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看好这一杯!风靡日本香港,星巴克已在7800+门店上新

500

就在昨天,秋天的第一个爆款出炉。

星巴克在中国7800多家门店上新了一款焙茶拿铁,这款曾在日本、香港备受好评的产品,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打卡,多家星巴克门店热销,同步升级的抹茶拿铁,也成为关注焦点。

茶饮品牌同样关注的焙茶产品,星巴克是怎么做火的?焙茶会成为今年秋冬的“流量担当”吗?

500

500

7800家门店已上新

秋天的第一个爆款诞生了

星巴克在中国的一款新品,还未上架,热度就先起来了。

社交平台上多位网友预告:8月19日星巴克将在内地上架焙茶拿铁,称这款饮品是“星巴克最佳”。

这款产品的最大亮点是“焙茶”,一直在日本、香港、澳门等地广为流行,是很多网友旅行时一天三杯喝不够的爆款 。

整个茶饮圈都很关注的焙茶拿铁,作为星巴克茶拿铁升级的重磅新品,到底怎么样?我专门去星巴克门店看了看。

500

吧台电子屏C位已经换成了焙茶拿铁,以及同步升级的抹茶拿铁,焙茶拿铁一口喝下去,属于秋冬的温润焦香充斥口腔,口感醇厚,香气穿透力强,是绿茶的鲜爽、红茶的醇厚之外,又一种风味层次十分丰富的茶底。

此次上新,还升级了抹茶拿铁,增加了不另外加糖、加浓的选项,抹茶脑袋可以再加一份抹茶粉。

起源于唐朝时期,在日本成为“国民茶饮”的焙茶,是经过烘焙的蒸青绿茶,有浓郁炭火焙烤香气。

500

这两年,凭借类似抹茶的口感,和醇厚圆润的特性,焙茶在国内茶饮圈成“明星选手”,众多品牌纷纷上架。

为什么星巴克的焙茶拿铁一上就火?

500

星巴克的焙茶拿铁

怎么做到一上就火的?

1、推特上好评如潮,在国外积累口碑

在推特上,焙茶拿铁已经是无数国外顾客的“心头好”,今年春季,星巴克日本还推出限定的“焙茶+樱花口味”产品,被顾客认为是一期一会“每年春季必喝”。 

很多去过日本、香港、澳门旅行的国内消费者,回国后也常常对焙茶拿铁念念不忘,在国内社交平台上为产品打Call,“求上新”。

500

可以说,星巴克中国此次的焙茶拿铁,对很多顾客而言,属于“千呼万唤众望所归”。

2、优选浙江焙茶,原料释放诚意

焙茶在国内并不是第一次上新了,在国内各大茶饮和咖啡品牌菜单上,都能找到焙茶拿铁的身影。

为了能把焙茶拿铁做出差异化,星巴克在原料选择和拼配上,下了一番功夫。

咖门了解到,此次在中国市场上新的焙茶拿铁,是由浙江武义“龙井43”和杭州径山的“龙井43”茶树鲜叶拼配而成,一个负责提供鲜爽醇厚感,一个辅助带来鲜纯栗香味,让产品口感层次丰富。

除此之外,此次同步升级的抹茶产品,原料也选自浙江武义“龙井43”茶树鲜叶加工而成。

3、双重烘焙曲线,最大化激发香气

抹茶口感的好坏,取决于“研磨度”,焙茶则取决于“烘焙工艺”。

星巴克的抹茶,经过30小时的低温超微精细研磨,达到微米级的一级抹茶,做成饮品后溶解快速,喝起来口感细腻无粉感。

而焙茶则在三道揉捻工艺后,用高温直火烘焙,专门定制独特的双重烘焙曲线,最大化激发出焙茶的焦糖般甜感和醇厚香气。

4、极简的配方+深度客制化,细微需求都能被照顾

此次焙茶拿铁延续了星巴克“真味无糖”的健康理念,一杯产品中,除了牛奶、焙茶粉之外,没有其他成分,配料表十分干净。

配方简单,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却在“深度客制化”上得到满足。

比如焙茶拿铁中,增加了不另外加糖、加浓的选项,顾客还可以替换乳制品、甚至可以选择加入一份冰淇淋。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加浓后的焙茶拿铁,醇厚和浓郁指数UP,一口入魂。

