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被骂成暑期最差,这剧可以抬走了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暑期档从不会缺少的都是古偶剧。
在观众对于古偶要求越发高的今天,如果不是一部剧真的烂到一点好的都挑不出来,基本都能维持住豆瓣5分的底线。
但今天这部,一开分,看过的没看过的,都傻眼了——
《与晋长安》
《与晋长安》宋轶、丞磊主演,改编自九鹭非香的同名小说。
原作是一部融合双强设定、架空玄幻、权谋博弈与虐恋情深的古言作品。
拥有宏大的世界观和独特的玄幻血脉设定,然而剧版对这些核心元素进行了大幅删减,最终呈现出的故事,更偏向一部缺乏新意的传统古偶剧。
故事的舞台设定在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太晋与大姚。
太晋的女将军黎霜(宋轶 饰),出身忠烈之家,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戍守边疆,肩负着保卫家国的重任。
可太晋的朝堂并不安稳,年老的皇帝沉迷长生之术,无心朝政,太子与励王之间的权力争斗愈演愈烈。
励王为了争夺皇位,不惜通敌叛国,残害手足,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黎霜留在京城的养父,本是前线将领,却因皇帝的疑心病被软禁,随后又遭革职,无奈之下,只能悄悄将儿子送往边疆,托付给黎霜照料。
大姚的局势同样复杂。
男主晋安(丞磊 饰)的真实身份,是大姚的谙南王段敖登。
大姚皇后性格病娇,与一位擅长邪术的神棍勾结,在一处设有血池的山洞中,企图将大姚皇帝炼制成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影偶”。
就在神棍进行炼制仪式时,段敖登及时赶到,为了救下哥哥(大姚皇帝),他打断了神棍的施法,毅然跳入血池,最终自己却被炼成了影偶。
受影偶身份的影响,段敖登失去了所有记忆,身形也意外变成了孩童模样,在野外四处游荡。
命运的巧合之下,受伤的黎霜在野外遇到了这个失忆的孩童。
黎霜在查探孩童心跳时,流血的手误打误撞与孩童缔结了“血契”。
出于怜悯,黎霜将孩童带回军营,赐名“晋安”。
这层血契关系,让晋安对黎霜产生了本能的、无条件的保护欲,同时,晋安也必须依靠黎霜的血液才能维持自身的安危,两人从此形成了“被迫一体同心”的特殊联结,这种设定也为他们后续的情感发展埋下了宿命感与拉扯感的伏笔。
晋安留在黎霜身边后,两人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了诸多事情。
军营中出现奸细,威胁到军队的安全,黎霜决心揪出内鬼,晋安主动协助,凭借细致的心思和过人的智谋,与黎霜携手排查线索,一步步接近真相。
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险境,彼此间的情愫也在悄然滋生。
晋安虽然失去记忆,却在与黎霜的相处中,展现出开朗阳光的一面,对黎霜百般守护,成为了她身边最可靠的人。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随着剧情推进,晋安在某些契机的触发下,开始逐渐恢复记忆。
他先是在夜晚意外恢复成人形态,衣服被撑破的模样让黎霜惊愕不已;随后,神棍找到晋安,通过一系列手段唤醒了他部分记忆。
当晋安想起自己是大姚谙南王段敖登,而黎霜是敌国女将军时,两人之间的关系瞬间陷入僵局。
曾经相约白首的情意,在国仇家恨的隔阂下变得脆弱不堪,他们不得不站在对立的阵营,兵戎相见。
此前,黎霜曾为了营救被山贼掳走的弟弟,独自前往贼窝。
她没有制定完善的计划,也未带足够人手,仅凭一己之力与山贼展开车轮战。
即便身处险境,她在关键时刻却突然“圣母心”发作,错失擒贼先擒王的机会,最终被山贼击败。
而晋安在感知到黎霜遇险后,不顾自身安危,突破重重阻碍前去营救。
在匪徒乱箭齐发的危急时刻,晋安奋力守护黎霜,两人肢体交错的画面,既有生死与共的紧张感,又夹杂着一丝暧昧的氛围。
两军交战的战场上,晋安以大姚谙南王的身份领兵,与黎霜率领的太晋军队对峙。
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如今刀兵相向,过往的甜蜜与承诺仿佛都成了泡影。
有剧情暗示,恢复记忆的晋安在神棍的挑拨下,可能会对黎霜展开折磨,这也让观众对后续“虐心”剧情充满担忧。
此外,大姚皇帝被皇后救下后,皇后为了彻底控制他,用一根铁链贯穿其身体,锁住斜方肌,即便皇帝失去了深厚内力和强健体魄,皇后也毫不顾及他的安危,这种“囚禁”设定,更添了几分剧情的诡异与狗血。
除了男女主的主线故事,剧中还穿插了多条副线情节。
黎霜的闺蜜是一位小神医,在黎霜身边默默支持她;还有一位暗恋黎霜的角色,前期求爱失败,后续或许会有“追妻火葬场”的剧情。
这些副线角色的加入,让故事格局显得更加拥挤,也分散了主线剧情的注意力。
从整体来看,《与晋长安》的剧情元素极为丰富,涵盖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跨国恋、朝堂权谋斗争、家庭情感羁绊、玄幻变身设定、病娇皇后的奇情纠葛、反派神棍的邪术阴谋等诸多内容。
可这些元素并未被有机融合,反而像一锅“腊八粥”,各种情节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缺乏清晰的叙事逻辑,导致剧情显得狗血且不流畅,剪辑也时常出现“天一脚地一脚”的混乱感,让观众难以沉浸其中。
在人物塑造方面,女主黎霜作为女将军,设定上应是善良果敢、极具魄力,能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的形象。
回顾以往的经典女将军题材作品,《杨门女将》无疑是标杆之作。
剧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是深明大义的佘太君、有勇有谋的穆桂英,还是英武不凡的众位婶娘,亦或是代表新生力量的杨八妹与杨排风,都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与强大的女性力量。
她们在战场上洗尽铅华,上马下马虎虎生风,既有着女性的优雅,又不失将军的勇武,通过精彩的群像刻画,传递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内核。
对比之下,《与晋长安》中的女将军形象,更像是一个“空壳”。
“女将军”的身份仅仅是为了让演员实现“换装自由”,既可以穿上铠甲cos战将风采,又能保持女子的娇俏,却完全忽略了女将军应有的立体性格与精神特质。
剧中大量的情节都围绕男女主的恋爱展开,权谋、战争等元素沦为背景板,甚至为了制造“工业糖精”,不惜牺牲剧情的合理性与人物的逻辑性,让“女将军”题材彻底沦为古偶恋爱的“外衣”。
《与晋长安》豆瓣开分4.8分,可在不少观众看来,这个分数仍有高估之嫌。
该剧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当下国产古偶剧的一个缩影——资本热衷于追逐热门题材,却不愿在剧本打磨、人物塑造、制作水准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最终只能产出一部部缺乏灵魂的“快餐式”作品。
或许,国产古偶剧想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首先需要跳出“恋爱脑”的局限,真正尊重题材本身的内涵。
“女将军”题材不应只是古偶恋爱的“遮羞布”,而应聚焦于女性在古代战争与权谋中的成长与挣扎,展现她们的智慧、勇气与担当。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观众的作品,而非在吐槽声中被市场淘汰。
毕竟,观众的审美在不断提升,单纯依靠流量演员、狗血剧情、工业糖精,早已无法满足大家对优质影视作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