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的降本增效,如何把国家作死了?

文 | 雾满拦江

(01)

世上有蠢货,也有智者。

智者洞悉规律,蠢货任性胡闹。

如何才能成为洞悉规律的智者呢?

答案是,能够看到纷繁世相之下的底层逻辑,你就看到了规律,看穿了人性:

(02)

明朝末年,刀兵四起。

崇祯皇帝坐卧不安:诸位爱卿,总有刁民想害朕,朕的江山有点悬,谁能越众而出,重整大明河山?

我来试试。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

众人一看,站出来的是个上海人——当时上海叫崇明——名叫沈廷扬。

崇祯帝:沈爱卿,你有何策拯救朕的江山?

拯救大明,太容易了。沈廷扬回答:陛下,大明对内打不过李自成,对外打不过多尔衮。臣琢磨了一下,不是士兵战斗力不行,而是财政困难,经济紧张,没钱啦。

为什么堂堂大明,竟然没钱呢?

因为大明的粮草运输,军队转送,都是走旱地水路,这叫漕运。

漕运特点是,贼拉贵,死费钱,时间长。

不是大明没钱。

而是大明兵战路线,太烧钱了。

所以臣建议,以后粮食运输,军队转运,咱们不走漕运,走海运。

500

走海运的话,花费时间不到漕运的三分之一,费用不到漕运的十分之一,这样省钱省事省力,优势在我,就不愁打不败李自成和多尔衮了。

崇祯帝听了,就问群臣: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沈廷扬的主意如何?

不如何,百官齐齐跪下:陛下,沈廷扬就是个大汉奸,请陛下立即把他推出午门斩首,以正视听。

崇祯帝不明白:沈廷扬怎么汉奸了?

众臣:陛下,走海运者,必是汉奸,杀了他不会有错。

你们这些人,都是杠精。

崇祯帝郁闷,就让沈廷扬试一试海运。

试的结果,跟沈廷扬说的一模一样。

运输一批粮食,海运花费的时间,只有漕运的三分之一,花的钱,只有漕运的十分之一。

可朝臣为什么反对呢?

(03)

沈廷扬不明白大臣为什么阻挠海运,试图说服:

大人,国事艰难,就试一下海运吧。

大臣问他:老沈,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个道理你可晓得?

晓得是晓得,不过……

不过个屁,大臣们骂道:沈廷扬,你以为就你知道,海运比漕运省时省钱?这事大家都知道的。可问题是,漕运的每个码头,都有领导的股份,你如果不走漕运,朝廷百官就会全部破产。

朝官破产还是小事,可每个漕运码头,还有负责的地方官,具体做事的小吏,再到沿岸靠着运河吃饭的无数商户,纤夫,码头工人……你知道这些人,占大明人口是多少吗?

差不多十分之一。

你走海运,是省钱省时了。

可你砸了十分之一天下人的饭碗,他们就会立即成为流寇。

你把天下人全弄成流寇了,大明的江山就没了。

江山没了,海运再省钱,又有什么意义?

500

原来如此!

大明帝国面临的问题,是无解的:

走漕运,是等死。

走海运,是找死。

沈廷扬目瞪口呆。

(04)

眨眼间大明帝国成为历史。

世界进入火器时代,开始打世界大战。

先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被打得极惨,青年男子被打死150万,被打残300万,可以说法国一代人,被打没了。

工业衰退,财政破产,法国陷入绝境。

这时候,一个叫马奇诺的将军站出来,说:同胞们,我们要完犊子了,为拯救法国,我建议在东部,用钢筋水泥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防止德国再次入侵,嗯,就用我的名字命名,叫马奇诺防线,OK?

哗,法国人一起鼓掌,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那就构筑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开始修建,12年后,到1940年,仍是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500

这时候来了个少年仔,名叫戴高乐。

当时戴高乐站在马奇诺大工地旁边,仔细一看,就惊呆了。

他立即去找法国陆军元帅甘末林:元帅,请你立即下令,停止建设马奇诺防线。

元帅甘末林:为啥呢?

戴高乐:元帅呀,现在战争的态势,与以前不同了,德国那边研制出了各种坦克,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装甲作战。你在这儿弄了个钢筋水泥防线,可德国人又不傻,他干吗进攻你的防线?机械化部队来一个穿插绕行,把你的指挥部给端了,你整这么个坚固的防线有个屁用?

甘末林乐了:傻仔,你以为就你知道德国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装甲部队作战?我就不知道?

戴高乐:你明明知道,为什么还要修这个没用的破防线。

可我能不修吗?甘末林站起来,带戴高乐站到高处:你往那边看,那边是炮台,堡垒,壕沟和厨房。

你往那边看,那是发电厂,居民社区。

你再往那边看,那边是医院,学校,幼儿园,工厂,银行和购物中心。

我跟你说,这个马奇诺防线,不是军事防线。

它是法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从学校教育,科学机构研发,到工厂生产,银业体系,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全是围绕着这条马奇诺防线来进行。

500

如果这条没用的破防线不修了,法国的经济就会轰然停止,立即衰退。

所以,法国现在的情形是:

修马奇诺防线,是等死。

不修马奇诺防线,是找死。

是等死?

还是找死?

你挑一个吧。

不是你那啥……就是一条没用的破防线,它怎么就成了法国经济的中心呢?

戴高乐凌乱了。

很快,二战开打。

正如戴高乐、甘末林所断,德国人根本就不理睬马奇诺防线,机械化部队纵深穿插,打得法国毫无还手之力,举手投降。

(05)

大明帝国与法国,不在同一个时间纬度上。

却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这就叫规律:

第一个,人类面临的问题,是个两难困境。

我们读大明史,读二战史,常有一种感觉,前人无能。

你看崇祯帝,这个废物,漕运那么费钱,你改海运不会吗?笨!

你看法国元帅甘末林,这个废物,花那么多钱修狗屁防线,人家打过来,干吗要跟你防线死磕?绕过去不行吗?你没脑子吗?笨。

其实你知道的,当时的决策者都知道。

可他们没办法。

没得选。

只有当你意识到,人类面临的问题,是个两难困境,没有答案,只有取舍,才知道什么才叫人性。

500

(06)

第二个,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是经济。

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是经济。

所有人都要吃,要喝。

要吃喝,就得有个“稳定工作”。

所以一些人的利益,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所以大明帝国,要想粮米走海运,就必须先解决漕运系统的生计问题。

同样的,法国要想转型为机械化作战,转型闪电战,也得先要解决依附在马奇诺防线上的民众生存需求。

这些问题虽是两难,但不是不能解决。

也不是无法解决。

只不过,当事人意识到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已是太迟了。

第三个问题,经济思维,是一切思维的起点与终点。

一个国家,政治法律文化宗教,不过是经济状态的体现。

一个人,他所有的行为举止,不过是经济求存的努力。

所以,人最核心的能力,是经济力。

没有经济能力,就没有爱的能力。

如果你不会赚钱,你必须要求对方为你提供经济资源。

许多人所谓的爱,不过是对方拿钱给他。

嘴上说爱,其实不过是要求对方转账打款。

不会赚钱的人,他说的一切都是钱。

当你真正获得经济能力,才有资格对这世界说爱,说诗与远方,说理想追求。

你看懂了这些,你就看懂了人性。

你看懂了人性,你就看穿了人心。

你看穿了人心,就获得了自由。

因为你的认知,洞穿了底层逻辑,直达本质。

500

(*本文配图来自AI绘画及网络,仅供参考)

点击「雾满拦江」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