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港股募资百亿后,手握361亿现金的恒瑞A股“撒钱”20亿
《星岛》见习记者 黄冬艳 深圳报道
港股“捞钱”,A股“烧钱”,“医药一哥”玩起资本游戏,也是一把好手。
8月20日晚间,恒瑞医药(01276.HK、600276.SH,以下简称“恒瑞”)同时发布了3份公告。
其中一份是财报,这也是恒瑞5月港股上市后发布的第一份成绩单,各项业绩数据依然保持着“优等生”的水平:2025年上半年营收157.61亿元、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8%、29.67%;扣非净利润约为42.73亿元,同比增长22.43%。
如果说财报体现的是“一哥”赚钱有能力,另外两份公告则代表着大佬花钱同样有底气——未来一年内恒瑞计划砸下20亿回购A股股份,并用60亿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酝酿了一晚上,8月21日恒瑞A股、H股迎来两极反馈。当日早盘恒瑞A股股价一度涨逾3.5%,截至收盘,股价报63.99元/股,涨幅1.81%;港股则高开低走,至收盘股价下跌1.02%,报77.75港元/股。
回购价带来四成涨升遐想
公告显示,恒瑞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采用集中竞价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A股股份,用于A股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最高不超过90.85元/股,拟使用自有资金总额不低于10亿元,不超过20亿元。
与此同时,鉴于自有资金充裕,恒瑞还拟在未来12个月用最高不超过6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择机进行中低风险的委托理财。
甩手就是80亿,接近上半年净利润的一倍。
原因无它,有钱而已。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恒瑞手中的货币资金同比增长45.56%至361.2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57.43%。
现金流的增厚,一方面来源于上半年恒瑞创新药的收入增长至95.61亿元,为总营收贡献了60.66%的份额。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今年5月份恒瑞顺利赴港上市,成为国内第20家搭建“A+H”架构的创新药企业,同时拿到了103亿元的募资总额。
俗话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既是恒瑞2000年A股上市后20多年来的第二次资本市场融资,也是港股医药板块近五年来募资规模的最大IPO。
恒瑞高管在上市仪式上表示,这是公司迈向国际资本市场,加速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按招股书披露的募资规划用途,恒瑞未来将有15%或14.19亿港元的资金用于中国及海外市场的生产、研发设施建设或扩大升级,另外10%或9.46亿港元用于潜在的全球收购及合作。
毫无疑问,恒瑞的创新药业务乃至企业整体发展都将在充足的资金弹药支持下,获得更大的推动力。
然而在去年底宣布拟赴港上市之初,市场对恒瑞的这一战略举措给予的却更多是负面反馈,不少投资者认为“A+ H”架构或将拉低其A股估值,导致投资收益受损。
因此今年1月恒瑞正式递表港交所前后,其A股股价曾在一季度经历了一波下跌行情,后恒瑞曾基于员工持股计划的需要,于二季度加大了股份回购力度,并宣布未来三年年均现金分红将不少于可分配利润的30%,股价再度拉升。
但在A股医药企业估值往往比港股更高的情况下,恒瑞目前两个市场表现却恰好相反,港股上市首日大涨25%以上,至今不到3个月累计涨逾75%,A股年初至今涨幅则在40%左右。
▲恒瑞医药A股及港股表现,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来源:雪球网
本就不缺钱,又刚从港股拿到百亿级资金作为创新药研发生产备用金的恒瑞,于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砸钱方式,来提振市场信心。
截至8月20日收盘,恒瑞港股股价为78.55港元/股,总市值超5200亿港元;A股股价则为62.85元/股,总市值超4100亿元。
若按此估算,未来一年内,恒瑞最高不超过90.85元/股的A股回购价格,较目前的A股股价,涨幅最高可达44.55%。
国外收入飙升,毛利率翻倍
在创新药领域,药物从研发生产到上市往往需要长达十数年的漫长过程,为了避免“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药企往往会选择将有价值的药物未来预期的销售权益出售给意向合作方,从而提前变现,用于药物的研发生产,这便是目前国内创新药行业流行的药物研发管线对外授权许可交易,基于此类交易产生的收入,即是对外许可收入,其带来的利润也较药品销售更高。
在数百亿的研发投入支持下,恒瑞已拥有19款上市创新药,以及数量超百条的创新药临床在研管线,同时为药物研发管线的对外授权交易打下基础。
2025年恒瑞95.61亿元的创新药收入中,来源于创新药销售的收入为75.7亿元,同比增长14.49%;对外许可贡献的收入则同比大涨55.55%至19.91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12.63%。
可作对比的一组数据是,恒瑞2023年许可收入仅有约2.68亿元,2024年全年为27亿元,占当年总营收比重9.65%。
得益于此,2025年上半年,恒瑞国外收入从2024年底的7.16亿元提高到了约25.68亿元,约占同期总营收的比重也从仅2.56%增加到16.29%,毛利率更是从42.12%直接翻倍至89.68%,较同期国内收入的85.98%毛利率更高。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收入组成情况。来源:企业半年报
对外许可收入大增,则来源于恒瑞近两年出海策略的改变。
尽管加速全球化扩张近两年才成为恒瑞的发展战略关键词,但其出海的业务布局却早已开始。
2005年恒瑞在美国成立新泽西研发中心,研发管线海外临床实验逐渐增多;2011年、2017年两款抗肿瘤药先后在美国获批上市;2018年创新药首次对外授权合作,年内接连完成3项对外授权合作。
但在2020年以前,恒瑞的海外业务以基于内部资源自建研发、销售团队为主,步伐始终较慢,多年来海外药品销售的收入始终不足1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低于5%,及至2024年其海外药品销售收入比重仍不足3%。
直到2023年董事长孙飘杨公开表示,恒瑞的精力将聚焦于对外授权合作,并将此作为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此后屡屡与跨国药企、海外明星资本合作,这位“医药一哥”的海外扩张步伐才明显加速。
《星岛》记者了解到,恒瑞在2018-2020年三年间仅达成6项对外授权交易,但2023年一年便达成了5项,2024年三款GLP-1药物跨境授权交易,更是凭借60.36亿元的总额创下当年国产创新药出海最高交易记录。
2018年至今年7月份,恒瑞已在全球有15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8个分子实体,潜在交易总额达到260亿美元,其中仅首付款就达到1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