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互掐,乌克兰买单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这两天的意大利和法国上演了年度狗血大剧。
起因是由法国和英国主导、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志愿联盟”正在讨论:若俄乌达成停火,该联盟可能向乌克兰派驻军队。
然而参与“志愿联盟”的意大利已多次拒绝该联盟发出的向乌派兵邀请,为此不堪其扰的意大利的副总理萨尔维尼在21日的采访中反对意大利军队派往乌克兰,并用非常蔑视的语气说:“如果马克龙想去,就让他戴上头盔、穿上防弹背心、拿起步枪去吧,但我想他肯定会孤身一人去,因为没有一个法国人会跟随他。”
光在采访中痛骂还不够,作为意大利的亲俄派,特朗普的忠实粉丝萨尔维尼还得在社交媒体上“杀人诛心”——他发布一张马克龙被p成大头兵的恶搞图来阴阳怪气。
萨尔维尼的意思很明确:意大利不会追随法国派兵去乌克兰,即使马克龙派兵去乌克兰法国人也不会追随。
萨尔维尼是逞口舌之快了,但他似乎忽略了自己的身份,作为副总理的他如此肆无忌惮地口出狂言肯定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果不其然,忍无可忍的马克龙随机召来意大利大使叫到外交部,法国强烈抗议萨尔维尼的言论“不负责任”“违背两国互信氛围和历史关系,也违背近期双边关系发展,特别是在坚定支持乌克兰方面”。
法国这是明摆着将萨尔维尼的言论视为对国家元首的公开侮辱,而非普通的政治分歧。
可一顿操作猛如虎,但意大利显然没有买账,萨尔维尼不仅是联盟党领导人,更是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重要盟友。为了避免危及其执政联盟的凝聚力,梅洛尼选择在此次风波中保持沉默,这一态度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
实际上,这次的外交风波是一场意料之中的“意外”。梅洛尼一直是与马克龙不对付,在很多公开场合,梅洛尼都曾毫不避讳的冲马克龙翻白眼,做鬼脸。除此之外梅尼洛还会指名道姓地diss马克龙的移民政策,毫不留情面。
可以说这次萨尔维尼是说了梅尼洛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但这场口水战实际上揭示了欧洲面临的终极问题:是继续追求战略自主,还是放弃原有价值观重新依附于特朗普领导的美国。
如果选择前者,欧洲需要加强防务合作、推动军工一体化、增加防务开支,这需要巨大的政治意愿和经济资源。这对面对债务危机“泥菩萨过河”的欧洲各国本就比登天还难。
如果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接受可能到来的特朗普时代的美俄交易,欧洲将成为大国博弈的客体而非主体。
进一步来讲,这场法意外交风波的最大输家可能就是乌克兰。因为欧洲内部分歧越大,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就越强,通过军事手段实现目标的动机也越强。
现在的局面是,乌克兰正逐步依赖于西方军事援助来抵抗俄罗斯。如果欧洲连自身团结都难以维持,又如何能够持续为乌克兰提供所需支持?美国援助已经因为国内政治斗争多次受阻,欧洲如果再出现分裂,俄乌谈判将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透露,欧盟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实际已被冻结。博雷利说,欧盟在欧洲和平基金框架下用于对乌提供军事援助的66亿欧元资金因匈牙利的反对而停止。
如果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继续拒绝,欧盟就无法延长对俄制裁,在不断分裂的当下欧盟对俄制裁已陷入僵局。
实际上,欧盟中的亲俄声音并非孤例。匈牙利欧尔班政府一直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斯洛伐克新当选的总理罗伯特·菲佐也承诺停止对乌军援。甚至连德国反对党也开始质疑对乌支持。
欧洲国家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战争进入消耗战,欧洲各国的经济代价不断增加,政治意志逐步被侵蚀。
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已经表明,大国政治正在重回舞台中央,欧洲甚至没有上桌吃饭的机会。
只是在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后表示:“还有7位欧洲最重要的人物在等,这次会面后,会和他们谈。”可以看出,欧洲正逐步被边缘化,欧盟在强势的美国外交面前逐步变的的无力与被动。
放在欧洲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成为完全臣服于特朗普的忠诚舔狗,另一个是保持现状继续在美国的外交框架下充当“边缘的付款人”,这也是这次意法争吵的核心。
这次由意法主导的欧洲分裂大戏,不仅意味着乌克兰可能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也预示着未来欧洲在全球舞台上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而非棋手。
法意之间的“互掐”只是这个巨大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土地属于俄罗斯,资源属于美国,债务属于欧洲,荣耀属于乌克兰的预言,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