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水浒——3:高俅:乱世开始的写照

水浒的故事有高俅开始,高俅是好汉的对立面。有高俅开始写代表着整个王朝的堕落。而高俅的人生轨迹可以看成一个屌丝的逆袭。

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如果看高俅的简历,就发现他只是一个象牛二等人一样,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痞无赖。但是最后经过种种机缘巧合,竟然攀到当时的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对于每一个皇帝来说,都有几个弄臣,但是一个合格的帝王知道可以给弄臣什么,什么不能给。比如汉文帝对邓通,给他好多钱,甚至给他一座铜山。但是没有给他很大的权利。而到了宋徽宗这里来说,这都不是事情。

朕欲要抬举你,但要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后来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也就是说,对于在水浒这个小说世界里面,最早坏了规矩的是皇帝。把一个弄臣,给了殿帅府太尉的职位。按照皇帝的说法,需要有边功才有机会升迁,结果半年不到的时间就能升到高级将领的职位。按照中国过去的政治理念,这个时候,政府的大臣应该出来阻拦的,就像包公那样。但是在这个升值中,却出现了大臣缺位。作者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宋徽宗和大臣狠狠的讽刺了一下。

那么高俅的人品如何,作者有用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做了个说明:

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弟兄,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天道人伦。而高俅偏偏破了人伦。把自己的兄弟认作了干儿子,和自己的叔叔成兄弟了。用相声里面的一句话,这家可够乱的。做这样事情的人,在明清之际基本上是乱了人伦大理的,要被判刑的。而在小说的世界里,竟然做了国家的高级官员,成了楷模。

在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了,盗跖成了官员,那么圣人颜回只能去做盗贼了。没有高俅,看梁山好汉都是坏人。但是有了高俅,在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里,那么他们大部分都是被迫做出了这个选择。所以才有了逼上梁山的说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