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策划了一档奥数综艺,海淀妈妈再也不焦虑

文章来源丨中文男足暑假过了大半,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接连推出。然而,在看了几档节目后,未免有些乏味,大多逃不出唱歌、跳舞、明星访谈的范畴。

为了让综艺这种文艺形式,在娱乐性以外,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思考良久,策划了一台以奥数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奥数》。

今天的策划方案,欢迎各大视频网站抄袭。

01

基本信息

【节目名:《中国有奥数》】

从近几年国际大赛的成绩看,世界上的奥数强国,无非是中美韩三国。其中,中国奥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群众基础广泛。

500

歌舞类的综艺,由于底子薄、参与少,往往第二季、第三季,就会质量下滑。但奥数类综艺就没有这种风险,只要小升初和高考保送依然存在,选手资源永远不会枯竭,甚至一年更比一年强。

而奥数本身,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教育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对基础学科人才的需求,兼具传统性与时代性。而另一个侧面,也能够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家庭的焦虑,给人许多思考的空间。

【口号:寻找下一个IMO金牌得主】

众所周知,2019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队勇夺冠军。这句slogan,能给予参赛者榜样的力量,让他们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500

2019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排名

【选手:中国最强小学生】

选手的选拔,主要以5-6年级小学生为主,能力突出的3-4年级同学也可参加。试题自然也限定在小学奥数范围。

考察小学奥数,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没有中高考压力,时间较多。更重要的是,小学奥数相对简单,成年观众即便做不出来,只要稍加点拨,大概都能理解,避免节目门槛过高造成的观众流失。

02

比赛形式

【第一阶段:海选】

在全国各地重点小学发放报名信息,统一命题考试,选出排名最靠前的1500人,进入全国赛。

海选阶段不录像,但是可以制造热搜话题——#中国有奥数全国1500强省份分布#。与教育类头部公众号合作,公布1500强选手分布,并根据各省的人数比例,引发关于中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大讨论。

500

如果北京选手比例高,就写《北京孩子上清北更轻松?海淀的残酷竞争你无法想象》;如果北京选手比例低,而河南选手比例高,那就写《这份试卷全国统考,河南考生碾压北京》。

500

500

【第二阶段:全国初选】 

第一期节目播放全国初选,考试地点位于海淀剧院,这一坐落于中国奥数圣地海淀黄庄的地标性建筑。试题难度增加,选出全国42强,参与剩下11期节目的录制。

42名优胜者,寓意IMO竞赛满分成绩42分。而42位选手将组成一个班级,由一名原IMO金牌获得者作为班主任,指导他们的日常训练。

500

【第三阶段:正赛】

考试的前10名,可以进入演播厅录制节目,即“第一考场”。其余32名选手,只能在第二现场答题。每次考试结束后,都要公布成绩和排名,新的前10名进入第一考场。

每一期节目的主题和赛制各有不同。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何赛、代数赛;按参与人数,可以分为个人赛、二人赛、团体赛;按照试卷形式,可以有100满分赛,无限题目天梯赛。

500

【第四阶段:决赛】

选手参加正赛的每一次排名相加,数字最小的10名选手,进入决赛,其余淘汰。最终排名不参考此前考试成绩,充分体现“一考定终身”的教育理念。

【冠军奖品】

选手学籍所在地重点中学(含初、高中)半径2公里以内,一套3居室住房6年使用权,保障孩子专心学习,通勤无忧。

03

节目嘉宾

除一名班主任外,节目需要邀请三位导师坐镇现场。主要作用是在做题环节,为观众普及数学知识;在出分以后,为选手讲解试题。

【导师A:舒雪佳】

500

舒雪佳的作用,主要是为节目提供足够的严肃性、权威性。当选手对试题有异议的时候,提供权威的解释。同时,也能给有志于从事数学事业的同学,提供一些人生的经验。

【导师B:李永乐】

500

李永乐虽然是一名物理教师,但吉林省物理竞赛第一的历史战绩,指导小学奥数绰绰有余。李永乐导师在节目中的任务比较具体,主要承担数学知识普及,以及试题讲解。作为网红,李永乐深谙深入浅出之道,能够给予大众更多的观看乐趣。

【导师C:关晓彤】

500

2016年,关晓彤以552分的成绩,以文化课第一的身份,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其中,数学成绩为131分。作为文艺界少有的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艺人,关晓彤位列导师席,实至名归。

三位导师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也可以制造热搜话题。如#舒雪佳讲授数学之美# #李永乐当老师我能考清华# #关晓彤不会小学数学题#,不仅能够唤起全民讨论数学的热潮,还能够引发关于教育资源不均、中国艺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社会关注的话题。

500

04

选手家长

除了导师和选手,节目中的家长群体,也应该占据大篇幅。这是节目跳出数学竞赛,向家庭、教育、社会等宏大主题思考的重要媒介。

在节目录制期间,每位选手有一位家长陪同。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家长,折射出中国家庭的百态。

而不同的家长,也可以拥有不同的人设,比如:

【学霸家长】

500

基础设定:毕业于清北复交等名校,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过上了体面的中产生活。但是始终担忧孩子不如自己。

狗血桥段: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家长悄悄对摄像大哥说,夫妻是清北本科,不希望孩子以后只能靠中山大学。

微博热搜:#北大父亲担心孩子考中山#。引发中大学子集体讨伐。同时,也能引发孩子不如自己的学霸家长,对于智商均值回归担忧的共鸣

【焦虑家长】

500

基础设定:80后妇女,深信教育改变命运,强迫孩子学习,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狗血桥段:孩子想利用节目录制间隙,去长城旅游。母亲反对,逼迫孩子刷题。面对孩子哭闹,被迫带娃游览清华北大,忘带身份证,被保安拦下。

微博热搜:#80后虎妈逼娃刷题#。引发网友感慨,当初被逼做题的80后,终究变成了自己童年最讨厌的家长。也有网友表示同情,认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再不刷题,真的会一事无成。

【土豪家长】

500

基础设定:工商业者,有两个孩子,在京沪有若干套住房,认为学习成绩不重要,孩子开心就好。

狗血桥段:孩子没考好,偷偷抹眼泪。父亲安慰孩子,考试成绩不重要,自己当年学习也不好,现在清北毕业生都给自己打工。

微博热搜:#土豪父亲称读书无用#。网友密集批判土豪父亲反智主义,激起受过高等教育观众的优越感。但也有网友表示,土豪父亲虽然狭隘,但仔细想想,即便孩子不那么认真学,人生之路也很通畅,不必焦虑。

【完美家长】

500

基础设定:文化圈工作者,一线城市中产家庭,掌握大量教育理论,心态较好,对于子女成长有自己一套规划。

狗血桥段:孩子为了进前10,偷看同桌答案,赛后被父亲斥责,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人品。孩子赛后讨论成绩,家长表示,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以及体验数学之美。孩子喜欢同班异性,家长鼓励通过讲题,或者分享错题本的方式接触。

微博热搜:#XX的教育理念#。网友集体羡慕拥有完美家长,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委屈,撕裂代际矛盾。营销号可以入场,宣扬中国父母不合格,应当持证生娃等观点。

05

赛后营销

赛后,节目组可以放出消息,全国42强选手,即便没有学区房,没有对口小学,也没有对口共建单位,也全部被当地重点初中录取,吸引第二季参赛选手报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