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到济南首富!宗艳民携天岳先进挂牌港交所,市值破200亿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商业的广袤舞台上,总有一些人物的经历宛如传奇,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宗艳民,这位从山东济南走出的企业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却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功实现两次创业转型,最终打造出市值200亿的半导体巨头——天岳先进。
1964年,宗艳民出生于山东济南。1987年,从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济南灯泡厂,担任工艺工程师。然而,命运似乎给宗艳民开了个玩笑,在灯泡厂工作15年后,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宗艳民也因此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但宗艳民并没有被生活的挫折打倒,反而激发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创业激情。1998年,38岁的宗艳民决定投身商海,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成立了济南天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代理沃尔沃品牌的挖掘机等工程器械。
在工程机械销售领域,宗艳民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才能。他凭借着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逐渐打开了市场,生意越做越大。短短几年时间,济南天业便成为了山东省内工程机械销售行业的佼佼者,年销售收入高达30多亿元,利润一两亿元。宗艳民也因此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宝贵的商业经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积累。
然而,宗艳民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在高科技领域有所建树。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宗艳民得知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蒋民华教授经过10年努力,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碳化硅单晶,但直到2011年去世,也未能实现产业化。宗艳民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硅酸盐专业出身的他,深知碳化硅单晶的巨大价值。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进军半导体材料领域,买下了这项研究成果,并创办了天岳先进,致力于碳化硅衬底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碳化硅衬底材料的研发和生产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而且,当时国内的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有限,行业竞争激烈。但宗艳民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攻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经过多年的努力,天岳先进终于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2015年,天岳先进成功实现4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量产;2017年,又实现了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量产。这两项技术突破,让天岳先进在碳化硅衬底领域崭露头角,逐渐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天岳先进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扩大。2019年,天岳先进的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8%;一年后,这一数字上升到30%,仅次于国际龙头贰陆、Cree公司,跻身全球第三。
天岳先进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获得资本青睐的过程。2019年8月,华为旗下投资机构哈勃投资以1.11亿元入股天岳先进,上市前持股7.05%。此后,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参与天岳先进的战略配售,成为其股东。这些资本的注入,不仅为天岳先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2年1月12日,对于宗艳民和天岳先进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天岳先进成功登陆A股市场,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逼近600亿元。伴随着公司的上市,宗艳民的财富也迅速增长,2022年,他以130亿元的财富登上济南首富之位,成为了山东商界的传奇人物。
上市后的天岳先进并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而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市场。2023年,公司营收大幅增长199.9%,达到12.5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37%,净利润1.79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与此同时,天岳先进还不断加码海外业务布局,2024年海外收入达到8.4亿元,同比增长104.43%,境外收入首次超过境内收入。
8月20日,天岳先进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全球发售47745700股H股,最终发售价每股42.8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19.38亿港元。截至发稿,天岳先进港股股价上涨5.84%,现报45.3港元,成交额10.17亿港元,总市值216.1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此次在港交所上市,是天岳先进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