此次焕新升级的抹茶拿铁也是如此,加浓去糖的选项,让很多抹茶爱好者“直呼过瘾”。

事实上,从之前的意榄朵到冰震浓缩系列,再到最近的焙茶拿铁,星巴克将全球产品创新与中国消费洞察深度结合,是一种更成熟的“全球工艺+中国表达”模式,这是星巴克全球化品牌的先天优势。

此次星巴克的茶拿铁升级,是在“真茶+真奶”的健康属性上,对“非咖”场景的又一次加码。

非咖业务持续增长

星巴克找到“第二增长引擎”

焙茶拿铁不是星巴克第一个非咖爆款了,携手迪士尼《疯狂动物城》推出IP联名冰摇茶、由五月天歌迷所客制化的“卜卜星冰乐”,都在小红书被网友怒赞。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星巴克一直在发力咖啡以外的品类。星巴克为什么要“不务正业”把如此多的精力放在非咖产品上?

首先,数据已经印证了这条路。星巴克中国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非咖系列爆发式增长,冰摇茶业绩翻番、茶拿铁持续走高、星冰乐稳居小红书搜索榜首。

美团数据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趋势:茶饮订单在下午3-5点占比超40%,与咖啡时段完美互补。

上午咖啡提神刚需,下午则转向低因、清爽的茶饮,“早C午T”早已深入人心。

再来分析市场层面。当下的中国咖啡市场,价格下探、IP联名、产品创新、品牌玩法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想要再做出一款咖啡领域的现象级爆款,难上加难。

而值得注意的是,咖啡消费里的非咖场景,远没有被充分开发。

在我看来,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和充分,没有什么缝隙可挖掘了,但咖啡生意里的非咖板块是中国市场独有的、具有巨大空间的机会。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增长”板块,或许这也是中国市场留给咖啡品牌的机会之一。

一方面,现制茶饮数十万门店的市场教育,“下午喝点什么”的消费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了。另一方面,对习惯喝茶的国民来说,咖啡因的代谢没有成熟市场那么高,因此在下午时段,需要的是一杯健康、清爽且低因的饮品,来满足休闲需求。

可以说,此次焙茶拿铁的推出,正是星巴克对“咖啡空窗期”的精准卡位——用真茶低因的焙茶拿铁,承接咖啡时段后的流量断点。

咖门了解到,“非咖”在星巴克内部的战略定位非常高,承载着“第二增长引擎”的重任,甚至希望非咖帮助星巴克实现从“咖啡连锁”向“全时段饮品供给”的角色转变。

这杯焙茶拿铁,以“低卡低热量”的特性与之前的“真味无糖”体系形成产品矩阵,既是星巴克“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产品互补,也是中国现制饮品市场从价格混战转向价值重构的一次尝试。

咖啡和茶饮互探边界

饮品竞争从品类上升至“场景切割”

今年,茶饮和咖啡的边界互探更为硬核。

古茗在7600家门店增设咖啡、沪上阿姨的沪咖开放了加盟,咖啡品牌卖茶饮、茶饮品牌做咖啡,品类边界已趋向模糊。

星巴克的非咖产品,将会助力其“全时段覆盖”策略的推行,饮品的竞争维度也会从单品创新转向时空场景的占领。

正如其首席增长官杨振所说:“致力于满足顾客在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上午一杯咖啡,是提神的功能性需求,下午一杯非咖是社交的情感性需求。未来饮品的竞争,或许就在于品牌能否精准切分用户24小时的“饮品时刻表”。

星巴克焙茶拿铁的上新,也并不是简单的产品迭代——它是场景战略的深化、更是本土化叙事的加码。

星巴克卖的从来不仅是咖啡,更是体验。

如今,这杯焙茶拿铁能否在千亿茶饮战场复刻传奇,取决于它能否让中国消费者喝到的不止一杯茶,更是一个品牌对本土文化的洞察与创新。

站务

全部专栏