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大滑坡、高层大换血,华熙生物何时度过“阵痛期”?

500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8月27日,华熙生物(688363.SH)交出“最差”半年报,三大核心指标集体下滑: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下降45%。

500

图片来源:中报

业绩颓势的背后,是华熙生物核心业务的结构性塌陷:作为曾支撑公司业绩的主力,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持续缩水直接拉低了整体营收规模。2025年上半年,公司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0.36%。上述业务在2024年营收就已同比下滑31.62%,降幅进一步扩大。

不过,公司在半年报里表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正在从过去流量驱动的销售逻辑转型向基于严密科学论证的品牌传播逻辑,以期获得更高的投放获客模型;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在小红书、微信等优质内容场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最终实现“内容种草—品牌建设—销售转化”的营销闭环。

此外,其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也同样呈现下滑趋势。上半年,原料业务实现收入6.26亿元,同比下降0.58%,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7.70%。其中,国际市场原料销售3.31亿元,占公司原料业务收入52.93%。

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3亿元,同比下降9.4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9.77%。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4.67亿元,同比下降1.8%,三类医疗器械销售支数同比增长20%。华熙生物表示,医疗终端业务收入小幅下降主要系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扩容速度放缓所致。

500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4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 亿元,下降70.59%。这是公司继2023年之后,再度出现年报业绩下滑情况。

曾经光环加身的华熙生物,如今告别了增长神话。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认为,有一部分是市场的原因造成的,更大的原因是“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主动踩了刹车”。

因此,在赵燕的领导下,华熙生物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反腐活动。赵燕在3月3日的总裁办公会上表示,鉴于企业管理之前的宽松风气,内部滋生了非常多的问题,今年公司已开始刮骨疗毒,对于历史问题绝不姑息放纵,所有贪腐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必须在3月31日前限时交代问题、提交辞呈。如超过时间未主动交代的,将移交司法部门,不做内部处理。

在反腐活动的影响下,华熙生物的管理层大换血。自年初以来,华熙生物原首席科学家郭学平,业务副总裁樊媛、邹松岩先后离任。徐桂欣、栾依峥两位原副总经理的职务被调整为业务副总裁,不再属于高管序列。同时,华熙生物财务总监汪卉获任董事、副总经理,同为财务出身的陈玉鑫、于静也升任董事。负责公司供应链业务的相茂功获任副总经理。

如今,华熙生物正在从“规模”向“高质量增长”转型,阵痛期虽难免有挑战,却也孕育着蜕变的希望,能否凭借技术底蕴与战略定力,将阵痛转化为新生的力量,将是其能否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