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宋清辉:上市公司“炒股”如双刃剑 投资者一定要留神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本是资产配置的正常手段。但是,当这种投资规模巨大、风险暴露过高,甚至成为公司经营的主要方向时,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那些处于传统制造业、主业面临转型压力的企业,将过多精力与资金用于“炒股”,很可能是一场豪赌。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沪港通锦囊】公司“炒股”如双刃剑 投资者要留神
今年A股二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赚钱效应吸引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将闲置资金投入A股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50多家公司宣布将使用闲置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中不乏利欧股份这样拟每年豪掷3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手笔。这股热潮再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预期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犹如一把双刃剑,一面是令人心动的资本盛宴,另一面则是潜藏着侵蚀主业的巨大风险。
在笔者看来,利欧股份的故事,无疑是这把「双刃剑」锋利一面的最佳注脚。2016年,这家主营机械制造的企业,用3.5亿元的资金押注了尚处A轮的理想汽车。次年又追加1亿元,总投入约4.5亿元。随着理想汽车赴美上市,股价一飞冲天,利欧股份的这笔投资账面浮盈一度超过百亿元,并最终在2020年为其带来了同比暴涨14倍、创上市以来盈利纪录的47.72亿元归母净利润。此后数年,利欧股份通过分批减持,已将超过10亿元的现金收入囊中,但目前手中或仍持有价值近16亿元的「余仓」。这笔证券投资,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财务回报,在一定程度上亦展现了上市公司通过精准的资本运作,实现价值跃升的可能性。
纸面财富随时变账面亏损
但是,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也同样锋利且危险。在利欧股份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即使有成功的投资案例在前,公司也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其2024年的亏损,正是源于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所致。这生动地说明,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可以轻易地将纸面财富化为账面亏损,进而直接冲击公司的业绩报表。
对于那些主业本就艰难的企业而言,「炒股」更像是一场赌博。统计数据显示,在57家计划「炒股」的公司中,有5家去年处于亏损状态,却依然选择加码股市;更有29家公司虽然盈利,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方大炭素和七匹狼在净利锐减的情况下,仍计划拟投入20亿元以上的重金。这不禁令人发问,当主业面临困境、盈利能力下滑时,上市公司是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入研发创新、精耕细作,还是将宝贵的资金投入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以期「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过度「炒股」的风险远不止于此。它还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层将更多精力从主营业务转移到资本市场,造成「不务正业」的倾向,进而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长期发展潜力。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公司决策者可能会为了追求短期投资收益而忽视长期的战略规划,甚至为了弥补炒股亏损而冒险进行更多高风险投资,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同时,这种行为也可能会引发内部治理问题,如信息披露不透明、利益输送等,进而对中小股东的权益造成损害。不难发现,当投资行为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力时,企业的估值逻辑也会随之改变——从基于扎实主业的价值投资转向基于市场波动的投机炒作,这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一种潜在威胁。
避开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企业
总而言之,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本是资产配置的正常手段。但是,当这种投资规模巨大、风险暴露过高,甚至成为公司经营的主要方向时,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那些处于传统制造业、主业面临转型压力的企业,将过多精力与资金用于“炒股”,很可能是一场豪赌。
在资本市场的高收益诱惑面前,如何平衡主业发展与资本运作,考验着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战略定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擦亮眼睛,洞察公司经营的本质,警惕那些过度依赖投资收益的企业,是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同时,笔者冀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行为的规范与审查,以确保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其成为企业规避主业风险、制造财务泡沫的工具。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