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双降,市值蒸发近400亿元,汤臣倍健遭遇“中年危机”?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汤臣倍健发布半年报数据,核心经营指标延续下行趋势。财报显示,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5.32 亿元,同比下降 23.43%;归母净利润 7.37 亿元,同比下降17.34%,这是其连续第二年上半年业绩双降。

图片来源:财报
汤臣倍健主力品牌的集体褪色更凸显增长乏力。主品牌“汤臣倍健”收入同比下降28.32%至18.88亿元。关节健康品牌“健力多”营收4.11亿元,同比减少30.35%。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销售额1.38亿元,降幅达34.43%。三大主力品牌的集体滑坡,折射出传统产品在消费降级背景下的竞争力衰减。
境外业务成为唯一增长极,LSG境外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13.46%(按澳元口径增长17.07%)。其在东南亚市场开拓初见成效,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线下连锁渠道,并加速布局兴趣电商。不过境外业务仅占总营收15.12%,难以对冲国内市场颓势。
从产品结构来看,汤臣倍健各剂型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经销模式下,片剂、粉剂、胶囊、其他(主要为礼盒)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9.09%、19.76%、6.82%和34.68%。直营模式下,片剂、粉剂、其他产品分别下滑25.95%、4.47%和42.20%,只有胶囊产品实现17.20%的增长。
事实上,2024年,汤臣倍健过得也不好。营业收入68.38亿元,同比下降27.3%;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下滑62.62%,创下其近年来最大跌幅。在致股东信中,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表示业绩在“百亿收入关卡前来了个急刹车”。
2010年,汤臣倍健成功登陆创业板,2021年5月,总市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超越美国保健品巨头康宝莱成为中国市场最大保健品公司,网上还给它一个“保健品之王”的称号。截至8月21日14:30,汤臣倍健的市值还剩下211.07亿元,距离巅峰蒸发了将近400亿元。

图片来源:百度截图
品牌老化,是汤臣倍健走到如今境遇的根结所在。
渠道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汤臣倍健包括境内经销商597家、境外经销商43家,对比医保新规落地的2020年,公司境内经销商可达1125家、境外经销商94家,数量近乎腰斩。
在线下渠道前景不算明朗的情况下,汤臣倍健因错过电商转型的红利期,让本应成为汤臣倍健“救星”的线上渠道难以发力。
从行业整体趋势看,2010年至2024年,在中国VDS市场中,线上电商零售额占比由3.1%增至58%,电商渠道已成为中国保健食品销售的主要阵地。
在此期间,汤臣倍健的渠道转型有明显滞后性,于2017年才首次提出“电商品牌化”战略,2023年正式发力抖音、快手等新兴内容电商平台。从营收结构来看,目前汤臣倍健境内线上渠道营收贡献尚不足2成。

图片来源:财报
产品方面,虽然旗下也有眼营养“健视佳”、肝健康养护“健安适”、新升代营养品牌“Yep”、新派维生素“维满C”等多个子品牌,但始终没有打出名气。目前,卖得最好的产品仍然是复合维生素、蛋白粉、钙片保健品等“老三样”。
已错过电商红利期的汤臣倍健,或又将错失年轻化浪潮,其中研发不足是更内在的原因。
2025年半年报显示,汤臣倍健研发费用为3039万元,不及销售费用12.33亿元的零头,且金额同比大幅下降56.45%,仅占总营收的0.9%。
业绩双降的成绩单背后,是汤臣倍健在市场竞争、产品创新等多方面面临的挑战。未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其增长压力或将持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