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团,年轻人重新定义深度旅游

500

作者 | Tniniuo Mike

编辑 | Sette

1

2025年暑期旅游爆了。

美团《2025暑期热点及趋势报告》里几个数字很炸:七月以来,美团App机票搜索量同比飙升99%,酒店涨48%,周边游搜索量增长48%,旅游团搜索量上升42%。 

500

一句话:大家都憋着劲儿要出门。 

市场一热,平台也杀红了眼。打法一个比一个凶猛。

京东弄出来个“0佣金”招牌——并要求酒店商家活动力度需大于原价85折,且不能比别家贵;抖音撒“亿级补贴”,展示钞能力;还有平台在搞“盲盒+特价”。 

可低价这玩意儿,哪有什么尽头。

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你补贴,我补贴得更多…… 

毕竟中国商业史上,还没有哪家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在烧钱这事上认怂过。 

然而极致的低价,并没换来极致的美誉。

隔壁外卖商战狂卷低价奶茶,不仅商家烦,骑手烦,吐槽又累又赚不到钱。 

最后就连用户也喝“吐”了,平均每人胖三斤。 

产业链上下游都憋着一口恶气。用户拿着“薅来的羊毛”,心里还要忍不住嘀咕: 

“这么便宜……真的没问题吗?”

2

但美团在新的“酒旅大战”上,就有一股其他人没有的机灵劲。

当别人还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打滚,美团默默把会员权益叠到了天花板。

美团旅行直接联合美团会员,发放暑期游百元大额券。

覆盖机票、酒店、门票、跟团游,贯穿用户从预订到出行,以及吃喝玩乐的每一个环节。 

你说“那咋了,不还是烧钱补贴吗?”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撒钱”,而是一次精准的“体验式投资”。 

对用户来说,领的不是券,是一整套安排好的一站式旅行解决方案。

对商家来说,是平台内部流量的联动和生态闭环。其所带来的效率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

比如美团的“会员生态互融”。 

今年五月,美团和万豪国际牵手,黑钻会员绑定即送万豪金卡。 

500

结果首日数据炸穿:万豪预订涨88%,95后订单激增148%,70%的美团高会用户顺手领了万豪卡。

很明显,美团更在意的是会员权益的不断扩容,以及多版块之间的权益流通。

3

因为年轻人变了。

早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打卡式的旅行。什么七点起床,跟完成KPI一样,一天赶去3、4个景点人挤人,中间随便对付两口饭。第二天七点又要起床,完成新的KPI了。 

这不是他们要的。 

他们要的是沉浸,是体验,是“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的深度感知。

睡醒不只是在酒店吃标准化早餐,而是溜达去巷子口那家评分4.8的老字号嗦粉。 

500

迷路不再是烦恼,而是转角发现一个隐秘Vintage店的惊喜。 

晚上也不只是回房刷手机,可能是来一个夜骑,沿着江边追风,看对岸灯火明灭。或是看一场脱口秀,听一场爵士演出。 

而美团,可能是目前唯一能承接住这种“场景跳跃式旅行”需求的平台。

它提供的从来不止于机票和酒店,而是一整个在地生活解决方案。

你在预订完高星酒店后,顺手就能订到它家出名的星空酒吧套餐;逛到一半下雨了,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30分钟一把伞就能通过闪购送到你手上;甚至临时想学个本地菜,都能在平台找到体验工作坊。 

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团真正可怕的生态缝合能力——

它把“旅行”还原成无数个真实的生活瞬间:吃、玩、住、行、购,无一遗漏。 

500

而将这些碎片化场景串起来的,正是美团的会员体系。

或许美团真正想做成的是美国运通、VISA、万事达那样的吃喝玩乐一条龙体系。

你每在美团点一次外卖、叫一次闪购、订一张票,都在悄咪咪给你的权益充值。 

美团不再只是一个App,而是你通往更高阶、更精明生活方式的权益银行。

这年头,什么都可能辜负你。努力工作不一定升职,早起抢票不一定有座。 

但在美团,你花的每一笔钱,都在稳稳地变成权益。

你本来就要花钱,美团却让你花得像个投资人投出去的是车费房费,收回来的是一沓高端会员、升房待遇、免取消费。 

500

甚至不需要你“为了保级而硬消费”。美团的逻辑是:你正常活,权益自然来。

而这套会员玩法,戳中的是现代人三大痛点: 

钱不得不花?那就花出权益;可能会被坑?那就用确定性抵消随机性;懒得出门比价?那就直接一站式搞定。

4

所以回过头来看,美团在酒旅版块的打法就显得异常聪明。 

平台之间争夺的已不再是流量,不再是“谁比谁便宜几块钱”,而是“生态值”

为什么大厂拼命搞酒旅?

高利润、高粘性,是天然的“现金牛”这是原因之一。以某OTA为例,财报数据显示,其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高达约43亿元,净利润率达到了31.16%。 

另一点是,酒旅业务完美契合了大厂“高频带低频,低频补高频”的战略逻辑。

酒旅作为相对低频但高价值的业务,可以很好的承接外卖、出行、内容种草这些高频流量,实现流量价值的最大化变现。 

用户今天用美团点外卖,明天就可能习惯用它订酒店、买机票。 

并且用户要的已不仅仅是一张床、一张票,而是一整套确定性的体验方案

比如住酒店,现在的用户早就不满足于“睡一觉就走”。他们要的是“住宿+餐饮+打卡+体验”的全套仪式感。 

于是美团的“住宿+”战略爆了: 

过去一年,美团上的“住宿+餐饮”跨界间夜需求激增近87%,“住宿+玩乐”增长99%,多品类联动成为打开高星酒店增量空间的钥匙。 

酒店不再是孤立的住宿空间,而是本地生活与异地体验的连接器。

而且,所有大厂的终极梦想,都是成为用户手机里那个不可或缺的“超级App”。而一个完整的数字生活生态,“出行” 是绝对绕不开的关键一环。

一个用户的数字生活动线是这样的:计划(被短视频/攻略种草)→ 预订(比价、抢券、订机酒)→ 出行(打车/坐车/导航)→ 体验(吃、玩、逛、买)→ 分享(晒图、写点评、发视频)。 

大厂们争夺的,正是完整覆盖这条动线的能力。

而美团最大的优势从来不是便宜,而是当你计划旅行时,它能给你机票、酒店、民宿、门票、跟团游、本地餐厅,甚至闪购送防晒衣的全套服务。

500

你的每个需求都被一个会员体系、一张订单列表、一套积分权益稳稳承接。 

你不再需要切换五个APP比价、查攻略、订酒店排雷。一个美团,从出门到回家,全包圆。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迁移成本”。权益一旦织成一张网,用户就懒得出去了。 

说到底,未来大厂们比拼的,不再是低价,而是谁更懂用户生活。

而美团,正在试图成为那个“生活的基础设施”——你负责出门,它负责让你不后悔。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和网络截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