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酒店没人住,开海底捞留住有钱人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除了摆摊卖汉堡之外,五星酒店玩的“花活”越来越多。
最近,IHG(洲际酒店集团)官网显示,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下称“海底捞皇冠酒店”)即将正式营业。
来源:洲际酒店官网
官网介绍,海底捞皇冠酒店位于武庙镇白金山水库,距离天府国际机场25公里。另据媒体报道,该酒店为海底捞与洲际酒店合作的项目,定位为商务和度假旅行,同时其将“火锅”元素融入其中,配备了火锅主题房火锅送餐服务等。
过去很多年,除了推出自有餐饮品牌之外,五星酒店与餐饮品牌的合作并不少见——2025年1月,济南鲁味斋与济高控股凯宾斯基酒店合作,在酒店自助区设立鲜品档口,提供大猪蹄、蜜辣大鸭头等美食;4月,老字号苏式面馆“宴杨楼”在上海虹桥祥源希尔顿酒店的沪江88餐厅开设上海首店;8月,上海外滩瑞吉酒店与知名餐饮品牌Spago合作,在酒店打造顶层餐厅及酒吧……
不过,酒店品牌,尤其是高星级酒店与海底捞这类连锁火锅品牌的合作案例,此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当下,消费者追求多元化、个性化体验,传统酒店服务模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而年轻人对“有人情味”的体验需求增加,不再满足于标准化服务。海底捞提供个性化服务,似乎正是传统酒店所欠缺的。
而在酒店行业持续承压的情况下,洲际酒店与海底捞合作,可以契合市场消费趋势,吸引更多客源。
01
酒店离不开餐饮
在整个行业,酒店集团与餐饮业态的结合,可以称得上是彼此成就。
有媒体曾披露过一组数据,一家位于新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餐饮的收入在酒店总营收的占比超过65%。这足以证明,酒店餐饮板块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一家酒店与餐厅的名字,也往往是深度绑定,互为标签的。比如北京柏悦酒店的“北京亮”、广州白天鹅酒店的“玉堂春暖”、上海和平饭店“龙凤厅”等,皆是如此。很多顾客甚至为了体验某家酒店的特色餐厅,专程选择入住这家酒店。
可以说,如果酒店内的餐厅打响名号,一家高端酒店的经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眼下,五星级酒店所承载的高端餐饮业态,正在面临挑战。根据北京和泰盛典酒店管理公司发布的《2024上半年全服务型饭店经营分析报告》,2024年国内全服务型高档饭店平均餐饮总收入分别较2023年和2019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除了高端消费需求有所减少之外,这一情况的产生,也与大众餐饮的迭代快、外卖业态的挤压有关。如今,消费者对餐饮的选择更趋多元且便捷性诉求凸显,高星级酒店若仍固守传统餐饮模式,不仅难以吸引非住客群体,其固有客源也可能被更具性价比、更贴合日常口味的大众餐饮分流。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环境下,酒店行业都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
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酒店2.3万家,接近2023年全年开业门店量的59%,新增房间规模约100万间。
供需平衡不断被打破,酒店行业房价下滑也成为常态。酒店之家显示,2024年国内酒店整体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9.7%;入住率(OCC)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ADR同比下降5.8%。
供给激增叠加需求走弱,这种挤压式竞争可能还要持续。
02
酒店业务被分流
在中国市场,和很多五星级酒店一样,洲际酒店同样亲历了行业挤压式竞争的激烈态势。
2025年上半年,洲际酒店集团实现总收入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8%;经营利润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025年上半年,洲际酒店集团新增开业客房3.14万间(207家酒店),同比增长75%。截至6月30日,全球酒店客房总数达99.9万间(6760家酒店)。
分区域看,上半年,洲际酒店美洲区市场的RevPAR同比增长1.4%;欧洲、中东、亚太及非洲区市场同比增长4.1%;大中华区市场同比下降3.2%。
洲际酒店在迪拜和多哈的门店 | 截图来源于公司官网
2025年上半年,洲际酒店RevPAR仅同比增长1.8%,低于去年同期的3.2%。
其中,美国市场上半年RevPAR一季度同比增长1.2%,二季度同比下降0.9%;大中华区市场的RevPAR一季度同比下降3.5%,二季度同比下降3%,其中一线城市RevPAR同比下降1.1%,二三线城市降幅更大,同比下降6%。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洲际酒店称,大中华区市场RevPAR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较低的商务和团体需求,以及国际出境休闲旅游的增加。
过去几十年,在进入中国后,洲际等国际酒店集团扩张速度惊人。截至2025年上半年,洲际酒店大中华区开业及在建酒店总数超1400家,几乎完成了对所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覆盖。
但高速扩张背后,市场饱和的隐忧正不断加剧。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关店比例最高的不是经济型酒店,而是中端及高端酒店。这一年,共有超过1000家中档及以上档次酒店停业,客房约10万间。
与此同时,在当前环境下,消费预算收紧、职场人士的差旅报销额度受到压缩,他们自然会从高端酒店转向亚朵、全季这类品牌——这些酒店价格相对更低,却仍能维持一定的品质与格调。
03
搭上海底捞
五星级酒店遭遇挑战之时,作为火锅龙头的海底捞其实已经在行业周期中调整多时。
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不断分层且愈发多样化的情况下,海底捞一直在推行差异化经营思路。比如,在稳定管理基础红线的前提下,给一线餐厅放权,以进行差异化经营。
从2023年开始,海底捞推行大区制改革,不再统一由总部拍板扩张与运营节奏,而是把决策权下放,包括在菜品方面强化地域属性,由区域教练结合当地顾客口味,提报并上架区域特色产品等。
此外,从2024年开始,海底捞还开始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鼓励优秀店经理和员工多劳多得,同时以组织改革的形式,鼓励内部创业。
这一机制的调整,也让海底捞的产品和门店形态更加多元化。从去年至今,海底捞不断“进厂”“进校”,相继在大学校园、华为以及比亚迪等工业园区开店。而此次与洲际酒店合作开设门店,这可能也是其对门店类型的有一种探索。
小红书上关于“海底捞学校”的帖子
总体看,高端酒店与海底捞这类相对大众化且价格较低的连锁餐饮品牌合伙,可以说是其在当前环境下的新尝试。
对于洲际酒店来说,海底捞在供应链、餐饮场景、客源以及引流方面的确都拥有一定的优势资源。在高端餐饮、酒店消费需求仍未恢复的情况下,转投大众餐饮,的确不失为一条出路。
但需要指出的是,种转型路径能否成功仍需验证,一方面,海底捞的大众餐饮基因与洲际酒店的高端品牌调性能否兼容,是首要考验;另一方面,大众餐饮的客单价与酒店高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难度不小,同时如何避免海底捞对酒店原有高端餐饮体系形成内部竞争,也需要双方在品类定位、客群划分上进行更精细的设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