国男篮这一方,那么,很多事情就有了另一种说法。
改革是要靠时间来检验的。但是,站在这个节点上来反思一些事情,确实别有一番韵味。集体项目要出成绩,最重要的还是梯队建设,要考地方训练,联赛作为当下最好沃土,应该给年轻运动员更多施展的空间。
最后,中国男篮的世界杯征程还没有结束,拿下奥运会入场券,在许多人看来已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