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进入终极对决阶段
俄乌冲突让中国与西方提前进入终极对决阶段,九三阅兵,中国将展示大量高精尖武器就是要警告西方不要做出错误判断。
作为西方大国的德国算是与中国关系相对和谐的,德国的高端汽车在中国拥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可这次德国也公开对中国耍手段了。
8月中旬,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访问日本,瓦德富尔称,中国在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德国“也将捍卫南海、台海地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瓦德富尔称日本是德国在亚洲的“首要合作伙伴”,两国情报部门一直在交换情报。德国的“台风”战斗机将部署在日本军事基地,以加强德国在印太地区的存在。
中欧关系已经跌至冰点,俄乌冲突三年中,欧洲没有想办法劝和促谈,而是一直拱火加油。对于中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也横加指责。
2025年是中国欧盟建交50周年的年份,中国原本希望借此机会缓和与欧盟的关系,毕竟欧盟在俄乌冲突和美国的关税战中已经很狼狈了。
可欧盟将中国的好意当成筹码,积极游说美国共同对抗中国,于是中欧峰会被削减到一天。
美国的终极对手就是中国,现在欧盟也义无反顾地站到中国的对立面,中国与西方的对决已经展开。
这其中有三个表现。
一、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加剧,对于在东西方之间骑墙的印度没有了空间。
印度是美国四国机制的成员,该机制就是为了对付中国。印度还是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这种骑墙的做法在以往是西方拉拢的对象。一旦西方与中国矛盾加剧,作为大国的印度还要骑墙就没有了空间。
美国狠狠地教训了印度,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印度只能回到原本的阵营。
这种冷战时期才有的对立阵营已经重新建立起来。
之前中国是不希望搞阵营对立,可时事弄人,美国的关税战迫使世界出现去美国化趋势,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自然有很多国家靠近中国,中国不可能错失这个机会。
另外美国要求澳大利亚、日本表态,如果发生台海危机他们的立场。
也就是,美国在积极促成对抗中国的军事机制,就是要搞阵营对立。
二、美国的态度最值得玩味。
4月,美国对中国发动经济核战,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25%的关税。这就等于切断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特朗普认为,中美间一年有6800亿美元贸易往来,中国有着3000亿美元顺差,中国舍弃不了这个数字,一定会下跪。
贸易战的结果众所周知,美国市场离不了中国商品,特朗普求和了。加上中国的稀土反制,更让特朗普无力应对。
原本要全力打压中国的关税战,特朗普开始转向了,作为前商人的特朗普的算计是,既然拿不下中国,就对盟友下手,让美国再次伟大,有了积累后再对付中国。
可以说,美国挑战中国失败了,痛定思痛矛头指向盟友。欧盟向美国建议要共同对付中国,特朗普刚刚败下阵来,你欧盟有多少能耐特朗普非常清楚,毫不手软对欧盟征收15%的关税。
这次中国与西方的对决与之前的冷战有很大区别,就是西方内部也有很大分歧。
三、中国原本希望将最终对决推后到2030年,可俄乌冲突将这一计划提前了。
到2030年中国军事准备将更加充足,航母都可能有5~6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4年《工业化的未来》报告称,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从1980年仅5%的“追赶者”,跃升至2024年的31.6%,并将在2030年达到惊人的45%。这一数值将是美、日、德三国总和的2.3倍。
中国制造业的指数级扩张将改写全球权力图谱,到那时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2030年前后,中国将发射载人飞船登陆月球,并开始建设月球基地。这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俄乌冲突和特朗普的关税战,将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加剧了。
德国情报局长布鲁诺·卡尔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俄乌冲突再持续五年,欧洲国家会更加安全。
这就是欧洲积极支持乌克兰的原因,而中国支持俄罗斯被欧洲视为不可接受。
欧洲很清楚,自己与中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心有不甘,希望尽早遏制中国。
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战失败了,在蓄积力量,随时可能反扑。
中国与西方的对决可能呈现三种形态。
一、二战后就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主要原因是核制衡。大国之间不能再开战,因为一旦使用核武器,就没有胜者了。
冷战结束是因为苏联解体,现在看中美短时期都不会解体。因此这次博弈很可能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呈现。
如果不发生战争,一方将需要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全面领先。中国这一轮经济转型一旦成功,就能出现上述的情况。
二、将出现两大阵营,不过是在经贸领域的。
这是美国的关税战造成的,各国都在积极形成区域贸易合作组织,去美国化已经是趋势。这些贸易合作组织又展开横向合作以寻求更大的突破。
三、西方的歇斯底里,不排除战争的可能性。
如果有战争,大概率的区域战争,西方挑起中国周边国家卷入战火。西方要再造一个亚洲版俄乌冲突,拖垮中国经济。
或许,中国展开军事攻击可能更快解决与西方的博弈,因为一旦中国军事能力碾压对手,以全新体系化作战,无人机群和超视距攻击赢得战争,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真实实力也就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