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头部热度难继,腰部出圈不易,语言类综艺之困
近日,《非正式会谈》第五季已在b站完结,在播的语言类综艺如《脱口秀大会2》、《花花万物2》、《圆桌派4》等,大部分评分尚可,但热度始终稍欠。
不管是热度高过口碑,还是有口碑无热度,还是热度口碑皆失,无不反映出如今的语言类综艺正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现状:头部类断层,腰部类难出圈
这两天,米未联合爱奇艺重磅推出的《乐队的夏天》,凭借高口碑、高热度的喜人成绩完美收官,而作为米未“前爆款”的《奇葩说》却迟迟没有对第六季进行大规模宣传,仅由马东在活动中的只言片语可大概知晓,《奇葩说》新一季将全面升级为四大导师带队比拼的形式。
此外,腾讯视频另一头部综艺《吐槽大会》,年初池子发文退出,节目“铁三角”分崩离析。目前为止,腾讯也没有对《吐槽大会》第四季进行大肆宣传,曾经的押宝节目,现在已经有些黯淡了。
而部分腰部类节目,如《非正式会谈》、《一千零一夜》、《圆桌派》等评分至少在8.5分以上的高口碑综艺,却始终无法拥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热度。
一方面,无流量明星、争议人物的加持,让这类节目难以下沉到更多用户中去;另一方面强话题属性,更具专业性,娱乐属性弱,仅在某些输出观点的场合被引用。比如前段时间文章马伊琍离婚,《圆桌派》的解读被大量转发,吸引不少吃瓜群众的围观,但是日常只能固定地在小范围内传播。
而更多的腰部类谈话节目,既无口碑,又无热度支撑。去年蔡康永新推出两档谈话综艺《恕我直言》与《真相吧!花花万物》,前者5.9分,后者4.3分,均在及格线下。而《花花万物2》已播出十几天,除了邀请到“热搜体质”的郑爽上了几次热搜之外,没有多少水花。到现在,节目的豆瓣评分还未释放出来,热评点赞量也寥寥无几,实在冷门。
可以说,曾经红极一时的语言类节目,在大量井喷之后,口碑再难突破,热度节节败退,同质化现象越发明显,日渐乏善可陈。
困境:选手困乏,话题同质化
肉眼可见的是,当前不少语言类节目在口碑、热度双双滑坡的背后,是节目造血能力弱、“娱乐至死”倾向明显、话题同质化等诸多因素叠加的反映。
首先,是不同的语言类节目中,流动的往往就那么几个老面孔。陈铭在参加《奇葩说》之前,就曾是《超级演说家》中的热门选手,还是《非正式会谈》中的常驻嘉宾,现在又是新节目《最强辩手》的导师之一。同样因为《奇葩说》被观众熟知的马薇薇,也曾是《非正式会谈》的主席团成员。马东、李诞等更是在《奇葩说》、《脱口秀大会》等语言类综艺中来回“穿梭”,蔡康永手握《奇葩说》、《恕我直言》、《花花万物》等多档谈话类节目,梁文道既是《一千零一夜》的常客,还是《圆桌派》的嘉宾……
同时,带有个人印记的老面孔流失严重。《奇葩说第五季》中,范湉湉转行当演员,姜思达专注个人节目,还有不少争议选手也退出节目;《吐槽大会第三季》收官之时,“铁三角”之一池子微博发文表示退出;《非正式会谈5》离开了不少老代表,而从豆瓣热评的观众反馈来看,不少新代表则由于表现不佳而被疯狂diss。
为了输出新人,选拔新的人才,《奇葩说》衍生了《奇葩大会》,《吐槽大会》衍生了《脱口秀大会》,但是真正靠“能说会道”脱颖而出的选手少之又少。而纵观《奇葩说》过去五季,能够让人有记忆点、金句频出的始终只有几个“老奇葩”,第五季尤其明显,新人中出彩的仅有詹青云,其余均被老奇葩碾压。
语言类综艺本应自带强话题属性,凭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当前不少节目论述的话题往往流于同质化,鲜少有闪光点。《奇葩说》第五季前期大部分议题与爱情有关,引发观众吐槽话题太过狭隘;如果说《花花万物》是挖掘明星更多的标签与生活方式,那么《吐槽大会》则是通过明星自黑而撕掉固有标签,其话题都窄化到明星身上,少了更多话题的可能性。
而像《恕我直言》、《花花万物》这类以嘉宾做客为主的综艺形式,就很靠嘉宾的观点输出来撑起节目的水准,但实际上,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很少,往往流于把嘉宾的“隐私”当做“亮点”的尴尬境地。比如《花花万物2》凭借郑爽母女合体而上热搜,但被频频讨论的却是诸如“郑爽妈妈觉得张恒顺眼”此类的“观点”。
此外,语言表达以外的争议得到观众更多的注意力,长久以往无疑会反噬到节目的口碑上去。上一季《奇葩说》以傅首尔董婧撕逼引发热议,而更早之前节目也频频因为成员站队等不和因素而吸引吃瓜群众围观,高于其语言表达本身的吸引力。《吐槽大会》第三季请的几乎以流量明星为主,娱乐属性越发明显,吐槽也更不痛不痒,吐槽大会俨然已成“洗白”现场。高口碑如《非正式会谈》,第五季也因为请了不少高颜值、偶像挂的新代表而遭到老粉抗议,认为节目应该保持初心,多一些高质量的辩论。
总之,这一届语言类节目的病症几乎是相似的。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语言类节目整体呈现出同质化的特征,创新与进取或许会成为节目求生的法宝,但是想要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喜好,才是一个难题。
节目自我求变,能否赢得观众认可?
正如前文提到的,马东透露《奇葩说》新一季将全面升级为四大导师带队比拼的形式,同时,在海选上将范围扩展到全球,目前欧洲海选已在英国站完成决赛。而当这批外国选手最终输入到奇葩说的现场,会不会有种大型“非正式会谈”的既视感呢?
而这已经不是《奇葩说》第一次进行创新。去年节目组就在节目模式和赛制流程上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但是由于赛制改变、辩题设置不合理而引发新一轮的争议,同时作为新鲜血液的新选手,也并未能及时捕获观众缘。
不那么乐观的说,《奇葩说》第五季的改变在观众和老粉看来是不成功的,但是对于一个已经走过五季即将迎来第六季的“高龄”综艺来说,停在舒适区不去改变,就是在等死。
而新一季的《吐槽大会》、《恕我直言》、《举杯呵呵喝》、《火星情报局》等谈话类综艺,也得需要有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创新与进取,才能逆转口碑,掀起新一轮热度,走以质取胜之路。
目前来说,语言类综N代的热度确乎是很难延续,这当然和观众的审美迭代有关。但是新出的、或者开播前被寄予厚望的节目,也很难有好的市场表现。比如,去年优酷引入喜剧模式《SNL》打造的《周六现场夜》,豆瓣仅5.4分,去年6月开播,今年都快8月中旬了,还没有露出档期。
井喷过后,乏力过后,语言类节目的数量有所减少,综N代仍旧占据主流,新题材节目较少出现,这些都指出了语言类节目始终面临着创新乏力的困境。
当然,对于所有的语言类节目来说,议题永远是节目的核心,赛制与流程只是一种形式,创新发力的方向不应本末倒置,只有把握住更多有观点的社会话题,输出更丰富的语言实际表达,才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创新。
(完)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