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称已结束10场战争!他高调宣传“战功”背后有何盘算?
.
近日,向来以行事夸张、说话不靠谱闻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大肆宣扬自己的“战功”。他宣称:“我平息了7场战争,如果把战前的情况也算上的话,再加上3场,那总共就是10场了。”看他说话的语气,仿佛真成了拯救世界于水火的超级英雄。翻开特朗普的所谓“战功簿”,乍一看,从印巴边境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到中东上空挥之不去的核阴影;从非洲大湖区持续不断的动荡,到高加索山脉冲突频发的乱局,几乎全球热点地区都被他划进了“自己的功劳区”,好像他已然成为掌控世界和平走向的关键人物。然而,这份看似辉煌的“和平成就”背后,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算计。
.
其一,特朗普之所以如此高调宣称“结束10场战争”,首要目的便是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将自己定位为全球调解人,进而为竞逐诺贝尔和平奖造势。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堪称是他外交政策中最公开的“执念”。自第一任期起,他便多次暗示自己“应得此奖”,甚至公开要求挪威官员“运作”评奖。2025年重返白宫后,他更将第二任期视为“为诺贝尔奖而战”的关键阶段,而高调宣称“结束10场战争”,正是他替自己塑造“和平人设”的核心策略:通过夸大其词,把多场冲突的临时停火或部分协议包装为“彻底解决”,向国际社会传递“只有我特朗普,才是唯一能‘平息世界战火’的美国领导人”这一强烈信号。这种叙事方法,不仅符合诺贝尔和平奖“促进民族和解”的评选标准,还巧妙地将个人政治野心与全球和平议题挂上钩,无形中给诺奖评委会制造“不得不奖”的舆论压力。目前,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已向挪威诺奖委员会提交推荐信,阿塞拜疆甚至提议将交通走廊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走廊”,这些动作背后,既有迎合美国的现实考量,也折射出特朗普团队对评奖规则的精准操控。
.
其二,除了为诺贝尔和平奖造势,特朗普的“战功”叙事还有着更直接的功利性考量,那就是为2026年的中期选举铺路。当下,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现象日益加剧,选民对经济、移民等议题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不过,外交成就依旧是总统展现政绩、赢得选民认可的重要筹码。特朗普深知,在俄乌冲突僵持不下、中东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宣称“解决10场战争”能迅速为他塑造“强势领导人”形象,强化选民对他“让美国再次伟大”能力的信任。尤其他还将外交成果与国内议题深度绑定,通过强调调解冲突可 “节省军费投入国内建设”“减少难民流入以缓解边境压力”,把国际和平与选民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这种 “内外联动” 的竞选策略,既掩盖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中的矛盾与短视,更为共和党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凝聚票源提供了有力支撑。
.
其三,特朗普宣传“战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回应国内外对他“孤立主义”或“缺乏外交经验”的质疑。自第一任期起,他因频繁退出国际协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而被批评为“孤立主义”者;其团队成员缺乏外交经验、决策风格随意,更被对手诟病为“业余外交”。而近期高调宣传战功,是他对这类批评的直接反击.通过展示“解决多场战争”的“成绩单”,证明自己并非“外交门外汉”,而是一个能灵活运用关税威胁、军事威慑与利益交换的“现实主义大师”。比如,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调解中,美国借机获得授权开发交通走廊,既展现了“斡旋能力”,又实现了经济利益;在刚果(金)冲突中,美国与卡塔尔共同参与,则被解读为“大国博弈”中的灵活手腕。尽管这种把冲突调解与美国利益紧密捆绑的方式争议不断,但客观上却为特朗普提供了“外交取得成效” 的实际依据,使其得以借 “注重结果” 的名义弱化过程中的争议,进一步稳固 “强势总统” 的形象。
.
不开玩笑的说,特朗普宣称“结束”的10场战争,多数仅是临时停火或部分协议,比如伊朗以色列的核争端随时可能因军事打击而重燃战火,刚果(金)的人道危机更因反政府武装拒绝停火而持续恶化。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特朗普的“战争终结”叙事,本质上就是一场以个人荣誉、选举利益和形象修复为导向的政治秀,他刻意将复杂的地缘冲突简化为“数字游戏”,把多国参与的成果据为己有,甚至将和平视为进入天堂的“功德”,这种功利主义的外交思维,不仅违背了和平的真正内涵,也暴露了特朗普外交政策中只重短期利益、忽视全球责任的短视与自私。
.
历史早已证明,真正的和平从不是政治表演的道具,而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那些被特朗普宣称“终结”的战争,或许只是暂时沉寂,而其精心构建的“和平人设”,终将在现实的冲击下显露出虚伪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