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出身的企业家,有啥不一样!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ONE
人物
这周,有个日子很特殊——8月1日。 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很多事:第一架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核动力潜艇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以及,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起义军在江西南昌进行了武装起义。后来,这一天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念日,也就是如今我们口中的建军节。
很多人脑海中的军人形象,都是穿着一身合体的军装,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威严敬礼、亲切帮扶。他们浑身充满着家国情怀,相信国家繁荣昌盛的伟大使命,地震洪灾时永远冲在最前面,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寸土必争。这样的他们,可爱又可敬。 即便是脱下了一身军装,那强健的体魄,以及融在骨血里的顽强意志、坚强品质,也让他们显得格外不同。比如,军校毕业后成为科研人员的柳传志,工程兵任正非,汽车兵的王石、侦察兵王健林…… 他们退役进入商界后,身上爆发出了巨大能量。
柳传志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当过军阀孙传芳的财政部长,父亲是共产党最早的金融家之一。 1961年,17岁的他被保送到西安一所电讯工程学院,读雷达专业。那时候,他听到班主任黄永胜讲述在辽沈战役中亲自上阵攻下高地的故事,深受震动,“就是一往无前,不顾一切。” 毕业后,柳传志曾辗转整个中国,甚至在广东珠海的一家农场种过水稻。直到1970年,26岁的他从农场抽调入京,进入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当一名助理研究员。
柳传志
也是那一年,年仅16岁的王健林应征入伍,练武、打拳、翻跟头成了之后17年的日常。一到冬天,野营训练需要他们每天负重30公斤在漫山林海的雪原上走上60公里。训练队后会跟着“收容车”,难以坚持的士兵可以选择坐车,但王健林一坚持就是两三个月,直到结束。 靠着这股韧劲,王健林从鸭绿江的一名侦察兵开始,一路做到大连陆军学院参谋,管理处副处长。那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商业巨头。
王健林
再早两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任正非,作为“高精尖”人才进入军营,成了一名基建工程兵,用大白话说就是穿着军装的工程队。 后来,他因为技术突出受到重用,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1978年的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作为解放军派来的代表出席大会的任正非坐在整个会场的最后一排。那一天,他被授予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 同期,初中毕业后的王石遵从父母的意愿成了汽车兵,在徐州待了半年,在新疆吐鲁番待了5年;任志强也参军到了38集团军,11年后才复员离开。
他们除了都出身军旅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大多是在六七十年代入伍,八十年代创业。 1983年,当了几年工人和政府公务员的王石,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深圳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在蛇口的街头闲逛,望见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里边装着产自美国、泰国和中国东北的玉米,经过香港再转运到深圳。看到机会的他,转身一变成了“倒爷”,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他靠倒卖玉米赚了300多万。 很快,1984年来了。那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邓小平第一次南方视察,国企的第一声呐喊,外企第一次大规模进驻…… 那年年初,正在欢快倒卖玉米的王石骑着自行车路过深圳国贸大厦时,刚好碰上邓小平南巡视察,“我好像感到干大事的时候到了”。1984年5月,王石成立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也就是万科的前身。
王石
同样是那一年,中关村开始初显繁荣迹象,科海、京海、四通、信通等公司相继出现。那时的中科院处在膨胀和转型的边缘,少有资金下拨,不少人创建了自己的计算机公司,科技处处长王树和也是其中之一。 他找柳传志当副经理,主管日常经营工作,在中科院一间石头砌起来的、没有写字台也没有电脑的传达室,创立了联想。今天的联想控股大楼,就盖在这片土地上。
任正非
那时的任正非,已经因为工程兵部队建制取消,退伍回到了南方。他曾在一家电子公司当副经理,后来不小心被骗丢了饭碗。1987年,已经43岁的他为了养家糊口,和五个朋友一起注册成立华为。 转业的王健林,1989年在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1992年,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王健林任职董事长。 而任志强复员后,在北京青年服务社工作过,也开过小商店,1981-1984在北京怡达公司任职副总经理,之后进驻华远。
在中国,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不少,他们构成了中国商业世界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很长: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华谊兄弟王中军、新疆广汇董事局主席孙广信、中远置业集团总裁徐泽宪、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他们刚好经历了中国一段比较特殊的时期。 1984年,城市体制改革刚刚拉开序幕。之后的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城市经济中的边缘人物,大型国营工厂的下岗员工、找不到工作的退役军人,以及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基层官员,成为了新的创业族群。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他们未必知道未来的路通往何处,他们能告诉自己的是,必须从贫瘠中逃脱出来。那些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也一样。 不同的是,多年军旅生活刻画进他们骨血的那股子冲劲、狠劲,以及极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极具感染力的激情和干劲,让他们即使在没背景没靠山,寸步难行时,也能扛得过去,甚至借势长成庞然大物。 柳传志说:好的企业就像一支军队,令旗所到之处,三军人人奋勇,进攻时个个争先,退却时阵脚不乱。他不讳言是军营塑造了他。 王健林从商后仍保持着军人作息,每天七点钟准时到办公室,晚上工作至七八点。万达集团也满是军事化色彩:每个项目有严格规定的时间表;员工上班时间必须穿正装…… 任正非则经常和员工讲毛泽东、邓小平,讲三大战役、抗美援朝。他说,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国家尊严;商场上,企业家的使命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 柳传志、任正非、王石、王健林、任志强、郑永刚……在中国企业家中,他们是极少数拥有自己战略哲学的人。这些人曾经是旧世界里的新物种,在过去十年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里,又成了勇气可嘉的自我革命者,谋求生路。
德鲁克曾说,100多年前,当大型企业首次出现时,它们能够模仿的唯一组织就是军队。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理解了这句话,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军人出身的企业家,那么能干? 最后,再次致敬那些从军队里走出的企业家,致敬那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