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因应科技的发展,彻底改革教学大纲
总结,教师学生家长团团转的现状,说明我们教育体系主次不分,必须改革教学大纲,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语数理化等需要理解的科目上。
刚刚看了一篇关于为什么教师必须要把部分教学责任推卸给家长和教培的文章,感觉堵的慌,不吐不快。
我记忆里的童年,放学后会和同学一直玩耍到老妈叫吃饭,吃完饭做些家庭作业就上床睡觉,从没有任何学习的压力。这种生活一直到高中才有改变,不能玩太多了。大学时则是花大量时间看杂书听歌,其中一些内容直到今天都是在用还在听。我自我感觉就一普通人,所以大学弃理学文,没想到出国读博又兜兜转转回到理科,造化弄人。
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于心不忍,怎么会那么忙,学的比我们小时候学的多吗?也没看到多学在哪里。前段时间收拾母亲遗物,偶尔看到她的高中笔记,发现和我高中时学的差不多。几十年下来,课程内容还是那么多,孩子的时间花哪了?我们上大学那时是独木桥般的惨烈竞争,如今大学是如此的多,每所大学又都扩招的很厉害,这升学压力是哪里来的?我只能推测一个原因,小学中学的教学大纲出了大问题,中考高考内容出了大问题,压垮了教师学生和家长。我建议教学大纲必须因应科技的发展而改革,分清主次,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让孩子们有个幸福的童年。
对比我们那个年代,现在的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我们上小中学都是靠抄靠背,只有语文数学和物理靠理解,包括化学都是背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今网络在手,很多以前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背了,比如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教委弄个信息最正确详尽的网站,老师教个大概,在课堂里布置些题目让学生自己上教委网站找资料写个小作文就完了,不需要课后作业,不用考试,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培养好正确的政史观就结了。生物类的课程也差不多方式,但网站内容由教科书出版商出,老师必须花时间慎重选择。语文数理化则需要老师花主要时间教授,务必保证学生能理解之表达之写作之,必须布置课后作业。至于英文,则属于选修课,不是人人都想出国,学来何用,直接上翻译器,老师着重教授翻译器的使用和不同翻译器之间的内容对照,只有想出国的自己再多选英语生活口语。
至于中考高考,只考语数理化等需要理解的科目,且全国统一试卷,其他政史理生物等死记硬背的课程看学生的学分绩就行了,英文则直接剔除出考察科目。可能有人会怀疑政史理生物学分绩真实性的问题,这个让教委牵头组织随机抽查各个学校的学生作业,保证教学质量即可。
诸位观友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