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与南洋
挖掘一点东南亚华人的贡献吧,因为新马华人为大陆提供了大量抗日资金,从而日军在占领马来亚后疯狂屠杀华人。
请注意,马来亚当时是英属殖民地,但马来亚华侨是为了支援祖国被屠杀,而不是英国。日军并未屠杀马来人等马来亚土著,把华人挑出来杀。很多人被杀时,都还未踏上过那片他们为之牺牲的土地,也从未亲手用过枪炮,但是他们都是因为抗日而死。这算是大陆惨烈战况的延伸吧。
马来西亚抗战机工纪念碑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
虽然人数不足大陆牺牲的百分之一,但人口总数七分之一的新马华侨被屠戮,远超大陆死亡比例。希望大家知道抗日战争不只是中国大陆上烈士们的胜利,也是全世界华人的胜利。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国人出国传了几代后还有这么大的凝聚力。
以下是关于部分南洋华侨的贡献与新马华人大屠杀。
新加坡华人领袖陳嘉庚创办《南洋商報》,大力主张国內全面抵抗,「七七」之后更是每天大篇幅报道抗战新闻,激励海外华人出钱出力支援中国抗日。從抗战爆发到星馬沦陷前的4年多时间里,「南侨总会」以义捐、认购国民政府战爭公債、向国內親友寄侨匯、捐赠藥品、募集衣物等形式,為中国籌款达54億国币之多,佔全世界华人赈款的2/3以上,当时4万5千国币就可购军机一架,这些巨款填補了国內近半数的战爭開支。
在人力上援助上,新加坡华人领袖陈嘉庚的号召下,马来亚华人机工前往滇缅公路,抢运抗战物资,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运输45万多吨物资往抗战后方。在这条公路,估计有1000多名马来亚和新加坡华人机工在滇缅公路牺牲。
1942年日军占领马来亚后,2月16日,由于南洋华人在大陆战争中的重大贡献,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人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人“听候良民登记”。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人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人成功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人,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许多华人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后来,日军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进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华人蒙难。在日军占领马来亚3年零8个月的日子里,共有30多万马来亚华人遇难。
当时新马华人总数也才230余万,这230万人出了我国抗日初期战争经费的一小半,也有超过七分之一的人失去生命,他们大可同马来人一样保持沉默,但他们并没有那么做。
单新加坡大屠杀,几天之内死了七万华人,这只是日本本土新闻报道,根据新加坡方面指出,至少15万华侨被屠杀,当时整个新加坡总共只有70万华侨。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抗日分子”被屠杀。
至今新加坡大屠杀,马尼拉惨案与南京大屠杀被并称为日本二战三大暴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抗日做出突出贡献的华侨,就如我们绝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一般。
-----------------------------------------------------------------------------------
抗战爆发后,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努力帮助国家,无论付出什么都心甘情愿。有资料显示,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华侨筹集的抗战军需物资总数在三千批以上,平均每个月就有一百批抵达中国沿海口岸。一九三九年春夏,南洋华侨总会一次就募集了五十万套棉衣,二百一十七架飞机、二十三辆坦克和一千辆救护车。华侨还特别关注战场药品的筹集,他们希望抗日子弟即使负伤了也要多一点活下来的可能。于是,仅在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几个月内,华侨就筹集了足够五十万伤员服用一个月的药品。华侨希望自己的祖国不要因为战争垮塌,尽管城市在一个接一个地沦陷,华侨仍以投资的方式向国内输入了大量资本,即使明明知道没有利润回报,甚至可能终致倾家荡产。至一九三九年底,华侨投资的工矿、垦殖、金融以及各种实业,总金额达到十六亿元。国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华侨投资的政策和法规,在战争的动荡局势下,尽最大可能保护华侨的投资安全和权益。华侨的巨额投资为稳定战时中国的金融和工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华侨还为国民政府拮据的财政募捐。他们节衣缩食,各尽所能,采取常月捐、特别捐、娱乐捐、航空救国捐、认购救国公债捐、义演义卖捐等形式,每月向国内输入的款额多达一千多万元,成为国民政府一项稳定的财政来源。纽约华侨李国钦,自一九三九年开始,数次捐款累计达七十六万美元;南洋华侨陈嘉庚认购十万元救国公债后,宣布每月再捐二千元直到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为止;菲律宾华侨巨商李清泉临终前,嘱托家人把他购买的十四万救国公债全部捐给国家,还把遗产中的十万美元交给国民政府作为抚养难童之用;扬名海内外的新加坡华侨巨商胡文虎,除了捐献大批物资外,还捐款二百万元以建设残疾军人疗养院和阵亡将士遗孤教养院;印尼华侨刘长英捐出巨款的同时,送子回国参战,一九三九年冬其子刘盛芳在空战中为国捐躯,老人把国民政府发给他的一万元抚恤金又寄回国内,要求充作抗战军费。
华侨背井离乡,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很多人捐出来的都是毕生的血汗积蓄。华侨中的底层劳工生活悲惨,一贫如洗,但哪怕捐出一个铜板,也能聊慰他们的爱国之心。英属北婆罗洲华侨小贩郑潮炯,虽然生活困顿,得知国家遭受巨大苦难后,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卖给他人,将所得八十元悉数捐献;仰光华侨叶秋莲,把楼房和财产变卖所得全部捐献后,自己出家为尼,日夜为祖国祷告;马来西亚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华侨,为了筹集捐款,竟把自己当作奖品设立彩票,中奖者可娶之回家;越南西贡的一些华人妓女与旅馆老板商量后,决定以对折房租的方式优惠顾客九天,收入的房租连同她们的卖身钱共计八千元,这些被社会认为最下贱的女人分文不少地全部寄给了抗战前线的中国士兵。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卑微生活的人。
即使是卑微生活中的中国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卑微。
《抗日战争》/王树增著
《民国纪事本末——抗日战争时期》(五)上册,魏宏远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第482页。
看到这一段,泪目了。中国有最好的子民,这血脉从未断过。中国不会亡,也不该亡。天若亡中国,这天也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