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牌围猎中国有钱人

500

在城市的核心商圈,穿着始祖鸟(Arc’teryx)冲锋衣的身影比在川藏线的雪山脚下还要多。这个原本为极端环境打造的专业装备,如今成了很多都市精英的“通勤制服”。当一件售价动辄几千元的冲锋衣过去几年被赋予“阶层符号”的意义,中国高端户外市场也随之完成了转型。从小众爱好,变成一场针对有钱人的品牌围猎。

过去几年,始祖鸟几乎凭一己之力,定义了中国高端户外消费的形态。如今,这样的神话正在被重写。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欧美高端户外品牌涌入中国市场,来自瑞典的攀山鼠(Klättermusen)、火柴棍(Haglöfs),瑞士的猛犸象(Mammut)、X-Bionic,以及重新入华的挪威老人头(Norrøna),都在瞄准愿意为极致性能和稀缺身份买单的高净值人群。与此同时,国产户外品牌也在密集提价,探路者、凯乐石甚至骆驼,都在推出万元档产品,试图分食这块看似广阔的蛋糕。

表面上,这是一个不断扩容的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400亿元,高端户外服装和鞋类细分更是在短短数年间几乎翻倍。但繁华的另一面是,这个赛道正日益拥挤,当越来越多品牌把目光聚焦在同一类消费者时,内卷也随之即来。

01 欧美高端品牌的集体入华

从没有哪个时代,让高端户外产品这么需要中国市场。

如果说始祖鸟掀开了中国高端户外消费的大幕,那么如今国内市场涌入的北欧、瑞士品牌,则让这场围猎进一步升级。

无论是Klättermusen(攀山鼠)、Haglöfs(火柴棍),还是Mammut(猛犸象)、X-Bionic、Norrøna,这些品牌的共同策略,都是将自己打造成专业+稀缺的代名词,以品牌基因里天然自带极端环境的优势,来契合中国精英阶层追求稀缺性的调性。

这种集体入华潮背后,有两个底层逻辑:

欧美本土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欧美市场在疫情后短暂繁荣,但很快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增速明显放缓。

麦肯锡数据显示,2021–2024年北美和西欧户外运动服饰市场年均增速约5%
和7%;而展望2024–2029
年,西欧的增速将放缓至5%,北美也趋于停滞。与之对应的,亚太地区经历了2021到2024年的狂飙后,虽放缓至6%,但由于综合体量大,仍是高端品牌寻找新增量的首选市场。

500

数据来源:麦肯锡

而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庞大,消费者对高端身份符号的敏感度也远高于欧美。在欧美,一件高价冲锋衣更多是专业需求的结果。但在中国,它还被赋予了社交与阶层意义。欧美品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意识到在中国,高端户外完全可以复制奢侈品的逻辑。

第一,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扩张与消费偏好的转移,提供了现实土壤。

早在2023年,中国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就超过210万户,增长速度远超全球主要经济体。这部分人群在奢侈品之外,开始寻找新的消费表达方式。Bain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迎来15年来首次回调,大陆个人奢侈品市场同比下滑约10%。2024年,Kering的中国零售跌幅达24%,Burberry等品牌也陷入折扣促销困局。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户外品类尤其是高端装备却逆势扩容,户外服装电商市场在2024年同比暴涨53%,2025年上半年又增长26%。与奢侈品消费的理性相比,户外产品作为既有身份又具实用属性的消费,反而在高端人群中潜力十足。

不过,相比始祖鸟的社交货币化,这些新入局的欧美品牌更强调差异化。

最典型的案例是来自瑞典的Klättermusen(攀山鼠),这个小众品牌曾长期是北欧登山爱好者的心头好,主打环保与极端环境下的性能。

2023年,攀山鼠在上海浦东嘉里中心开设的直营门店,短短两个月即实现盈亏平衡。随后在深圳开设的快闪店,同样在当月完成盈利。营收端的表现更加直观,2023年,攀山鼠在中国的销售额暴增188%至1.17亿元。与此同时,攀山鼠已经铺开电商、直营与批发三大渠道,正以本土化、多触点的策略加速扩张。

