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舆论能否影响唐纳德·特朗普的路线?

美国舆论能否影响唐纳德·特朗普的路线?

安东·菲利波夫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欧洲真理报》

自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以来,唐纳德·特朗普一直在积极塑造不仅是全球领导人的形象,而且是新政治世界秩序的建筑师,一个不畏惧打破规则的形象。

在这种架构中,没有依赖他人或冗长的多边谈判的余地。他更喜欢只有美国自己设定界限的快速决定。

特朗普的机会首先受到美国舆论的限制,尤其是共和党选民的支持。

阅读更多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如何重塑美国政策以及美国舆论如何影响美国政策的信息,请参阅 YES 执行董事 Svitlana Kovalchuk 的文章 – 少数派的独裁:民意调查会影响唐纳德·特朗普的路线吗?

特朗普已将他的关税计划税收和预算法“一大美丽法案”作为其国内议程的核心内容。两者都招致的批评多于支持。

与此同时,近一半的共和党人(44%)认为它们具有战略价值,可以作为遏制中国和将就业机会带回国内的工具。

这种方法符合美国优先的意识形态,呼吁保护国内工业。

对特朗普来说,关税不仅是一种经济工具,而且是一种政治信息:对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工业州的就业机会的“可见”保护,这些州决定了选举结果。

这种政策带来了短期的政治红利,但可能会削弱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在外交政策上,特朗普正在走向单边决定。

总体而言,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外交政策正在重新转向“硬实力”,将其作为谈判和影响的工具,重点是华盛顿获得切实利益的交易。

这些变化包括与老盟友的基调截然不同,造成跨大西洋关系的紧张局势,以及愿意“进入”美国影响力有限的新地区(例如,在南高加索地区开展更多活动)。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中,特朗普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快速和平的缔造者。

然而,民意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美国人仍然认为支持乌克兰是华盛顿的职责。

特朗普因此被迫考虑公众舆论。他可以塑造和平缔造者的形象,但他缺乏与莫斯科过度妥协的余地。

尽管如此,人们不应高估民意调查对美国总统行为的影响。

对特朗普来说,只有共和党传统选民的观点才真正重要。

更重要的是——重要的不是整个共和党基础,而是他最忠实选民的 MAGA 核心。

特朗普的政治不是基于共识,而是基于动员忠诚的核心。

策略很简单:不是说服所有人,而是将少数变成多数。

然而,对于共和党来说,这样的策略可能会失去中间派选民,并逐渐转变为一个拥有激进基础的少数党。它还助长了社会两极分化,从长远来看,肯定不会对美国有利。

但只要这一策略能够为特朗普获得足够的支持以取得进一步的胜利,所有其他论点就变得次要了。

 

转帖人的简评:本文对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策逻辑与美国舆论关系的分析,精准抓住了其 “核心选民导向” 的政治本质,兼具数据支撑与现实观照,核心价值可从三方面概括:

一、精准锚定特朗普与舆论互动的 “关键变量”

文章突破 “美国舆论整体影响总统” 的传统认知,明确指出特朗普真正在意的是 “共和党传统选民中的 MAGA 核心”,而非全体民意或泛共和党群体 —— 这一判断切中了特朗普政治策略的核心。从实践看,无论是其关税计划(瞄准工业州选举票仓)、对乌政策(在 “和平缔造者” 形象与选民援乌共识间找平衡),本质都是 “锁定核心支持者” 而非 “寻求跨群体共识”,与 2016 年以来他 “动员少数、转化多数” 的选举逻辑高度一致,避免了对 “舆论影响” 的泛化解读。

二、平衡呈现 “短期红利” 与 “长期风险” 的矛盾

文章没有单一评判特朗普政策的对错,而是客观揭示其策略的双重性:短期看,关税政策可向宾夕法尼亚、俄亥俄等 “摇摆工业州” 释放 “保护就业” 的政治信号,MAGA 核心对 “美国优先” 的认同也能为其政策提供基础;但长期来看,单边关税会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对盟友的强硬姿态加剧跨大西洋裂痕,而共和党 “绑定激进基础、放弃中间派” 的倾向,又会进一步激化社会两极分化。这种 “短期政治收益与长期制度 / 国家利益冲突” 的分析,展现了对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度理解。

三、用数据强化观点说服力,避免空泛议论

文中关键判断均有民意数据支撑:如 44% 共和党人认可关税的 “战略价值”、近半数美国人认为 “支持乌克兰是美国职责”,既解释了特朗普为何敢推进争议政策(有核心选民背书),也说明其政策并非毫无约束(援乌共识限制了对俄妥协空间)。数据的嵌入让 “舆论影响边界” 的论述更具体,而非停留在 “民意重要 / 不重要” 的抽象讨论。

 

若需补充,可进一步关注 “特朗普对舆论的反向塑造”—— 他并非被动迎合 MAGA 核心,更通过社交媒体、集会等工具主动强化核心群体的认知(如将关税包装为 “反华护业”、将多边合作污名化为 “美国吃亏”),形成 “核心民意 - 政策 - 舆论动员” 的闭环。但整体而言,文章已清晰勾勒出特朗普 “以核心选民为锚、以短期政治胜利为目标” 的政策逻辑,对理解其第二任期的内外路线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