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和汇丰:亟待加强组织的领导
这是一篇单纯的一家企业的股东分析文章,大家都懂的。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取名都是极重要的,比如你叫巴伐利亚机械厂,我勒个去,这个傻大黑粗的机械厂是个什么鬼,但是你要是叫宝马,那就立刻高大上了,既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又暗示了产品特点,可谓是取名的典范。
但是国泰航空绝不会让宝马之流专美于前。国泰国泰,这个名字特别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来一听就是自己人,二来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一片祥瑞,论内涵、论艺术性、论可记忆性,仅次于国泰君安。
但是国泰航空绝不是自己人,我们看一看国泰航空的股东结构:
国泰的第一大股东是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5%。这个太古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太古其实是一家很大很大的英国公司,嗯,没错,英国的哦。早在殖民地时期,太古洋行就和怡和洋行,和记洋行以及会德丰合称香港的“四大洋行”,享有“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银纸”之盛名。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是太古集团的子公司,总部设在香港,最主要的资产就是国泰航空和太古地产。太古地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好几个大中心城市里的“太古里”,就是太古地产的产业,在我国赚得盆满钵满。
回到国泰航空,国泰的第一大股东是英国的太古股份,但是跟我们也不是全无关系,国泰航空的第二大股东就是中资的国航。
不过呢,国航虽然是第二大股东,但是对国泰的影响力却很弱。我们看看国泰的董事会:
其中,史乐山,何杲、韩兆杰都是洋人,卢和马都是90年代初期就加入太古或者国泰的老人,是太古的“自己人”。
非执行董事方面,蔡剑江、肖烽和赵晓航是国航的人,朱国良是太古的老人,但是是上海政协委员,姑且算作我方的人。
从董事会可以看出,常务董事5人,我方一人也没有,全部董事13人,我方勉强有4人。董事会里面通常一人一票,许多议案需要过半的董事或者超过三分之二的董事赞成才能通过,稍微算算,就可以知道国航在董事会里的话语权了。
------------------------
国泰的情况还算是不错了,更惨的是汇丰。平安从2018年起,就是汇丰的第一大股东,但是在汇丰的董事会里,平安一根毛也没捞着。结果,眼皮子下面看着汇丰把华为给卖了。
汇丰股东结构:
汇丰管理层:
或许有人可以辩解,平安入股不久,上一届董事任期还没完。但是在汇丰被怀疑跟近期的热点事件脱不了干系的时候,平安澄清:
平安对汇丰控股的入股,纯属公司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不参与任何日常经营和管理。
这与其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时的口径一致。彼时平安表示,对汇丰控股的投资属于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平安看好汇丰控股的发展前景,且汇丰控股分红率较高,符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要求。汇丰控股彼时亦称,欢迎中国平安继续成为汇丰控股的长期投资者。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平安只打算从汇丰身上赚点小钱,其他的事情我管不着,也管不了。
管不着的结果就是,以国泰为例:
一边让大股东太古集团来见民航局,一边用架空航班来试探;
对于煽动示威者的副机长居然只是停职,不是开除;
国泰的空乘不讲普通话,对讲普通话的乘客区别对待,而且不是个案;
国泰的副机长给某些组织某些人通风报信;
…….
即使是在我们熟悉的香江,如果我们不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产业进行有效管控,别人平时可以高呼支持你这个,遵守那个法制,但是架不住私下给员工灌输什么价值观,吃饭砸锅的事情就层出不穷让人疲于奔命。
所以啊,这些企业必须被派驻强有力的组织,严格监管他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必要时可以让管理层和员工学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等。
什么?他们不愿意?不愿意就退出嘛,李嘉诚不就退了嘛,长江实业退得,他的把兄弟汇丰又有什么退不得!国泰不愿意,就等着赔钱卖资产嘛。
毕竟,
我们过去是为了赚点小钱,今天是为了......;
过去让你们不守规矩赚了大钱,今天我们包容开放欢迎合作共赢,但是你们就必须守规矩!
此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