而另一个品牌同样具有代表性,曾经在2016年短暂试水中国市场的挪威品牌Norrøna,也重新杀回了中国市场。Norrøna主打斯堪的纳维亚极简设计与滑雪基因。今年选择和滔博体育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全面交由后者负责中国内地及港澳市场的零售、线上旗舰店与品牌运营。

借助滔搏全国5000多家门店和强大的分销体系,Norrøna计划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设高端旗舰店,直击最核心的精英消费群体。与上一次铩羽而归相比,这一次Norrøna明显更有底气,也更懂中国市场的运作逻辑。

与此同时,瑞士的Mammut、X-Bionic,以及意大利的Bogner

等品牌也在加码中国。Mammut以“猛犸象”的专业攀登装备闻名,正在通过代理渠道逐步扩大在华门店数;X-Bionic则强调科技专利和机能美学,试图从“运动黑科技”的角度切入中国年轻高端客群;Bogner这类原本偏奢侈时尚的品牌,也在借助“滑雪+户外”的跨界风潮进入中国高端消费场景。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将中国市场作为新的增长曲线来运营。

它们试图传递的信息也很明确,中国消费者不必只盯着始祖鸟,还有更多同样昂贵但更硬核或更独特的选择。对高净值群体来说,消费的意义在于区别他人,而这些差异化的理念,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当欧美品牌扎堆涌入、差异化故事不断增多,中国高端户外市场的牌桌正在被重新洗牌,国产品牌注定要面对更直接的挤压

02 自救,国产品牌的高端化

欧美品牌集中入华,本土户外品牌很快意识到,与其在中低端市场继续内卷,不如和国外品牌争夺高端客群。于是,国产户外品牌纷纷选择了更艰难但可能更有前景的路径——高端化。

在这一波自救潮中,安踏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通过收购Amer
Sports,安踏间接拿下了始祖鸟,同时也获得了Salomon、Wilson
等全球化户外与运动品牌资源。在资本层面,安踏已经成为“高端户外”的最大受益者。除了始祖鸟,安踏也在主品牌层面大举加码。依靠安踏π科技平台,以及碳板、氮科技、智能识别系统等新技术,安踏正试图成为中国版的Zoom
或 Boost,高端化战略意图明显。

与安踏的路径不同,探路者和凯乐石则更激进。

探路者在经历 2015 年的低谷后,随着露营与城市轻户外走热,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过去它的核心产品价格集中在几百元,如今则开始推出定价在数千元的冲锋衣与登山鞋,试图摘掉“性价比”的旧标签。

凯乐石的硬壳冲锋衣已经涨到2800元,千元级越野鞋也成为主打单品,甚至推出万元级攀登装备,几乎在明面上对标始祖鸟。有趣的是,涨价反而成效明显,凯乐石天猫官方旗舰店显示,其新品MT5登山徒步鞋,售价达到1700元,已有超4000人加购。

500

图源:凯乐石天猫旗舰店

如果把视角拉高,会发现国产品牌提价已经成为趋势。魔镜数据统计显示,TOP30 国产户外品牌中有近一半在过去一年平均售价上涨,尤其是骆驼、伯希和、探路者、凯乐石等,均价同比提升在25%–65%之间。

这意味着,国产品牌不再满足于低价竞争,而是主动通过价格带切入高端区间。甚至有厂商直接冲击万元段位,比如牧高笛推出的“皇家城堡310”帐篷售价接近1.35万元,其“冷山极境”系列冲锋衣和裤子定价也在2000–2500元以上,彻底摆脱了过去“几百元国货”的心理锚点。

500

诚然,国产品牌冲击高端市场,背后是可观的市场增量空间,华西证券研报显示,美国、欧洲、中国的户外市场规模分别1403亿元、1104亿元、254亿元,行业渗透率分别为55%、62%、2%。

