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17.4%跌至历史新低,中海地产颜建国相信新政促楼市止跌
《星岛》见习记者 楚向阳 深圳报道
8月27日中午,中国海外发展(下称“中海地产”,00688.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其核心指标呈“双降”态势。
上半年,中海地产实现营业收入832.19亿元,同比减少4.27%;公司股东应占溢利85.99亿元,同比减少16.62%,但这一降幅已较2024年上半年23.54%的同比跌幅收窄近7个百分点。

毛利率创新低
受楼市持续下行影响,上半年中海地产的毛利率再次创下历史新低至17.40%,较2024年同期下降4.66个百分点,也低于2024年全年17.70%的水平。
但从行业视角看,中海地产毛利率水平仍高于多数房企。市场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地产行业50家典型上市房企整体的毛利率为10%。
销售方面,上半年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1201.5亿元,同比下滑19%。分区域看,香港及北上广深五大城市贡献了近五成的销售额,其中北京市场单城销售额达304.5亿元,占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
上半年对应合约销售单价为2.35万元/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的2.73万元/平方米下降14%,反映其部分核心城市需通过适度降价刺激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以来,房地产政策迎来新一轮宽松窗口: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松绑限购和优化房贷,刺激当地楼市需求。至此,四大一线城市均已进入“政策宽松周期”。
中海地产主席颜建国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呈现边际改善,下行区间显著收窄,相信楼市新政、提振消费等举措,会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市场普遍预期,政策短期内能有效提振市场情绪、止住快速下滑的势头,但难以复制过去房价暴涨行情。
融资利率降至2.9%,掷550亿买地
尽管业绩承压,但中海地产依旧没有停下买地的脚步,这与公司财务基本面持续向好有关。
截至6月末,中海地产资产负债率为53.7%,较2024年末降低2.1个百分点,创下公司近10年负债率新低;净负债率28.4%,较2024年底下降0.8个百分点;持有现金1089.6亿元,现金短债比达4.9倍。三项指标均远超房地产“三道红线”的“绿档”标准(负债率≤70%、净负债率≤100%、现金短债比≥1.0)。
期内,公司平均融资成本进一步创历史新低至2.9%,较2024年的3.1%再降0.2个百分点。公司在行业内融资利率仅次于华润置地。
雄厚的财力为中海地产新一轮买地扩张保驾护航。
上半年,中海地产新增17幅地块,总权益地价为401.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20.3亿元大幅增长233%。
对应拿地单价1.56万元/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的1.10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2%。
单价上升的核心原因与中海地产拿地布局向高房价区域集中有关。相关数据显示,中海地产上半年52%的买地资金投向了香港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这些城市优质地块往往资源稀缺、竞争激烈。
例如今年3月,中海地产以75亿元的总价、10.2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了北京海淀一地块,刷新北京单价“地王”纪录。
截至6月30日,中海地产总土地储备达4047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建筑面积3721万平方米。
另据公司披露,7月公司又投资149亿元拿下五幅地块。前7月累计权益买地550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八成的水平。
8月27日,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收报13.81港元/股,跌2.81%,总市值为1511亿港元,是当前市值仅次于华润置地的内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