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再降息,美式繁荣还能撑多久?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终于宣布,执行今年第二次降息,将美联储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75%至4%区间。这是在美国政府关门近一个月之后做出的无奈决定。

500

本次美联储投票的结果为10票赞成、2票反对,由特朗普在9月任命的理事斯蒂芬·米兰再次投反对票,主张降息50个基点,同时,主张维持利率不变的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夫·施密德也投了反对票。

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在联邦政府持续关门、关税推高物价、就业市场疲软的背景下,美联储终于扛不住了——这个强硬的机构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已陷入多重困境,必须通过降息来打一针强心针。

同时,这对任期所剩无几的鲍威尔而言,也是一个给自己留下好名声的机会。特朗普已经多次提出要求鲍威尔辞职,现在,就算不辞职,他的任期也将在明年5月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公开启动寻找鲍威尔继任者的程序。

500

在美联储惯常的节奏中,利率调整往往经过漫长的研判周期。然而这一次,降息的决定显得格外仓促与被动。美国政府关门已持续近一个月,经济运行中的多个关键环节出现紊乱:企业缩减投资,消费动力减弱,就业市场持续降温,连统计数据的发布都陷入停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在劳动力市场持续降温、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美联储已没有一条不带风险的道路可走”。

数据显示,美国GDP在今年上半年仅增长1.6%,显著低于去年的2.4%。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双双降温:高企的利率压制了融资需求,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又推高了进口成本,使企业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捉襟见肘。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零售数据疲软,显示美国民众在面对通胀与信贷压力时选择了收紧支出。9月的通胀数据更是触及警戒线——物价同比上涨3%,为今年1月以来最高。

500

就业问题成为本轮降息的直接诱因。8月美国新增就业锐减,失业率升至4.3%,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多家大型企业——包括亚马逊、UPS、塔吉特与通用汽车——接连宣布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鲍威尔在讲话中承认,“劳动力市场正在逐步降温”,并指出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就业恢复能力。这种“冷”与“紧”并存的局面,使美联储不得不通过降息来缓解企业用工压力与信贷紧张。

持续的政府关门也让美联储几乎失去了决策的基础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大量员工被迫休假,导致关键经济数据采集中断。最后一份报告仍停留在9月初:8月新增就业较春季减少逾10万人。原定于10月初发布的9月报告被迫暂停,使得政策层面“看不清前方路况”。私人机构ADP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私营部门就业减少3.2万人,进一步证实了就业放缓的趋势。这场“数据断供”,逼得美联储不得不以降息来争取时间。

500

对普通美国人而言,降息意味着贷款更便宜——房贷、车贷、信用卡的利息负担都会暂时减轻,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看似一剂能迅速提振信心的强心针。

但从根本上说,这种“宽松”并不能治好美国经济的根病,只是让病情暂时缓和。

每一次降息,都意味着美联储要向市场注入更多廉价资金,而这笔钱最终会流向股市与债市,推高资产泡沫,却难以真正拉动生产与就业。

历史已经证明,2020年那一轮大规模降息虽然短期稳住了市场,却直接引爆了后来的高通胀与债务危机。

如今,美国债务总额已突破37万亿美元,每降一次息,就等于在透支未来纳税人的信用。降息带来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幻象,真正的风险——通胀反弹、美元贬值、资本外逃——正在暗中累积。这不是复苏的号角,而是经济衰退进入下一阶段的信号。

500

表面上,美联储的降息是出于经济考量,旨在对冲增长放缓与通胀压力;但在特朗普政府主导下,这一决策早已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对陷入财政困境、关税纠纷与政府关门三重夹击的白宫而言,降息是维系信心与权威的最后筹码。

首先,是为了转移责任,用货币政策为财政失衡兜底。

在特朗普政府的财政体系中,预算赤字与债务支出已突破历史纪录。减税政策削弱了政府收入,关税战又增加了企业成本,财政扩张与支出浪费使财政空间几乎被榨干。

降息既能掩盖财政无力的事实,又能被包装为“刺激经济”的积极信号。美联储因此不得不为政府的政策后果买单,以释放流动性来填补赤字带来的缺口。

其次,是为了粉饰繁荣,维持“强劲美国”的表象。

面对政府关门、企业裁员和增长乏力的现实,特朗普仍反复宣称“美国经济是世界最强”。降息正好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止痛剂。它能短期推高股价、稳定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给公众营造出繁荣未散的错觉。民众看到的是股指上涨、信贷宽松,却忽略了工资停滞与通胀上升。

对特朗普而言,这种“繁荣幻象”足以维持舆论的掌控,让媒体焦点集中在市场表现而非经济根基,维持“美国依然伟大”的幻觉。

500

再次,是为了稳住信心,缓解社会焦虑与资本外流。

政府关门拖延工资发放、物价持续上涨、失业率攀升,都在削弱美国民众对经济的信任。面对这种焦虑情绪,降息被视为“政府仍在掌控局面”的信号。它能短暂压低融资成本,稳定房地产与消费市场,从心理层面安抚中产阶层的不安。

与此同时,白宫也希望通过释放流动性稳住国际资本的态度,避免美元资产出现恐慌性抛售。降息的真正目标,不在于解决经济衰退,而是要延缓恐慌、稳住局面,哪怕这种“稳”只是暂时的。

无论如何,降息对于处于危机中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无疑是一剂猛药。然而,降息无法改变美国经济存在的根本问题——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要靠关门与印钞来维持增长,就说明繁荣的外壳正在脱落。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