但事实是,提价不等于高端化。国产品牌的高端化,依然面临现实困境。

首先,技术壁垒不足。高端户外产品的核心壁垒,不在于普通运动鞋服的设计数量,而在于材料和工艺的独占性。以始祖鸟为代表的国际品牌,背后依赖
Gore-Tex、GORE-TEX
Pro等长期垄断的功能性面料专利,同时在防水拉链、三层压胶等工艺上积累了完整的验证体系。而国产品牌虽也推出自主面料,但大多依赖与国内材料厂合作,在极端环境下的迭代与测试体系仍然薄弱。虽然近几年国产品牌研发追赶步伐加快,但整体原创技术储备有限,距离技术硬核壁垒仍有差距。

其次,文化叙事薄弱。多年来,欧美品牌能够把雪山基因、北欧环保讲成消费故事,奢侈品逻辑过渡自然;而国产品牌往往只能更强调“极地探险队代言”或“国货崛起”,缺乏可持续的文化价值。

最后,渠道场景受限。欧美高端品牌纷纷在一线城市商圈开旗舰店,把门店当成体验和文化传播空间;国产品牌则更多依赖电商和运动卖场,难以触达高净值人群的生活方式场景。

当然,国产品牌的本土优势同样明显。

一方面,国产品牌对本土消费者的理解更精准,能够在轻户外、城市休闲场景中推出更贴合亚洲体型和审美的产品;

另一方面,在价格带上,国产品牌更灵活,可以更好适应国产中端品牌难以覆盖,欧美高端户外品牌难以下探的空间地带。随着在研发、叙事与渠道上持续补课,国产品牌完全可能在高端市场打开突破口。

03 始祖鸟,站上靶心

数据上看,高端户外消费市场依旧在扩容,但真正的购买力始终集中在有限的圈层。当所有人都盯着同样的客群,繁荣表象下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欧美新锐品牌以“稀缺+基因”入局,国产品牌用提价切入,曾经独享市场红利的始祖鸟,自然变成了众矢之的。

始祖鸟首先面临的挑战将是标签稀释。当越来越多品牌把高价冲锋衣推上货架,始祖鸟自然不再是唯一的高端象征。过去“穿鸟=有钱人”的认知,正在被国产及欧美品牌逐渐稀释。高端消费本质上是一场“差异化游戏”,而一旦选择变多,始祖鸟的稀缺性就会不可避免地下降。

第二个挑战是价格争议。在中国市场,高价冲锋衣被戏称为“金融民工制服”,既是身份符号,也容易招致智商税的讥讽。核心用户群体中,不少专业户外爱好者甚至开始有意回避始祖鸟,以保持真正专业的区隔感。价格高不代表壁垒越稳固,反而可能被社交舆论反噬。

第三个挑战在于竞争层层围猎。新入欧美强调环保、极简或黑科技,抢夺差异化人群;国产品牌则在次高端区间不断上攻,切走原本由始祖鸟承接的中产消费。这些品牌正在分流原本属于始祖鸟的用户。

更深层的隐忧在于市场依赖。2024 年,始祖鸟母公司Amer Sports在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53.9%,始祖鸟单一品牌收入突破 7 亿美元,其中超过40%来自中国。这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在全球运动品牌中极为罕见。一旦中国高端消费遇冷,或消费者口味转移,始祖鸟将迅速跌入低谷。

目前而言,始祖鸟既是中国高端户外市场扩容的最大赢家,但同时,也是被围猎的靶子。

可以肯定的是,像始祖鸟这样,用短短5年实现从小众到大众、从专业到奢侈的身份跃迁奇迹,在中国市场恐怕不会出现了。

放眼全球,中国高端户外市场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样本,欧美品牌蜂拥而至,国产品牌加速追赶,始祖鸟这样的早布局玩家被迫守擂。他们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围猎中国有钱人。

但高端化的门槛,绝不会只是价格。毕竟,中国有钱人中,冤大头不会很多。

- END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